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阳中风证又称太阳表虚证,但太阳中风证并非一单纯的表虚证,而是一个虚实夹杂之证。
2, 根据《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可知太阳中风证有“阳浮者,热自发”实证的一面,亦有“阴弱者,汗自出”虚证的一面。
3,《伤寒论》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总结了太阳中风证的基本病机为卫强荣弱。
(1)卫强体现了太阳中风证实的一面,对于卫强的强,程郊倩在《伤寒论后条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注解说“卫受风邪,肌表不能固密,此亦卫之弱处,何以为强?然邪气盛则实,故云强也。”可知卫强的强并非真的强,而是意在强调邪气盛则实的病机。故风邪袭表,卫阳浮盛,与邪抗争与肌表则发热。
(2)荣弱体现了太阳中风证虚的一面,即太阳表虚,营阴的外泄一是由于外感风邪,风性开泄,卫失开合,腠理疏松,二是由于卫气受邪失其固护之性,“阳强不能密”不能固护营阴,致使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
4,故太阳中风证是虚实夹杂证而非单纯的表虚证,而且从桂枝汤的组方用药上也证明了这一点,方中桂枝、生姜发汗解表以治卫强,芍药、大枣和营益阴以治荣弱,方中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
5,之所以称太阳中风证为太阳表虚证,称太阳伤寒证为太阳表实证是针对有无汗出及脉紧与否的证候特点而言的,有汗者为虚,无汗者为实,而不能单纯地根据《素问·评虚实论》中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虚实作出判定。
表虚证、表实证是论述表证与虚实之间关系的问题。通常情况下,表虚表实的划分主要根据汗的有无。临床上,表虚证常表现为有汗出,常兼见恶风,发热、脉浮缓等症状。对于表虚证,《伤寒论》是这样论述的:“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由此可见,表虚证的成因主要是人体感受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故汗出。从八纲虚实的概念来分析,所谓表虚证,是风邪伤人,肌表有邪气,全身正气不虚而致,因而,它仍属于实证的范围。此外,如果患者肺脾气虚,肌表不密,抵抗力低下,容易导致六淫邪气的侵犯。当受风邪侵袭,表现为汗出等表证时,也属表虚证的范围。临床上,表实证具有无汗的特点,且常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紧而喘等症状。这是由于感受了寒邪,寒为阴邪,主收引,使皮毛闭塞,卫阳被郁,气血不利,因而,就出现无汗、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情况。治疗宜用卒温解表之剂,解除表邪。故按八纲虚实的概念来划分,表实证属实证的范围。总之,表虚证、表实证只是表证的两大类型,是相对而言的,辨别表虚证与表实证,要结合病人体质,以有汗无汗为依据。太阳表虚证为病证名,太阳经证之一。参见太阳中风:太阳中风为病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虚证。中风是外感风邪之意,与猝然倒地、口眼㖞斜的中风不同。太阳中风的特征是发热恶风,汗出脉缓。《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注解伤寒论》卷二:“风则伤卫,发热,汗出,恶风者,卫中风也。……以卫为阳,卫外者也,病则不能卫固其外,而皮腠疏,故汗出而恶风也。”《伤寒溯源集·中风正治》:“中风,风伤卫也。……感之则为中风矣。然非独春令为然也,四时皆有之,唯春时为当令耳。发热者,风邪客于卫而郁蒸也,汗出恶风者,风邪袭于毛孔,卫气不能司其开阖之常,玄府不闭,故汗自出,腠理疏而不克任受风寒,故恶风也。”
详见百科词条:太阳表虚证 [ 最后修订于2015/10/27 14:46:45 共31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