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料:麻花1根、黄瓜1根
辅料:玉米油 适量、盐 1勺半、干辣椒 2个、味精 少许、蒜 1瓣
具体步骤:
1、将黄瓜洗好后,插成丝,麻花掰成小块备用。
2、锅中加入 适量油, 油热后,加入葱花爆炒,黄瓜丝炒一下后, 加入清水。
3、锅烧开后放入麻花,适量的盐,辣椒,蒜末。
4、一分钟左右加味精即可出锅享用。
作者/贾亚夫 顾铭印
麻黄辛温,入肺和膀胱经。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尿消肿的功效。一般方书均列在解表散寒药之首。其实,麻黄的作用十分广泛,除用于外感风寒外,《本经》言其“破症坚积聚”;《日华子本草》谓“通九窍,调血脉”;《现代实用中药》认为“对关节疼痛有效”……据此,我们在临床上用于多种杂病,取得了良好效果。兹介绍如下: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多为居处湿地,感受寒湿所致,沿足太阳经脉发病。因此和太阳经气的不通有密切关系。 麻黄能疏通太阳经气 。张锡纯谓 麻黄“于全身脏腑经络,莫不透达,而又以逐发太阳风寒为主治之大纲” 。但 一般用量作用甚微,不足以除此沉疴,常须用至15 30克。
病人甄某,女,35岁。右下肢后侧窜痛连及腰背,难以行走,兼头身困重、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缓。前医以化瘀止痛、温阳通络方10余剂无效,且增纳呆腹胀。综合脉证,考虑为寒湿痹阻,经络不通。方予麻黄20克、附子15克、薏苡仁50克、白芍50克、木通15克、党参30克、甘草10克。水煎1小时,分服。2剂后病减大半,复进3剂,疼痛即止。
后以麻黄15 30克、附子15 30克、白芍30 60克,薏苡仁30 60克、地鳖虫10克、甘草10克为基础方。年高体弱者,加党参;腰膝沉重者,加防己、木通;咳则痛剧者,加桑白皮、杏仁。久煎1小时。治愈本病患者不下数十人。但患者见舌红无苔、脉细数等阴虚之象,则宜慎用。
五更泄
五更泄见于黎明气升发之时,发则腹鸣泄泻,虽与阳气不足有关,但和阳气当升不升,郁而不发亦密切相关 。“ 麻黄轻清上泛,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本草正义》),对病久而阳虚不升者甚为切当。
病人张某,男,45岁。每日凌晨三四点钟时腹痛泄泻,为时2年。饮食正常,无肢冷。多次应用补脾温肾、收敛止泻等药无效。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处方:麻黄8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薏苡仁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8克,水煎服。2剂后,泄泻反剧,但腹痛不明显。 此即麻黄疏通气机后,阳升阴降所致 。“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伤寒论》》复进2剂,果然病愈,至今未发。
此后,凡遇体壮之人五更腹泻,皆麻黄5 8克,奏效颇捷。
臌胀
臌胀多因积聚日久,阻塞经络,水毒气结聚于体内而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湿不得排泻,则腹胀如鼓。病人常苦于小便不利。攻逐虽能见效,但大伤正气,且不久即发,为人所不道。温阳利水又缓不济急,颇费心思。实际上,肺为水之上源,主一身之气,肝升肺降才能维持正常气机活动。膀胱为太阳之府,太阳不舒则膀胱失去气化功能。 故臌胀与肺及太阳经脉密切相关 。因此,临床以麻黄5 8克,加全蝎5 10克,水煎服后,上通则下达,每每汗出周身,随即尿如泉涌,诸症得以缓解。再以麻黄8克加入健脾益气、利湿化浊剂中,标本兼治,可使病不复发。此提壶揭盖之法,屡用屡效,颇感得心应手。
恶性肿瘤
此类疾病多由阴凝之邪聚结而成,故常见舌暗苔腻,堪称顽疾。 麻黄破症坚积聚,能使阴凝之邪“从阴出阳,则症坚积聚自散”,堪称对证之品。 历年以麻黄5 10克,伍白芥子10克、薏苡仁15克、半枝莲15克、茯苓15克;正气大虚者,加人参5克、银耳8克;阳虚者,加附子8克、鹿茸2克;阴虚者,加山萸肉15克。所治数例,皆使症状缓解,生命延长。
遗尿症
麻黄通利九窍,宣肺利小便,若伍以石菖蒲,又能治疗遗尿症 。因肺为人体的相傅之官,主司治节,关系于一身的功能协调,肺失肃降,则小便不通,发生癃闭;肺失治节,则膀胱当闭不闭,发生遗尿。 麻黄、菖蒲既能助肺通调下达,又能助肺宣发疏散,使肺升降得宜,癃者得通,不约者得闭,此法于临症中多为人所不解,但疗效确切,不可忽视 。 若在辨证基础上加入麻黄,效果更佳。
总之,麻黄在临床上用途广泛,人们见仲景用麻黄汤治疗伤寒无汗,便以为麻黄性暴力猛,不敢轻用。 不知麻黄汤发汗乃麻桂相伍,温覆而致 。 实际上麻黄性轻味淡,毫无燥烈之性。 笔者曾单用30克煎服,未见汗出,也无心悸等反应。
这是盗汗。睡眠中出汗,醒后汗自停的现象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盗汗的种类】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盗汗与治疗】
运用脐疗的方法治疗盗汗,在古今医学文献中介绍的很多,并且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经常用脐疗的方法治疗盗汗,实践证明疗效确实肯定,尤其是对小儿盗汗症,收效更为满意。下面介绍几则治盗汗的脐疗方:
(1)五砂散:五倍子5份,辰砂1份。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散0.5~1克,用温水调成糊状,于患者临睡前敷于肚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日晨起时取下,如无效可重复使用,一般连用3天即可凑效。本方适用于各种证型的盗汗,对因肺结核引起盗汗,也有比较显著的疗效。
(2)五味敷剂:五倍子、赤石脂、没食子、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辰砂1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于临睡前取药粉1克,用凉开水、食醋各半调匀,敷入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晨去掉。每日一次,3~5天为一疗程。据《陕西中医》1985年第5期介绍,用本方治疗小儿顽固性盗汗118例,连敷3次,盗汗即止者48例;5次汗止者31例;6次汗止者21例;无效 6例(其中结核病患者3例)。愈后再次复发盗汗,使用本方有效者9例,无效者3例。本方无毒性,无副作用,具有较强的敛汗功能,各型盗汗均可使用。
(3)玉屏风散加减:白术12克、黄芪20克、防风12克、炙甘草10克 、北五味10克、糯稻根15克水煎服,一日一贴。若汗出严重者加麻黄根12克、乌梅12克,有心悸者加熟枣仁12克、茯神18克、桂圆12克。即可。
(4)秦艽鳖甲汤加减:地骨皮、柴胡、鳖甲各9克,秦艽、知母、当归各5克,青蒿3克,乌梅2个,水煎服。汗出多者加牡蛎、五味子、浮小麦收涩敛汗,血虚者加制首乌、熟地补益精血,口干舌红绛者加麦冬、天花粉生津清热。 结核病人适用。
(5)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12克,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各6克,黄芪12克,水煎服。本方主要用以治疗阴虚火旺、盗汗面赤、心烦尿赤、舌红。若阴虚火旺轻者,可去黄连、黄芩,加知母,以泻其火而不伤其阴。适用结核病。
(6)红枣7-10枚,仙鹤草20-50克,水煎服。治盗汗。
【盗汗的养护】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5)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多汗症是出汗过多的一个医学术语,就是人体出汗异常多,有的患者还低热或怕风。尽管有些全身性疾病,如甲亢、肥胖、糖尿病、结核病等,可以引起多汗,但大部分多汗是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所引起。如果患者作了各种检查,没有问题,就可以确定是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
(5)中医食疗 沙参兔肉汤:本汤养阴益气敛汗。沙参20克、玉竹20克、广陈皮4克、兔肉200克(微炙),煲汤。
桑葚茶:本茶养阴止汗。桑葚子20克、五味子15克、糯稻根45克,煎水代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