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早产宝宝。早产宝宝相对足月儿,在生理和智力考验中都表现较差。有些父母会担心宝宝会不会患脑瘫呢?如何预防和发现脑瘫患儿呢?
爸妈把宝宝当做是手心里的宝,宝宝的健康都是家里人的头号大事,但万一早产的宝宝患了脑瘫怎么办呢?究竟如何判断早产儿脑瘫呢?
脑瘫会有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宝宝抱着时才腿不停的抖不是抽搐,抽搐在平坦会发生,这个年龄的宝宝,渴望走路,渴望去地上爬,所以蹬腿。
脑瘫的早期症状:
1、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发现有脑瘫的高危因素。如怀孕期感染、风疹、严重妊高症,小儿出生时窒息,早产儿,严重黄疸,小儿出生后颅内出血等。
2、小儿出生后哺喂困难,如吸吮无力,哭声弱或多哭,易受惊吓。
3、过分安静,主动运动少。
4、运动发育落后。如3个月到4个月大的小儿俯卧位不能竖头或擡头不稳,4个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两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
5、经常出现异常的肌张力和异常的姿势,如双手屈指内收,双拳紧握,前臂内旋,头颈后仰等。
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
脑瘫婴儿前半期(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哺乳困难,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乏无力,经常出现呛咳、吐奶现象,嘴不能很好闭合,体重增加不良。
6、固定姿势,小儿出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擡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14、小儿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
15、自发运动少或不动或易打挺,全身松软、肌肉松弛或全身发硬,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
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6—12个月),则有一些其他症状表现:
1、不能翻身6个月以后还不能翻身,有诊断意义。
2、不使用下肢6—7个月不用下肢短暂地支持体重。
3、不用单手7—10个月的婴儿不用单手抓玩。
4、手笨,手的精细动作,如捏小东西、解扣、系腰带不灵活,不协调,在7—10个月出现有诊断意义。
5、不能独坐7个月不能独坐。
6、不能抓站10个月不能抓站。
7、不会与人再见10个月以后有诊断意义。
8、使用脚尖站立10个月还用脚尖站立。
9、不能迈步13—15个月以后,还不会迈步。
小儿脑瘫,又称小儿脑性瘫痪,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锁致的的以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症,病变在脑,累及四肢,表现多样,可伴有智力底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是儿童指参的主要疾病之一。导致小儿脑瘫的原因主要有3大类: 1.宫内因素:孕妇在怀孕期间创伤、胎儿受压等; 2.生产因素:生产时难产、产伤、脐带绕颈、早产、窒息等; 3.后天因素:脑外伤、脑膜炎、高烧、惊厥等。上述原因可能引起小儿大脑发育不全,出血缺氧、梗塞、积水、软化萎缩,从而导致脑细胞和肌肉受累综合症--"小儿脑瘫"。它是脑组织非进行性病导致的疾病。 脑瘫患儿中有一半智力是正常的。因此,即使孩子反应灵活,也不能排除有脑瘫发生的可能。 脑瘫在早期症状不明显,是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表现出来的。如3个月俯卧位不能抬头、抬胸;4个月手不张,仍是握拳状,坐着时头不能竖立;4~5个月不会翻身,不会伸手拿东西;5~6个月不会坐,坐时姿势不像正常孩子那样自然 ,6~7个月扶站时双腿交叉;8~9个月不会爬等等,说明发育落后。此外,肌张力增高,四肢有点僵硬,头喜欢向后仰,6个月后还有惊跳反应,这些都是脑瘫的早期表现。 在这里要提醒家长的是:早产儿的月龄不能按出生时的月龄计算,而要按预产期计算,称为矫正月龄。矫正月龄=出生月龄—早产月龄。例如,现在孩子4个月,早产2个月,纠正月龄应为2个月。孩子的运动发育应按2个月水平衡量才科学。 年龄大的脑瘫患儿即使经过康复治疗和训练,也只能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不能治愈。但是在早期及时做康复治疗,则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至少可以使病情明显减轻。 近几年来,我们做了早产儿降低脑瘫发生率的全国大协作研究。通过2684例早产儿观察结果发现,早产儿从出产院即开始进行按摩、体操和主动运动训练,其脑瘫发生率比没有进行以上训练的宝宝减少了近3/4,证明这些方法可明显促进早产儿正常运动发展。家长可以在家中给孩子做训练、按摩,但要定期到医院检查。 主要表现:1.运动发育不灵活,4-5月不会翻身,9-10个不会爬,肌张力不正常和姿势不正常,肌张力不高,坐姿和爬姿与正常的孩子不同。2.运动很少或很多,刻板似的运动 3.反射的异常,把东西放到手心里,孩子会抓握反应,有允洗反应。先天反射到6个月以前会全部消失,如果还没有消失就不正常了。 4.如果有早产,窒息,家庭遗传等的历史,孩子有可能脑瘫,7.8月可以诊断。如果家长怀疑孩子有脑瘫,要及早治疗。1、足尖着地(nt6081)着地的症状:一般是足尖着地,脚跟不着地,总是爱跳,足尖向内翻,下肢肌张力高,脚从脚趾开始肿到整只脚形状如萝卜很痛无法站立。对以后的走路有很大的影响。
2、剪刀步、内翻足畸形
剪刀步、内翻足畸形症状:走路呈剪刀步,其关节弯曲,不能像正常孩子行走。剪刀步大多是脑发育不全导致的,是脑瘫的症状之一,即因分娩时因窒息引起的大脑损伤、缺血缺氧性脑病或先天发育异常、感染等引起,是痉挛性麻痹的一种表现,即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
剪刀步的症状表现为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足下垂及内翻,行走时双膝互相摩擦,甚至两腿完全交叉,呈典型的“剪刀式”步态。是痉挛型脑瘫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表现形式。
小儿马蹄内翻足是临床最常见的小儿足部畸形,其特点是足的前半部内收、内翻,跟骨内翻、跖屈、跟腱挛缩呈马蹄畸形等。新生儿发病率为1‰~4.5‰,男女之比为2:1,单侧多于双侧。该病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后天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出生后即可发现畸形,因此诊断不困难后天性马蹄内翻足一般可由脑瘫脊柱裂、外伤等疾病引起。
3、踮脚尖、不能自主下蹲
踮脚尖、不能自主下蹲症状:踮脚尖、不能自主下蹲症状:走路会踮起脚,用脚尖走,不能独立自己蹲下来,必须靠人搀扶,不能自理,会走但是停不稳,孩子有肌张力增高、异常姿势、肌力弱、平衡差。
4、单侧畸形、右足跟不能着地
单侧畸形、右足跟不能着地症状:单侧畸形跟正常人不一样,走路右脚后跟不能着地,脚尖走路,姿势比较难看,不能长久站立,走路时跛行。
5、形内翻足交叉畸形
形内翻足交叉畸形症状:两教相交成内翻足,不能走路,非常的困难。典型的症状是足内侧软组织紧张,前不能外展,足跟紧不能背伸。
6、剪刀步、交叉迈步
剪刀步、交叉迈步的症状表现为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足下垂及内翻,行走时双膝互相摩擦,甚至两腿完全交叉,呈典型的“剪刀式”步态。是痉挛型脑瘫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表现形式。
7、左手垂腕畸形
左手垂腕畸形:左手畸形跟正常人不一样,不能拿东西,也不能用力,伸指头比较的困难,左手基本不能用了,有很多小孩子都是先天性的。
8、扭转痉挛\手脚及头向后扭转、不自主抖动
扭转痉挛\手脚及头向后扭转、不自主抖动症状:扭转痉挛主要是躯干和四肢的不自主痉挛和扭转,但这种动作形状又是奇异和多变的。起病缓慢,往往先起于一脚或双脚,有痉挛性跖屈。一旦四肢受累,近端肌肉重于远端肌肉,颈肌受侵出现痉挛性斜颈。
9、内翻足畸形
内翻足畸形症状:小儿马蹄内翻足前足宽而厚,伴有内收畸形,患足1-5趾短缩,跟骨内翻,足跟窄小,足下垂或伴有空凹畸形,患足外侧缘向外成明显弧形改变,患肢肌肉萎缩,足部活动功能障碍,站立时足背中外部着地负重。
10、行走不稳、下蹲时两脚跟不能同时着地
行走不稳、下蹲时两脚跟不能同时着地症状:小孩走路不稳,容易倒,脚后跟不着地,足尖向里撇。走路总一只脚垫着,下蹲时脚掌不能完全着地,只有脚趾部着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