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咖啡店购买的咖啡味道与自家冲煮有时差别很大,原因有很多:咖啡豆的种类、水、研磨以及咖啡豆的新鲜度等等。
咖啡在手工饮料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咖啡冲煮的变量极多,而随之影响的咖啡品质在消费时显得非常明显。相比之下,消费者要是选择喝啤酒或葡萄酒的话,唯一的控制变量大概只有喝酒时的温度了。
首先可能是得益于咖啡师多年的训练吧,但更大的可能是他们懂得利用化学与物理原理的能力。咖啡师的入行门槛较低,但能够冲煮一杯好咖啡的咖啡师,往往都是学霸本霸——温度、水化学、粒径分布、水粉比例、时间,以及更重要的咖啡生豆质量、咖啡烘焙……这些变量在冲出美味咖啡时都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控制这些变量,才能使得咖啡的品质能够稳定重现。
排除了咖啡师在咖啡店里冲煮的心理暗示与环境因素,我们还需要考虑咖啡的冲煮方法本身。
我们人类似乎特别喜欢含有咖啡成分(有机酸、梅纳产物、酯类和杂环类等等)的饮料,其中主要是咖啡浓度为1.2-1.5%的过滤咖啡,以及浓度为8-10%的浓缩咖啡。超出这些范围的萃取浓度就会比较难以执行。在有限的可以达到8-10%萃取浓度的技术里,浓缩咖啡机是最常见熟悉的。
而要获得一杯浓度为1.2-1.5%的咖啡饮料则有很多方法:手冲咖啡,土耳其咖啡,阿拉伯咖啡,爱乐压,法压壶,虹吸壶或美式滴滤机——每种方法都能冲泡出接近这个浓度的美味咖啡。这些冲煮方法也比浓缩咖啡更有优势:便宜。所以我们在家冲煮的话,大多数是咖啡浓度为1.2-1.5%左右的过滤咖啡。当然浓缩咖啡机也可以制作出接近这个浓度的饮料:Americano,只要用水稀释浓缩咖啡即可。
上述所有的这些方法冲出来的咖啡浓度都大致相同。那为什么它们的味道差异如此明显?
低浓度咖啡冲煮方法中分为两个萃取系统——将咖啡完全浸泡在水中萃取的浸泡萃取系统(如法压壶、聪明杯),以及让水流过咖啡粉的过滤萃取系统(如手冲咖啡)。
从物理角度来看,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浸泡萃取系统中咖啡颗粒的萃取温度较高。咖啡萃取的最慢部分不是咖啡颗粒表面化合物溶解的速率。相反,是咖啡风味从固体颗粒内部往外移动溶解到水中的速率,该速率会随温度上升而增加。因此较高的萃取温度意味着将溶解出更多藏匿在咖啡颗粒内部的美味化合物。
但更高的温度也会让更多我们不需要不喜欢的化合物溶解在水中。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制作了一个咖啡风味轮,方便我们谈论这些风味——从绿色/植物味,到纸质/霉味,再到红糖或干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