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着烹调的需要,整猪除去猪蹄和猪尾,一般分为以下12个部位:
特级:里脊肉;一级:通脊肉,后腿肉;二级:前腿肉,五花肉;三级:血脖肉,奶脯肉,前肘、后肘。
1、里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肉中无筋,是猪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切丝、切丁、作炸、熘、炒、爆之用最佳。
2、臀尖肉:位于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质鲜嫩,一般可代替里脊肉,多用于炸、熘、炒。
3、坐臀肉: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为瘦肉,但向质较老,纤维较长,一般多作为白切肉或回锅肉用。
4、五花肉:为肋条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夹起的,适于红烧、白炖和粉蒸肉等用。
5、梅花肉:肩里肌肉靠胸部的部位,肉质纹路是沿躯体走向延展,因此筋肉之间附着有细细的脂肪,常见取来做叉烧肉或是煎烤都风味十足。
6、前排肉:又叫上脑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瘦内夹肥,肉质较嫩,适于作米粉肉、炖肉用。
7、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肉质差,多熬油用。
8、弹子肉:位于后腿腿上,均为瘦肉,肉质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里脊肉。
9、肘子:南方称蹄膀,即腿肉。结缔组织多,质地硬韧,适于酱、焖、煮等。位于前后腿下部,后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红烧和清炖均可。
10、脖子肉:又称血脖,这块肉肥瘦不分,肉者质差,一般多用来作馅。
11、猪头:宜于酱、烧、煮、腌,多用来制作冷盘,其中猪耳、猪舌是下酒的好菜。
12、夹心肉:位于前腿上部,质老有筋,吸收水分能力较强,适于制馅,制肉丸子。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适宜作糖醋排骨,或煮汤。
猪骨煲汤会比猪肉煲汤更有营养。猪骨头的蛋白质、铁、钠和产生的能量远远高于鲜猪肉,其蛋白质高出奶粉23%,是猪肉的2倍,高出牛肉61%,是鸡蛋的1倍多,铁含量为奶粉的9倍多。
牛肉的8.5倍、猪肉的2.5倍、鸡蛋的1倍多,磷、钙的含量更是其他食物所不能能比拟的。骨头的营养成分比植物性食物更易被人体所吸收。经常喝些猪骨头汤,能及时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类黏盶和骨胶原等物质,以增强骨髓造血功能,从而延缓衰老。
扩展资料:
炖骨头汤常识:
1、从营养获取角度考量,炖骨汤的时候,在水烧开后,可加适量的醋,因为醋能使骨头里的磷、钙溶解到汤里,增加汤的营养,利于肠胃吸收。
2、香辛料太多太杂可能会串味儿,影响了汤原有的鲜味,也会影响肉本来的口感。一般来说,根据自己的口味,配合2~4种调料就比较完美。
3、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也会使汤色发暗,浓度不够。盐放得晚并不会影响汤的味道,反而还能使肉质保持鲜嫩。所以最好在快出锅时再加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猪骨头汤养血健骨 炖汤时意5点更营养又美味
排骨比肉贵,一方面是因为排骨的营养价值比肉的营养价值高,排骨除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磷酸钙、骨胶原、骨粘蛋白等,可以为身体提供钙质,所以排骨比肉贵。
排骨,在中国通常特指的是猪的肋骨和脊椎骨,是烹饪菜肴的一种代加工的食材。因中国食用肉以猪肉占比更大,也是中国人饮食结构导致。如:红烧排骨,是一道中国家常菜。同时排骨也可以泛指猪、牛、羊等动物去皮后剩下的肋骨和脊椎骨。而且排骨吃起来香 又没有五花肉那么腻 还可以煲汤炖菜 做法比其他部位多。
另一方面,以前生活水平很低,吃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肚子里不缺油水,甚至还有点营养过剩,当然也就不稀罕吃肉了,反而会去追求肉少的排骨。买的人多了,肉贩知道排骨比猪肉好卖,自然就会提价。
还有一方面,物以稀为贵,这是不变的真理,一头猪大概会出30多斤排骨重要,按照重量不同可能还会有增加,但是比起猪肉却要少很多。另外人们不追求油水以后,更加注重口感还有营养,很明显排骨的口感要优于猪肉,它在烹饪的过程中,不仅会产生香味还会有鲜味,以及厚实的口感。
瘦肉吃多了无味,肥肉吃多了太腻,猪肉排骨都没变,只是我们人变了,变得更精明,也变得更挑剔。肉不在多,而在于精。全部都是瘦肉,无味;全部都是肥肉,太腻。
之所以排骨卖的贵,据寡人估计应该是肥瘦比例均匀,在加上骨头,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口感自然是不用说,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做法。
最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所决定的吧。排骨肉嫩,大家觉得容易入味,好吃。在德国,同为猪肉消费大国,肋排的价格远低于里脊和五花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