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恢复古代海洋深度还主要限于陆棚区,对远洋深海地区只能是相对地比较。在海水深度小于200 m的浅海范围内,海洋生物十分繁盛,200 m以下的深度范围生物逐渐减少。水体深度与生物门类分布关系如图5-38所示:①0~50m,主要是大量藻类、底栖有孔虫、双壳类、腹足类、造礁珊瑚、灰质海绵及无铰纲腕足动物;②50~100m,因阳光难透入底部,故藻类少,但高级生物繁盛,底栖和浮游生物均有,如珊瑚、腕足、头足、棘皮动物等,且保存较好;③100~200m,生物逐渐减少,有苔藓虫、具铰纲腕足动物、海绵和海胆等;④>200m,远洋底栖生物主要是海百合、硅质海绵,少数薄壳腕足类及细枝状的苔藓动物。
图5-38 生物门类分布与水体深度关系
(据P.H.赫克尔,1972)
养龟需要的水体要区分龟苗和龟种来确定: 一、养殖龟苗需要的水体。一般应相当于龟苗身体高度(从龟的底板到背甲的垂直高度)的1.2---1.5倍,保持这样的水体深度,确保龟苗能够在水中自然爬行,既能避免水体太深导致龟苗溺水,又可以防止水体太浅影响龟苗生长。 二、养殖种龟需要的水体。一般应相当于种龟身体高度(从龟的底板到背甲的垂直高度)的1.5---2倍,保持这样的水体深度,确保种龟能够在水中顺利交配。基坑监测水位孔深度要求:
1、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3、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
水平位移监测
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自由设站法、极坐标法等;当基准点距基坑较远时,可采用GP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