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为旋花科植物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 (L.)Voight的种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缠绕草本,全株密被白色长毛。叶互生,阔心形,全缘;叶柄与总花梗近等长。花序有花1~3朵;萼片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cm,先端尾尖;花冠白色、蓝紫色或紫红色,漏斗状,长5~8cm;雄蕊5;子房3室。蒴果球形。种子5~6粒,卵形,黑色或淡黄白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于山野灌丛中、村边、路旁;多栽培。全国各地有分布。
采制 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 种子似橘瓣状,长4~8mm,宽3~5mm。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背面有1条浅纵沟,腹面接线的近端处有1点状种脐,微凹。质硬,浸水中作龟裂状胀破,内有浅黄色子叶两片,紧密重叠而皱曲。味辛、苦,有麻感。
性味 性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附注 同属植物裂圳牵牛P. nil(L.)Choisy的种子亦作牵牛子入药。
【英文名】 SEMEN PHARBITIDIS
【别名】牵牛、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子
【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 (L.) Choisy 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 (L.)Voigt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制法】
牵牛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稍鼓起。用时捣碎。
【性状】本品似橘瓣状,长4~8mm,宽3~5mm。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下端有一点状种脐,微凹。质硬,横切面可见淡黄色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微显油性。无臭,味辛、苦,有麻感。
【鉴别】
(1) 取本品,加水浸泡后种皮呈龟裂状,手捻有明显的黏滑感。
(2) 本品粉末淡黄棕色。种皮表皮细胞深棕色,形状不规则,壁微波状。非腺毛单细胞,黄棕色,稍弯曲,长50~240μm。子叶碎片中有分泌腔,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5~106μm。草酸钙簇晶直径10~25μm 。栅状组织碎片及光辉带有时可见。
(3) 取本品1g,研碎,加2mol/L盐酸乙醇溶液30ml,加热回流1。5小时,滤过,滤液加水40ml,置水浴上蒸至无醇味,水溶液置分液漏斗中,加苯30ml振摇提取,分取苯层,回收溶剂,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牵牛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已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用法用量】 3~6g 。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
(1)用于腹水肿胀,可配合攻下逐水药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用于痰壅气滞、咳逆喘满,常与葶苈子、杏仁等配合应用。用于虫积腹痛,常配伍槟榔、大黄等同用,对蛔虫、绦虫都有驱杀作用。
(2)牵牛子为峻下的药品,少用则通大便,多用则泻下如水,且能利尿,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腹水肿胀、二便不利及宿食积滞、大便秘结等症。至于用治痰壅气滞、咳逆喘满,则只宜暂用,不可久服。如属脾弱胃呆、气虚腹胀者,当以健脾补中为要,不宜用本品攻泻消积,克伐胃气。
[功 效] 泻水通便,祛痰逐饮,杀虫消积。
[成 分] 含牵牛子甙(树脂甙类)、脂肪油、有机酸等。
[应 用] 用于湿热气滞壅结胀满的肝癌或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鼓胀,下肢浮肿等,常与大腹皮、大黄、厚朴、八月札等配合应用;对腹腔肿瘤出现腹水肿胀,大便秘结等,可与白术、半枝莲、半边莲、生黄芪等配合应用。
[常用剂量] 2-3克,水煎服。研末吞服,每次0.5~1克,每日2~3次。
[注 意] 用量过大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及便血、腹痛、呕吐等副反应。因此,本品只宜转用,正气亏虚所致的虚胀不宜应用。
[编辑本段]化学成分
1.牵牛 种子含牵牛子甙(pharbitin)约3%,系树脂性甙,用碱水解得到牵牛子酸(pharbitic acid),巴豆酸(tiglic acid),裂叶牵牛子酸(nilic acid),α-甲基丁酸(α-methylbutyric acid)及戊酸(valeric acid)等。牵牛子酸为混合物,分离得到牵牛子酸A、B、C、D,以后二者为主;牵牛子酸C系由番红醇酸(ipurolic acid) 与2分子D-葡萄糖(D-glucose)缩合而成的甙,牵牛子酸D比牵牛子酸C多含1分子鼠李糖。种子还含生物碱;裸麦角碱(chanoclavine),野麦碱(elymoclavine),狼尾草麦角碱(penniclavine),田麦角碱(agroclavine),麦角醇(lyser-gol)等。又含脂肪油11%及其他糖类。未成熟种子含多种赤霉素及其葡萄糖甙:赤霉素(gib-berellin)A3、A5、A20、A26、A27;赤霉素葡萄糖甙(gibberellin glucoside)Ⅰ、Ⅱ、Ⅳ、Ⅴ、Ⅵ、Ⅶ、F-Ⅶ。
2. 圆叶牵牛 种子含赤霉素A3、A5、A8、A17、A19、A20、A26、A27、A29、A33、A44、A55。又含圣苯素-7-O-β-D-吡喃木糖基-O-β-D-吡喃阿拉伯糖甙(eriodictyol-7-O-β-D-xylopyanosyl-O-β-D-arabinopyranoside),2-羟基-1,4-戊二酮(2-hydro-xy-1-phenyl-1,4-pentadione),2,3,22,23-四羟基胆甾-6-酮(brassinone),栗木甾酮(castasterone)和麦角类生物碱(ergot alkaloid)。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牵牛子甙的化学性质与泻根素(Jalapin)相似,有强烈的泻下作用。牵牛子甙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泻下。据动物试验,黑丑与白丑泻下作用并无区别。关于牵牛子的泻下作用原理,研究很少,它与硫酸镁、大黄不同,在泻下时,不引起血糖的剧烈变化,但能加速菊糖(Inulin)在肾脏中之排出,可能有利尿作用。牵牛子的水、醇浸剂对小鼠皆有泻下作用,但经煎煮后,即失去作用。除去牵牛子甙后的水溶液,似仍有泻下作用,故除已知的牵牛子甙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泻下成分。在体外试验,黑丑、白丑对猪蛔尚有某些驱虫效果。牵牛子甙似能兴奋离体兔肠及离体大鼠子宫;静脉注射1mg/kg对麻醉犬、兔的血压、呼吸无明显影响。对小鼠皮下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37;5mg/kg。对人有毒性,但不大,大量除对胃肠的直接刺激引起呕吐、腹痛、腹泻与粘液血便外,还可能刺激肾脏,引起血尿,重者尚可损及神经系统,发生语言障碍、昏迷等。三色牵牛(Ipomoeatricolor)含异麦角酰胺(Isolyserga-nide)、麦角酰胺(Lysergamide)及裸麦角碱,有致幻作用。致泻:种子乙醇或水浸出液1.5-3g/kg灌胃,对小鼠有泻下作用,但煎剂则失去致泻能力。兴奋平滑肌:所含树脂0.2%浓度,对家兔离体肠管及子宫均有兴奋作用;皮下注射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37.5mg/kg。牵牛子甙水解产物的盐,可使豚鼠小肠、盲肠、大肠收缩,而牵牛子甙本身无此作用。
[编辑本段]药(毒)理学
厚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 为 6.12± 0.038g/kg。木兰箭毒碱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 45.55mg/kg。厚朴煎剂给猫静脉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4.25±1.25g/kg。厚朴煎剂给小鼠一次灌胃60g/kg,观察3天,未见死亡。
[编辑本段]各家论述
1.李杲:牵牛子,《本草》名医续注云,味苦寒能除湿,利小水,治下疰脚气。据所说,气味主治俱误矣,何以明之?凡药中用牵牛者,少则动大便,多则下水,此乃泻气之药,试取尝之,即得辛辣之味,久而嚼之,猛烈雄壮,渐渐不绝,非辛如何?续注家乃谓味苦寒,其苦寒果安在哉?若以为泻湿之药,犹不知其的也。何则?此物但能泻气中之湿热,不能泻血中之湿热。夫湿者水之别称,有形者也,若肺先受湿,则宜用之。今用药者不问有湿无湿,但伤食,或欲动大便,或有热服,或作常服,克化之药俱用牵牛,岂不误哉?殊不知牵牛辛烈,泻人元气,比诸辛药泻气尤甚,以其辛之雄烈故也。今重为备言之,若病湿胜,湿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则宜用之耳,湿去则气得周流,所谓五脏有邪,更相平也。
2.《汤液本草》:牵牛,以气药引则入气,以大黄引则入血。
3.《纲目》:牵牛,自宋以后,北人常用取快,及刘守真、张子和出,又倡为通用下药,李明之目击其事,故著其说极力?之。牵牛治水气在肺,喘满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胀肿,及大肠风秘气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虚弱而痞满者,则不可取快一时及常服,暗伤元气也。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甚于生产,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服硝、黄通利药则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矣,时珍诊其人体肥,膏梁而多优郁,日吐酸痰碗许乃宽,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津液皆化为痰饮,不能下滋肠腑,非血燥比也。润剂留滞,硝、黄徒入血分,不能通气,俱为痰阻,故无效也。乃用牵牛末,皂荚膏丸与服,即便通利,自是但觉肠结,一服就顺,亦不妨食,且复精爽。盖牵牛能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外甥柳乔,素多酒色,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七昼夜。医用通利药不效,遣人叩予,予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壅胀隧路,病在二阴之间,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肠、膀胱也。乃用楝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入牵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减,三服而平。牵牛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隧,人所不知,惟东垣李明之知之,故明之治下焦阳虚,天真丹用牵牛以盐水炒黑,入佐沉香、杜仲、破故纸。官桂诸药,深得补泻兼施之妙,方见《医学发明》。又东垣治脾湿太过,通身浮肿,喘不得卧,腹如鼓,海金沙散,亦以牵牛为君,则东垣未尽弃牵牛不用,但贵施之得道耳。
4.《本草正》:牵牛,古方多为散、丸,若用救急,亦可佐群药煎服,然大泄元气,凡虚弱之人须忌之。
5.《本草正义》:牵牛,善泄湿热,通利水道,亦走大便,故《别录》谓其苦寒,至李氏东垣,以其兼有辛莶气味,遂谓是辛热雄烈。按,此物甚滑,通泄是其专长,试细嚼之,惟其皮稍有辛味,古今主治,皆用之于湿热气滞,实肿胀满,二便不通,则东垣以为辛热,张石顽和之,亦谓辛温,皆属不确,当以《别录》之苦寒为正。又莶气戟人喉舌,细味之亦在皮中,所谓有毒,盖即在此。古方中凡用末子,均称止用头末,正以其皮粘韧,不易细碎,只用头末,则弃其皮,而可无辛莶之毒,颇有意味可思。《别录》主治专破气分之壅滞,泄水湿之肿满,除风利便,固皆以实病言之,此药功用,固已包举无遗,甄权申之,则日治痃癣气块,利大小便,东垣谓除气分湿热,三焦壅结;濒湖谓逐痰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亦皆主结滞壅塞立论。而甄权乃又谓除虚肿,则误矣。《日华本草》谓治腰痛,盖亦指湿热阻塞,腰脊不利之症,惟言之殊不分明,究属非是。
6.《别录》: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7.《药性论》:治痃癖气块,利大小便,除水气,虚肿。落胎。
8.《日华子本草》:取腰痛,下冷脓,并一切气壅滞。李杲:除气分湿热,三焦壅结。
9.《纲目》:逐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
10.《江苏植药志》:适用于急性关节炎。
11.《新疆中草药手册》:泻下,利尿,杀虫。治便秘,消化不良,肾炎水肿,小儿咽喉炎。
[编辑本段]选方
①治水肿:牵牛子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一,以小便利为度。(《千金方》)②治停饮肿满:黑牵牛头末四两,茴香一两(炒),或加木香一两。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调一、二钱,临卧服。(《儒门事亲》禹功散)③治水气蛊胀满:白牵牛、黑牵牛各二钱。上为末,和大麦面四两,为烧饼,临卧用茶汤一杯下,降气为验。(《宣明论方》一气散)④治小儿腹胀,水气流肿,膀胱实热,小便赤涩:牵牛生研一钱,青皮汤空心下。一加木香减半,丸服。(《郑氏小儿方》)⑤治四肢肿满:厚朴(去皮,姜汁制炒)半两,牵牛子五两(炒取末二两)。上细末。每服二钱,煎姜、枣汤调下。(《本事方》)⑥治小儿肺胀喘满,胸高气急,两肋扇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声嘎不鸣,痰涎潮塞,俗云马脾风:白牵牛一两(半生半熟),黑牵牛一两(半生半熟),川大黄、槟榔各一两。上为细末。三岁儿每服二钱,冷浆水调下,涎多加腻粉少许,无时,加蜜少许。(田氏《保婴集》牛黄夺命散)⑦治脚气胫已满,捏之没指者:牵牛子,捣,蜜丸,如小豆大五丸,吞之。(《补缺肘后方》)⑧治一切虫积:牵牛子二两(炒,研为末),槟榔一两,使君子肉五十个(微炒)。俱为末。每服二钱,沙糖调下,小儿减半。(《永类钤方》)⑨治大肠风秘壅热结涩:牵牛子(黑色,微炒,捣取其中粉)一两,桃仁(末)半两,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温水服三、二十丸。(《本草衍义》)⑩治冷气流注,腰疼不能俯仰:延胡索二两,破故纸(炒)二两,黑牵牛子三两(炒)。上为细末,煨大蒜研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葱须盐汤送下,食前服。(《杨氏家藏方》牵牛丸)11.治肾气作痛:黑、白牵牛等分。炒为末,每服三钱,用猪腰子切,入茴香百粒,川椒五十粒,掺牵牛末入内扎定,纸包煨熟,空心食之,酒下,取出恶物效。(《仁斋直指方》)12.治肠痈有脓,胀闭不出:牵牛子头末三钱,大黄二钱,穿山甲(煅)二钱,乳香、没药各一钱。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张三丰仙传方》)13.治梅毒,横痃:白牵牛仁,每次五、六钱,煎汤内服。(《泉州本草》)14.治风热赤眼:黑丑仁为末,调葱白汤敷患处。(《泉州本草》)
[编辑本段]用药禁忌
孕妇及胃弱气虚者忌服。
1.《日华子本草》:得青木香、干姜良。
2.《本草衍义补遗》:不胀满,不大便秘者勿用。
3.《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4.《本草备要》:若湿热在血分,胃弱气虚人禁用。
[编辑本段]动植物形态
1.牵牛,一年生攀援草本。茎缠绕,长2m能上能下,被倒向的短柔毛及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叶互生;叶柄长2-15cm;叶片宽卵形中近圆形,深或浅3裂,偶有5裂,长4-15cm,宽.5-14cm,基部心形,中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渐尖或骤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圆,叶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渐尖或柔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圆,叶面被微硬的柔毛。花腋生,单一或2-3朵着生于花序梗顶端,花序梗长短不一,被毛;苞片2,线形或叶状;萼片5,近等长,狭披针形,外面有毛;花冠漏斗状,长5-10cm,蓝紫色或紫红色,花冠管色淡;雄蕊5,不伸出花冠外,花丝不等长,基部稍阔,有毛;雌蕊1,子房无毛,3室,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直径0.8-1.3cm,3瓣裂。种子5-6颗,卵状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黄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形态与牵牛相似,主要区别点是:叶片圆心形或宽卵状心形,长4-18cm,宽3.5cm,通常全缘。花腋生,单一或2-5朵成伞形聚伞花序,萼片卵状披针形。
[编辑本段]药用植物栽培
1.气候土壤: 牵牛适应性较强,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温和的气候和中等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过于低湿或干燥瘦嵴之地,生长均不良。
2.种植: 以种子繁殖,于4-5月播种。播种前翻土作畦(如利用篱边、墙边、田埂等地种植,则不需作畦),畦宽约1.3m,按株距23-33cm、行距30-50cm开穴,每穴播种子4-5粒。播后覆细土一层,以种子不露出为宜。种子发芽后,幼苗生长真叶2-3片时,便须间苗、补苗,亦可进行移植。以每穴保留2-3株即可。
3.田间管理:在藤蔓尚短时,可以进行松土除草1-2次。至藤蔓较长时,须设立支柱,或间种玉米、高梁等作物使其攀援其上,以代支柱。施肥,在前期施以人粪尿、硫酸氨等氮肥为宜,后期多施草木灰、骨粉等磷钾肥为宜。
[编辑本段]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种子似桔瓣状,略具3棱,长5-7mm,宽3-5mm。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背面弓状隆起,两侧面稍平坦,略具皱纹,背面正中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下端为类圆形浅色种脐。质坚硬,横切面可见淡黄色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2片。水浸后种皮呈龟裂状,有明显粘液,气微味辛、苦、有麻舌感。以颗粒饱满、无果皮等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略呈切向延长,有的含棕色物,间有分化成单细胞的非腺毛表皮下方为1列扁小的下皮细胞。栅状细胞层由2-3列细胞组成,靠外缘有一光辉带。营养层由数列切向延长的细胞及颓废细胞组成,有细小维管束,薄壁细胞中含细小淀粉粒。内胚乳最外1-2列细胞类方形,壁稍厚,内侧细胞的壁粘液化。子叶落归根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圆形的分泌腔,直径约至108μm;薄壁细胞中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并含草酸钙簇晶;直径约18μm。
目录1 拼音2 《圣惠》卷九十二 2.1 方名2.2 组成2.3 主治2.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2.5 制备方法 3 《普济方》卷一○三引《博济》 3.1 方名3.2 牵牛子丸的别名3.3 组成3.4 功效3.5 主治3.6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3.7 制备方法 4 《圣惠》卷九十八 4.1 方名4.2 组成4.3 功效4.4 主治4.5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4.6 制备方法 5 《圣惠》卷七十九 5.1 方名5.2 组成5.3 主治5.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5.5 制备方法 6 《圣惠》卷七十二 6.1 方名6.2 牵牛子丸的别名6.3 组成6.4 主治6.5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6.6 制备方法6.7 附注 7 《圣惠》卷五十九 7.1 方名7.2 组成7.3 主治7.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7.5 制备方法 8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二 8.1 方名8.2 组成8.3 主治8.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8.5 制备方法 9 《圣惠》卷四十八 9.1 方名9.2 组成9.3 功效9.4 主治9.5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9.6 制备方法 10 《圣惠》卷六 10.1 方名10.2 组成10.3 主治10.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10.5 制备方法 11 《圣惠》卷十八 11.1 方名11.2 组成11.3 主治11.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11.5 制备方法 12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12.1 方名12.2 组成12.3 主治12.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12.5 制备方法 13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13.1 方名13.2 组成13.3 主治13.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13.5 制备方法 14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14.1 方名14.2 组成14.3 主治14.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14.5 制备方法 15 《圣济总录》卷八十 15.1 方名15.2 组成15.3 主治15.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15.5 制备方法 16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16.1 方名16.2 组成16.3 主治16.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16.5 制备方法 17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17.1 方名17.2 组成17.3 主治17.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17.5 制备方法 附:1 古籍中的牵牛子丸 1 拼音qiān niú zǐ wán
2 《圣惠》卷九十二2.1 方名牵牛子丸
2.2 组成牵牛子(微炒)半两,川大黄(锉,微炒)半两,川升麻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研入)半两,川朴消半两,滑石1两(细研),海蛤1两(细研)。
2.3 主治小儿诸淋涩,脐下连膀胱妨闷,大肠气壅。
2.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每服7丸,温水送下,1日34次。
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3 《普济方》卷一○三引《博济》3.1 方名牵牛子丸
3.2 牵牛子丸的别名大通丸
3.3 组成牵牛子不拘多少(净洗,饭上炊气才透,便出摊令微冷,捣为末),青橘皮(去白,焙)1两,木通(锉)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桑根白皮(锉)1两,芍药(焙)1两,瓜蒌根(洗,焙)2两。
3.4 功效疏风顺气。
3.5 主治风热气秘,瘰疬,产后血竭肚痛,妇人血气,血风瘙痒,五淋,瘫痪风,肠风泻血,肺气,伤寒,风秘。脚气,大小便秘涩不通。
3.6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随其汤使,瘰疬,茶汤送下;产前安胎补损,芎酒送下;产后血竭肚痛,苏木酒送下;妇人血气,芍药酒送下;血风瘙痒,枳壳酒送下;五淋,榆白皮酒送下;瘫痪风,豆淋酒送下;肠风泻血,萎蕤酒送下;肺气,诃黎勒酒送下;伤寒,葱白酒送下;风秘,葱姜茶送下。
3.7 制备方法上6味为末,每牵牛子1斤,入余药末4两,拌和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 《圣惠》卷九十八4.1 方名牵牛子丸
4.2 组成牵牛子1斤(一半生用,一半微炒),桂心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芎1两,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微炒),木香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4.3 功效搜风化气。
4.4 主治脏腑壅滞。心腹气闷,宿食不消,腰胁疼痛,大肠秘涩。
4.5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
4.6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 《圣惠》卷七十九5.1 方名牵牛子丸
5.2 组成牵牛子1两(捣碎,微炒),大麻仁1分,当归1两(锉,微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通1两(锉),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5.3 主治产后大小便秘涩,腹胀疼痛。
5.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粥饮送下,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5.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 《圣惠》卷七十二6.1 方名牵牛子丸
6.2 牵牛子丸的别名牵牛丸
6.3 组成牵牛子4两(生用),青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木香1两。
6.4 主治妇人大便不通,心腹虚胀。
6.5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温水送下。
6.6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7 附注牵牛丸(《妇人良方》卷八)。
7 《圣惠》卷五十九7.1 方名牵牛子丸
7.2 组成牵牛子2两(微炒),川朴消1两,大麻仁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甘遂半两(煨令黄),木香1两。
7.3 主治大便卒不通,心神烦闷,坐卧不安。
7.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如人行10里当通,如未通,即再服。强羸人加减服之。
7.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二8.1 方名牵牛子丸
8.2 组成牵牛子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京三棱1两(炮,锉),诃黎勒皮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鳖甲2两(涂醋多令黄,去裙襕),甘遂1两(煨令微黄)。
8.3 主治石水。腹胀坐卧不得,小便涩少。
8.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下。以利为度。
8.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 《圣惠》卷四十八9.1 方名牵牛子丸
9.2 组成牵牛子1两半(微炒),甘遂1两(锉碎,微炒),诃黎勒皮3分,木香3分,京三棱3分(锉碎,醋拌,炒令干),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9.3 功效消除痞气。
9.4 主治痞气结聚在胃管,心腹胀硬,脏腑壅滞。脾积痞气,大便不通,身肿少力,肢节疼痛。
9.5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卧时生姜汤送下。以利为度。
9.6 制备方法上为末,以生姜汁2两,蜜4两,煎令稠熟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圣惠》卷六10.1 方名牵牛子丸
10.2 组成牵牛子1分(生用),马牙消1两(炼令汁尽),鸡膍胵半两(生用,阴干),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黄色),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10.3 主治肺脏气实,胸膈壅滞,大肠不利。
10.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10.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圣惠》卷十八11.1 方名牵牛子丸
11.2 组成牵牛子(8两,4两生4两微炒,捣罗为末)4两,木通1两(锉),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桑根白皮3分(锉)。
11.3 主治热病后,风气壅滞,胸膈聚痰,大便不通。
11.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以得通为度。
11.5 制备方法上为末,入牵牛子末,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12.1 方名牵牛子丸
12.2 组成牵牛子(半生半熟)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当归(切,焙)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芎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木香(炮)半两,防己半两,诃黎勒(炮,去核)半两。
12.3 主治产后偏身肿满。
12.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桑根白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12.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3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13.1 方名牵牛子丸
13.2 组成牵牛子1两(一半瓦上炒,一半生用),茴香子1两(微炒),陈橘皮2两(水浸,去白,于瓦上焙干)。
13.3 主治一切风热疥疮攻注。
13.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临卧用炒盐汤送下。
13.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14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14.1 方名牵牛子丸
14.2 组成牵牛子(半生半炒)3两,槟榔(生,锉)2两,木香1两。
14.3 主治气胀满,大便秘涩,腹胁刺痛。
14.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米饮任下。
14.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圣济总录》卷八十15.1 方名牵牛子丸
15.2 组成牵牛子(炒)1两半,葶苈(炒熟)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00枚(别研),大枣(煮,去皮核)10个(研),芒消半两(研),牛酥半合。
15.3 主治水肿,上气,大便涩。
15.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每服8丸至10丸,空心粥饮送下。
15.5 制备方法上药先将前2味为末,入杏仁等研匀,次入牛酥,为丸如绿豆大。
16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16.1 方名牵牛子丸
16.2 组成牵牛子(微炒)2两,乌桕木根皮5两,木香3两,蜚蠊2两,大黄(锉,炒)2两,防己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羌活(去芦头)1两。
16.3 主治三焦病,胀满为水,小便不利。
16.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丸,稍增至20丸,日中及鸡鸣后各用温甘草汤送下。以知为度。
16.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17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17.1 方名牵牛子丸
17.2 组成牵牛子(生,捣罗为末,以生姜汁1升,慢火熬如饧)2两,硇砂(汤中慢火熬,取霜)1两,槟榔(煨,锉)3分,木香3分,桃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黄,别研)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干姜(炮)3分,人参3分,丁香3分。
17.3 主治痃气,口吐酸水,醋心,常似有物在胸膈间。
17.4 牵牛子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渐加至20丸,空心、食后煎生姜汤送下。以利下积滞物为度。
17.5 制备方法上药除煎研外,为末,入硇砂、桃仁研令匀,同入牵牛子煎中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牵牛子丸 《普济方》:[卷三十九大肠腑门]大便秘涩不通(附论))木香(各一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另研)大炼蜜丸牵牛子丸(出圣惠方)治脏腑壅滞。心腹气闷。宿食不消。腰...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八补益方序]牵牛子丸治脏腑壅滞。搜风化气。牵牛子丸方。牵牛子(一斤一半生用一半微炒)桂心(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太平圣惠方》:[卷第十八]治热病大便不通诸方。治热病后。风气壅滞。胸膈聚痰。大便不通。宜服牵牛子丸方。牵牛子(八两四两生四两微炒捣罗取末四两)木...
《太平圣惠方》:[卷第五十四]治十水肿诸方之。治十种水气。遍身浮肿。大小便涩。喘促不止。牵牛子丸方。牵牛子(三分微炒)汉防己(一分)椒目(一分...
《太平圣惠方》:[卷第七十二]治妇人大便不通诸方您说的牵牛花籽应该是牵牛子吧,一次吃几个都需要慎重,因为牵牛子有毒,大量使用除可直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及黏液血便外,还可刺激肾脏,引起血尿,严重者可损及神经系统,发生语言障碍、昏迷等。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