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艾是名贵的中草药,历史悠久,誉满中国。早在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对蕲艾推崇有加,并记录在《本草纲目》中说:近代惟汤阳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蕲春旧称)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炙酒坛不能透,蕲艾炙酒则能透坛。据《蕲州志》载,“白艾蕲州出”。蕲艾因产地而得名。蕲艾的叶大,肥厚,七尖为道地药材。蕲艾株高可达2.5米以上。其端午艾叶捣出来的艾绒颜色为灰褐色,而其他时间捣出来的艾绒是土黄色,则为正品。而秋天采摘的蕲艾叶,不适合艾灸。蕲艾采摘的时间在端午前后,药用价值最高,疗效最好,灸感最强。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对蕲艾颇有研究,著有《蕲艾传》,说蕲艾“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补。”
后世研究认为,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为中医妇科常用的要药之一。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用蕲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
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滋润炙疮,至愈不痛。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用艾灼一次,为之 “一壮”。
民间有用蕲艾煎水加红糖饮用,治疗小儿风寒咳嗽。
蕲艾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蕲春人更是把蕲艾蕲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
遵古渗进医用冷敷贴是相当不错的,这是专门治疗腰疼的一种治疗方法。1)急性损伤:因各种直接或间接暴力,肌肉拉力所致的腰椎骨折,脱位或腰肌软组织损伤。
(2)慢性损伤:工作时的不良体位,劳动姿势,搬运重物等引起的慢性累积性损伤。在遇到潮湿寒冷等物理性刺激后极易发生腰背痛。
2.炎症性引起腰骶部疼痛的炎症性病变包括:[1]
(1)感染性:可见于结核菌,化脓菌或伤寒菌对腰部及软组织的侵犯形成感染性炎症。
(2)无菌性炎症:寒冷、潮湿、变态反应和重手法推拿可引起骨及软组织炎症。导致骨膜、韧带、筋膜和肌纤维的渗出,肿胀变性。
3.退行性变近年来因胸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引起的腰背痛呈上升趋势。人体发育一旦停止,其退行性改变则随之而来,一般认为人从20~25岁则开始退变。包括纤维环及髓核组织退变。如过度活动,经常处于负重状态则髓核易于脱出,前后纵韧带,小关节随椎体松动移位,引起韧带骨膜下出血,微血肿机化,骨化形成骨刺。髓核突出和骨刺可压迫或刺激神经引起疼痛。
4.先天性疾患最常见于腰骶部,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病因。常见的有隐性脊柱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漂浮棘突、发育性椎管狭窄和椎体畸形等。此类疾病在年轻时常无症状。但以上骨性结构所形成的薄弱环节,为累积性损伤时出现腰背痛提供了基础。
5.肿瘤性疾患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对胸腰椎及软组织的侵犯。
总的来说,腰背部的组织,自外向内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韧带、脊椎、肋骨和脊髓。上述任何组织的病变均可引起腰背痛。此外腰背部的邻近器官病变也可引起腰背痛。按引起腰背痛的原发病部位可分为:
(1)脊椎疾病:如脊椎骨折,椎间盘突出,增生性脊柱炎,感染性脊柱炎,脊椎肿瘤,先天性畸形等。
(2)脊柱旁软组织疾病:如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组织炎,风湿性多肌炎。
(3)脊神经根病变:如脊髓压迫症,急性脊髓炎,腰骶神经炎,颈椎炎。
(4)内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如肺胸膜病变引起上背部疼痛;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及输尿管结石、炎症;盆腔、直肠、前列腺及子官附件炎症可引起放射性腰背部疼痛。
临床表现
不同疾病引起的腰背疼痛具有不同特点。以下简述引起腰背痛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
1.脊椎病变
(1)脊椎骨折有明显的外伤史,且多因由高空坠下,足或臀部先着地,骨折部有压痛和叩痛,脊椎可能有后突或侧突畸形,并有活动障碍。
(2)椎间盘突出,青壮年多见,以腰4~骶1易发。常有搬重物或扭伤史,可突发和缓慢发病。主要表现为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二者可同时或单独存在。有时候疼痛剧烈,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时缓解。可有下肢麻木,冷感或间歇跛行。
(3)增生性脊柱炎:又称退行性脊柱炎,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晨起时感腰痛、酸胀、僵直而活动不便,活动腰部后疼痛好转,但过多活动后腰痛又加重。疼痛以傍晚时明显。平卧可缓解,疼痛不剧烈,敲打腰部有舒适感,腰椎无明显压痛。
(4)结核性脊椎炎:是感染性脊椎炎中最常见的疾病,腰椎最易受累,其次为胸椎。背部疼痛常为结核性脊椎炎的首发症状。疼痛局限于病变部位。呈隐痛、钝痛或酸痛,夜间明显,活动后加剧,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纳差。晚期可有脊柱畸形,冷脓肿及脊髓压迫症状。
(5)化脓性脊柱炎:本病不多见,常因败血症、外伤、腰椎手术、腰穿和椎间盘造影感染所致。患者感剧烈腰背痛,有明显压痛叩痛,伴畏寒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6)脊椎肿瘤:以转移性恶性肿瘤多见,如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等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累及脊椎。其表现为顽固性腰背痛,剧烈而持续,休息和药物均难缓解,并有放射性神经根痛。
2.脊柱旁组织病变
(1)腰肌劳损:常因腰扭伤治疗不彻底或累积性损伤,患者自觉腰骶酸痛、钝痛,休息时缓解,劳累后加重。特别是弯腰工作时疼痛明显,而伸腰或叩击腰部时可缓解疼痛。
(2)腰肌纤维织炎:常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所致腰背部筋膜及肌肉组织水肿,纤维变性。患者大多感腰背部弥漫性疼痛,以腰椎两旁肌肉及髂嵴上方为主,晨起时加重,活动数分钟后好转,但活动过多疼痛又加重。轻叩腰部则疼痛缓解。
3.脊神经根病变
(1)脊髓压迫症:见于椎管内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硬膜外脓肿或椎间盘突出等。主要表现为神经根激惹征,患者常感觉颈背痛或腰痛,并沿一根或多根脊神经后根分布区放射,疼痛剧烈,呈烧灼样或绞榨样痛,脊柱活动、咳嗽、喷嚏时加重。有一定定位性疼痛,并可有感觉障碍。
(2)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所出的血液刺激脊膜和脊神经后根时可引起剧烈的腰背痛。
(3)腰骶神经根炎:主要为下背部和腰骶部疼痛,并有僵直感,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腰骶部有明显压痛,严重时有节段性感觉障碍,下肢无力,肌萎缩,腱反射减退。
4.内脏疾病引起的腰背痛
(1)泌尿系统疾病:肾炎、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结核、肿瘤、肾下垂和肾积水等多种疾病可引起腰背痛。不同疾病有其不同特点,肾炎呈深部胀痛,位于腰肋三角区,并有轻微叩痛;肾盂肾炎腰痛较鲜明,叩痛较明显;肾脓肿多为单侧腰痛,常伴有局部肌紧张和压痛;肾结石多为绞痛,叩痛剧烈;肾肿瘤引起的腰痛多为钝痛或胀痛,有时呈绞痛。
(2)盆腔器官疾病:男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常引起下腰骶部疼痛,伴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女性慢性附件炎、宫颈炎、子宫脱垂和盆腔炎可引起腰骶部疼痛,且伴有下腹坠胀感和盆腔压痛。
5.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道及脏器的传人纤维与一定皮肤区的传人纤维进入相同的脊髓段,故内脏传人疼痛感觉刺激兴奋了皮肤区的传人纤维,引起感应性疼痛。胃、十二指肠溃疡,后壁慢性穿孔时直接累及脊柱周围组织,引起腰背肌肉痉挛出现疼痛。于上腹部疼痛的同时,可出现下胸上腰椎区域疼痛。急性胰腺炎,常有左侧腰背部放射痛;四分之一的胰腺癌可出现腰背痛,取前倾坐位时疼痛缓解,仰卧位时加重。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于消化道功能紊乱的同时,常伴有下腰痛。
6.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肺结核和肺癌等可引起后胸部和侧胸肩胛部疼痛。背痛的同时常伴有呼吸系统症状及体征,胸膜病变时常在深呼吸时加重,而脊柱本身无病变、无压痛、运动不受限。
春要捂,秋要冻是很有道理的。明天就交立春了,表示冬去春来,值得注意。立春,乍暖还寒时,更要警醒。
春季气候冷暖交替多变,一下春风和煦,一下寒风袭人;白天温暖宜人,晚上又寒冷异常。因此,不可一暖些就猛脱衣,要学会捂一捂,明白的就早晚增衣,中午减衣。衣着以保暖御寒,增减适度为好。春天忽冷忽热多变,从寒到暖还会倒寒,故穿衣要注意保暖,懂得捂之理,别因不会捂而染病。
春捂秋冻,是老祖宗的生活经验,也是留给我们的一种健康养生方法。秋从炎热的夏天走来,天气变凉,但有余暑,人体皮肤正处于疏世与致密交替的状态。如能适当受一些冷空气的刺激,有利于皮肤保持致密,防止阳气过度外泄,正顺应了秋季阴精内蓄,阳气内收之需。所以秋季要慢添衣,不要急着加衣,适当冻一冻于人健康养生大有好处。但要适度,不要瞎冻,瞎冻是有害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