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选:C
耳朵是听觉器官,它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外观上。中耳是一个含气骨腔。中耳有三块听小骨。内耳为真正感受声音的地方,深埋在坚硬的骨质之内。内耳又称为耳蜗,内耳腔内充满液体。内耳有毛细胞。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②是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③是鼓膜,⑤半规管,⑥耳蜗,⑦前庭⑧咽鼓管,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⑩小脑(1)⑤半规管和⑦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
(2)当吞咽食物和打呵欠时咽鼓管的管口开放,空气由此进入鼓室,可以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若一方压力过大,鼓膜就会被震破,听力受损.同学打闹不能扇耳光以及在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都是这个道理.
(3)某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这个过程只会在外耳道,外耳道与中耳的交界处是鼓膜,不小心戳穿鼓膜,导致声音不能引起鼓膜的震动或震动减弱,致使听力下降导致耳聋.⑥是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经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中枢形成听觉
(4)在耳朵的结构中,鼓膜的作用是把声波震动转为机械性震动,如果鼓膜受损,就会出现传导性耳聋.远视眼是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的前后径过短,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
(5)咽鼓管,是咽喉与中耳的通道,鼻咽部的病菌可沿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6)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7)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答案为:
(1)5半规管,7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2)3鼓膜,外,8咽鼓管,3鼓膜
(3)2或3,6,9
(4)鼓膜或听小骨,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的前后径过短
(5)咽鼓管由鼓室通向咽,鼻咽部的病菌可沿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6张开口,闭嘴,堵耳,8咽鼓管,3鼓膜,大气压力,平衡,3鼓膜
(7)2外耳道,3鼓膜,4听小骨,内耳,6耳蜗,敏感的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