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儿时最抢手的街头零食,糖画。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
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逢年过节都会有人摆摊卖,有一个转盘,转到什么就做什么,当时最想转到的就是龙和凤凰,可惜总没转到过,只转到一些小鸡,小鸭等。
街边的泡萝卜
做法
1、把白萝卜切成小块,洒上粗盐放置三个小时以上,等白萝卜变软,滤出水分,晾干备用;
2、把苹果、梨、姜切碎,加入盐、味精、糖搅拌(可以依自己的口味),再加入辣椒面 鱼露继续搅拌;
3、把胡萝卜切丝,本人的刀功不好。葱切段备用;
4、取出凉好的白萝卜,加入胡萝卜丝搅拌好,再把调料汁会入一起搅拌均匀。然后装到保鲜盒里,把葱放在最上层;
5、用保鲜袋包好,密封住。放到冰箱里四五天左右;
再放点酱,酸酸甜甜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想想都流口水。小学校门口总有人卖,光华街上也有几家,经常去买。
一个小姐姐在卖卤鹌鹑蛋。买卤鹌鹑蛋的小姑娘现在想必自己都会卤了。
这样的小商店街边很多,小时候放学路过经常去买陈皮梅、华华丹(又名老鼠屎),有一股中药味。
烤红薯,又称烤地瓜,是用地瓜烤制而成的食品,香甜味美。昆明过往行人较多的街上,常可以听到“地瓜乎哎”的吆喝声,民间称为“卖烤地瓜的”,冬天比较常见,便利蜂的烤红薯就很好吃。
洋芋,一只汽油桶改装的烤炉,老远就闻见香味,口感热乎甜软。天冷时买一个捧在手里,全身暖烘烘的。
米线,中华传统风味小吃。米线用米制成,长条状,截面为圆形,色洁白,有韧性,于开水中稍煮后捞出,放入肉汤中,一般拌入葱花、酱油、盐、味精、油辣、肉酱,趁热吃。粉丝与其类似,但口感不同。
街边米线摊,简陋的环境没有凳子就站着吃,只要味道好总有人光顾。
米浆粑粑,几台小蜂炉,几口平底锅,一辆三轮车就是一个流动小摊点。小时候上学路上偶尔买一个当早餐。
80年代还有什么小吃和零食让你难忘,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
1、果丹皮
果丹皮那股酸酸甜甜的味道,记忆中始终无法忘怀。其实果丹皮就是柔软的山楂片,一卷儿一卷儿的,外面包着透明的塑料纸,写着白色的三个大字“果丹皮”。粗鲁点的,就直接咬,非常有嚼头,淑女点儿的一层一层剥着吃,也可以把楂卷摊平了从边上开始吃。用心体会那种酸甜,慢慢地融化在嘴里,最后简直让牙根都酸了。
2、最坚挺的古董零食——咪咪条
酥脆咸香又超便宜的美食,直到现在,在一些小店,还能够找到古董级零食的“咪咪虾条”,一样的包装,还是那个金黄色,还是印了很多虾条在包装上,还是那样的锯齿状衔接着上一包与下一包,要买的时候,还是沿着这些锯齿撕下一包。价格也非常便宜,依然只要5角。市面上总共有2种咪咪虾条,正品为汕头新星生产的马来西亚风味咪咪虾条。它绝对是80后和90后小时候最难忘的记忆之一,5角每包的价格非常亲民。
3、中国魔力饮料——健力宝
对于成长在八十年代的人,童年里的记忆深处都会有一罐健力宝。酸甜的味道,冲劲十足的气泡儿,可是风靡大江南北的“中国魔水”啊。那个时候,仿佛饮料的代名词就叫“健力宝”。“如今,饮料市场产品五花八门,即使现在能在超市里意外地买到一罐写着健力宝字样的饮料,但那也不再有当年的味道了。”
4、金币巧克力
如今的巧克力品种繁多,千奇百怪的都有,但是要说到最经典的,恐怕还是十几年前就有的金灿灿的金币巧克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过年时收到压岁钱,不少孩子会收到几颗金币巧克力。那时,有几颗金币巧克力在兜里,连走路都神气了,有一种一秒变成大富翁的感觉。
5、大白兔奶糖
很长一段时期里,大白兔奶糖一直是孩子们心目中最香最甜的零食。剥开蓝白相间的糖纸,香气扑鼻而来。圆柱形的糖上裹着薄如蝉翼的糯米纸。糯米纸入口即化,浓郁甘甜的奶香味立即在嘴里溢散开来。这大概是很多人对大白兔奶糖的回忆。
6、大大泡泡糖
因为如今各个品牌的泡泡糖花样太多了,大大泡泡糖现在已被逐出主流零食的范畴,已不稀奇了。但在过去,大大泡泡糖可以算是“高级货”了。吃完后留着几张大大泡泡糖纸,就夹在书中。那是一张长方形的纸,有点儿蜡纸的感觉,上面形象地画着一个小女孩,从她嘴里吹出了一个大大的泡泡。还记得一块大大泡泡糖五毛钱,看到泡泡糖会情不自禁地流口水,就觉得好吃得不得了。
7、AD钙奶
很多人在幼儿园的音乐课上,可能都学过这样一首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娃哈哈啊娃哈哈啊,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过去,娃哈哈AD钙奶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品。很多小伙伴都以为这首歌里的“娃哈哈”,就是平常喝的那种红绿色包装、印有笑呵呵小胖子的“娃哈哈”,觉得“娃哈哈真厉害,竟然和歌唱祖国的歌曲有关系”。
8、痛并快乐着——跳跳糖
对于跳跳糖,很多小伙伴在小时候肯定和小记一样,觉得非常神奇。打开包装,把糖倒进嘴里,然后张大嘴巴享受糖在舌尖上跳跃的口感,妙不可言。现在,很多人肯定知道跳跳糖的秘密了,那是二氧化碳的功劳。为什么说痛并快乐着……你们感受过舌根出血的快感吗?
八十年代初,人们刚刚摆脱饥饿,吃饱了,但还不能说富有,再说,人们刚从阴影里走出来,节俭的习惯已经形成,还不舍得大吃大喝。七十年代末,虽然能吃饱,但还需要粗粮补贴,细粮仍然不够吃。到八十年代初,基本上吃细粮就问题不大了。我记得早上一般就是咸菜,稀饭,馒头比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早餐会慢慢变得丰富一点,自己家里面给孩子会增加鸡蛋,煮或煎都有。到了八十年代末,早餐就变得丰富多彩了,陕西这个地方的特色小吃都有了。油条、豆浆,油茶、麻花,包子、稀饭,想吃啥自己做,也可以买着吃。
马哥是云南人,小时候吃的东西可能大家都没怎么见过,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蒸饵丝,蒸饵丝是曲靖地区的特色,小时候(20多年前),一碗蒸饵丝的价格差不多是3-5毛钱,一般在路边上会有人骑着三轮车在卖,用一次性饭盒装着卖。当时曲靖比较出名的饵丝店叫“大富贵”,现在都还在开着,如果大家有机会到了曲靖游玩,记得去大富贵吃一碗蒸饵丝哦(现在的价格6-8块)。
2、陆良米线,问曲靖人啥米线好吃,10个人可能会有5个人给你推荐陆良米线,香辣口味,加上稍肥的肉哨,还有纯瘦的肉片,美味极了,现在去吃一碗加肉的大概10块钱左右。
3、油膏稀豆粉,在云南的昭通地区一般都是吃油膏稀豆粉做早点,但是大家却忽略了一个地方,会泽~会泽的早点也会吃,稀豆粉里面放上盐巴、味精、糊辣椒、花椒粉和葱花儿,刚炸好的油膏放到稀豆粉里面沾一下,刺啦一声,稀豆粉完美的裹在油膏上面,咬上一口,麻辣鲜香、外焦里嫩,小时候1毛钱一碗稀豆粉,一毛钱一个油膏(现在稀豆粉1-2块,油膏5毛-1块)。
4、烧饵块,小时候一张饵块两毛钱,里面可以加油条、加火腿肠、加煎蛋、加洋芋粑粑。据说会吃烧饵块的人都会点甜咸口味哦,饵块上面抹上甜酱油、辣椒、路南腐乳、芝麻香油、花椒油、豆瓣酱(或者是昭通酱)、小棍子抹均匀,只用五毛钱,就可以品尝到人间美味(现在吃一个是1.5-3块钱)
当然了,上面只是马哥经常吃的,云南的早点多的很,还有很多就不顺着介绍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汆肉米线、卤鸡米线、羊肉米线、小锅米线、豆花米线、草芽米线、凉卷粉、凉米线、破酥包子、糯米饭团、坨坨肉、耙肉饵丝、烤乳扇、豌豆凉粉、椒盐饼、过手米线、牛蒸蒸、牛肉耙糊、豆汤米干、梅花青豆糁、小鸡稀饭、冰稀饭、烧豆腐、喜洲粑粑、大救驾、豆焖饭、洋芋焖饭、砂锅饭等等等等,太多了,这里马哥都数不完,大家如果去到云南,早点两个月不重样是没啥问题的,不说了,马哥要去吃蒸饵丝了~
我,70后,小时候上学时的早餐很单一,一个馒头,扔出去能把人脑袋砸个包的那种,然后用一张纸(通常都是在作业本上随手撕下来的)包着混有咸盐的干辣椒面,带到学校去,等课间的时候,掰一块馒头,蘸着咸盐辣椒面吃,有时候,一小包咸盐辣椒面会和只带了馒头的小伙伴分享。
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队改村,生产队分成好多组,每组一个组长。后来又单干,生活也随着好一年一年好起来。从吃黑窝窝头,到吃玉米窝窝头,80年代中末期开始吃馒头了。
80年代的早餐在我们这里,是千篇一律的豆浆油条,炸糕、烧饼、咸菜。还有的家庭是头天晚上多做的菜,早上面条 和菜也是早餐了。
每个星期六星期天的,我愿意去顺河路上的饭店吃早餐。那里有甜沫,煎包,鸡蛋包。一碗香喷喷的甜沫,冒着热气的水煎包,吃着舒服美味。每次我都早早的在店门口等着开门,那时饭店不做好饭不开门,开门就是做生意了。还有早上姥姥偶尔用鸡蛋裹着馒头片用油炸一下,也是一顿享受的早餐。那时候住的院子是大杂院,早上谁家做饭,香味洋溢。一般早上没有做的,凑合一下就急匆匆的上班上学去了。我们家住在后院,前院有个来胡辣汤的,大家有时候也去买胡辣汤喝。那时经济条件不允许,买的人少,还是愿意在家里吃,省啊!
我的老家在湖南,湖南是鱼米之乡,我儿时的早餐就是吃饭,每天三顿饭!
我是78年的!小时候家里早餐吃的就是前一天晚上的剩菜.那时候谁家说天天吃豆浆油条小笼包子.那是吹牛逼.因为那个时候买油条.包子.火勺.是要粮票的!
我是福建人,我们儿时吃的早餐,很多到现在还是没什么变化,只不过用的材料稍微改变了些,用料更好了而已。
锅边配油条或花生汤配油条。外面早餐店,这是经典搭配,很多人喜欢这样吃。锅边是用大米粉调成米浆,最后淋到大锅壁上,用饭铲一铲一块一块掉到锅里,白白的,厚度要适宜,锅里一般加些牡蛎或者花蛤,小虾米增加鲜味,里面可以加些切碎的菜如大白菜,紫菜等,最后出锅加些香菜增香,一般煮稀点配油条是绝配,当然花生汤配油条也是很多人的选择。
自己家庭一般是地瓜粥配海蛎饼,海蛎饼也是油炸的,里面配料有紫菜,牡蛎,肉丝,切碎去水的包菜,一些香菜,外面裹上一层浆,油炸后外面酥脆,里面鲜香味美,好吃极了。这海蛎饼还有种吃法,是用我们这的福清光饼夹着吃,超好吃。
福清光饼在我们福清很有名,虽然简单但好吃,光饼中间切开可以夹海蛎饼,夹卤肉块,夹油豆腐,还有里面加上紫菜和三层肉丝叫紫菜饼,然后再煮上一碗混沌(我们这叫扁肉),或者一碗鱼丸热汤,加入葱花和醋配着吃,简单又管饱,到现在这些还是我们爱吃的早餐。
后来我到福州读书,那边的早餐除了馒头肉包外,还有煎包,拌面,拌面配扁肉到现在还是我的最爱,扁肉汤我喜欢多加点白米醋,哈哈哈酸酸的我都要流口水了!
你们有吃过这些吗?想吃吗?分享一下你们的 美食 吧!
东北的,那个时候早餐?就是早饭吧,别整这文词,就是前一天剩的饭或者馒头,在锅里热一下,然后在咸菜缸里夹一个黄瓜或者芋头或者咸萝卜,反正家里咸菜太多了。吃了,然后上学去。小中高都是这么过来的,非常不习惯,不喜欢早餐吃面包,牛奶之类甜的东西,现在也是。早餐吃甜的……会发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