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享受,人们用来睡觉的枕头现在发展出很多种类,现在的人偏爱软枕,认为这样比较舒服。人们通过考古发现,古代人用来睡觉的枕头大多数都是玉枕或者瓷枕,很少用软枕,那么古人为什么偏爱硬质的玉枕和瓷枕,他们睡着不累吗?古代的枕头虽然材质偏硬,但是因为睡着不累,主要是因为玉枕和瓷枕有保健作用,同时这些偏硬的枕头有一定弧度,枕着比较舒服,同时玉枕和瓷枕有特殊作用,因此古人偏爱材质偏硬的玉枕和瓷枕。
一、古代玉枕和瓷枕有保健作用。古代的人们相信中医,中医认为玉枕有舒筋活血,能够解除心中烦闷,滋润毛发保养头发,能够安神静气帮助睡眠。瓷枕也有相同的作用。古人睡觉的时候会散开头发,这样这些材质偏硬的玉枕和瓷枕就因为有头发垫着不会感觉硬,睡觉的时候比较舒服。
二、古代玉枕和瓷枕有一定弧度,符合人体曲线。古代的玉枕和瓷枕并不是直来直去,而是根据人体头部曲线,自身有一定的弧度,这样睡觉的时候就会让头部正好枕在中间,头部会非常舒服,不会感觉到硌得慌。身体睡着的时候左右转头也不会碰伤,玉枕和瓷枕很平滑温润,古人枕着玉枕和瓷枕非常舒服。
三、玉枕和瓷枕有降温作用,古人用这种枕头比较舒服。古代的时候没有空调,没有现代化的降温设备,古人睡觉的时候如果用软枕很容易让头部感觉到热,古人讲究头凉脚温,头部睡觉的时候凉一些会比较舒服,不会引起血压升高。玉枕和瓷枕夏天的时候非常凉,而且枕头下面有透气的孔,这样会帮助头部散热,古人用这种枕头会非常舒服。
大家对古人用的玉枕和瓷枕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关于枕头我们从许多影视剧看到,古人的枕头比我们现代的都要高很多,并且我去博物馆看到古人的各种枕头,大部分都是瓷器的,并且我们知道瓷器是硬邦邦,和我们的现在用枕头比起来,我们确实也无法想得通古人是怎么睡觉的,那么古人的高枕无忧,是否真的是无忧呢?
高枕无忧的典故“高枕无忧”是一个汉语成语,《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其实这句话是个贬义词,也就是说因为放松警惕而麻痹大意,但是到了现代高枕无忧却又成了褒义词,大约的含义就是做好了事情,自己就可以安心睡个大觉了。
那么我们看到许多书籍都提到古代人很懂的养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于睡眠放在了第一位,所以古代或者现在农村,都是很早就休息的。所以枕头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因为近代来说,我们知道枕头的作用,非常影响睡眠,甚至有些人睡觉时认枕头的,如果不是自己都枕头,怎么也睡不着,而我们现在的枕头是健康和软的比较多,按照科学的理论来说,现在的枕头非常适合人体的健康和颈椎的高度。
但是当我们在去博物馆看看古人的枕头,您会发现各种材质都有,但是软绵绵的绝对很少,我们见到的都是木头,瓷器,玉器,金属等枕头,这里就非常奇怪了,古人的枕头材质真没那么多?
古人的枕头大部分是用什么做的?我国古人的枕头,其材质可谓是五花八门。1957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信阳长台关的一座战国楚墓中发掘出了一个竹枕,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代枕头。这个竹枕也说明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竹子来制作枕头。从汉代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发现了木质和麻制的漆枕。
到了唐代,出现了木枕。随着瓷器的问世,出现了始于唐、流行于宋元时期的瓷枕。这个时期的人们认为瓷枕具有“清凉心肤,爽身怡神”的作用,并且具有养生的功用,因此在当时十分流行。
另外,从清末名人杨度的隶书对联“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中得知,古代人也有以石头当枕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类认识到枕头过硬会伤及大脑,于是取消了用硬的材质做枕头,软的枕头渐渐成为了主流。所以我们去到博物馆见到那么的材质的枕头,是因为当时很少软的材质做枕头,主流的枕头就是瓷器为主。
如果是在古代,可没有人爱玩打枕头仗。因为保不齐哪位仁兄家里就有木枕、玉枕甚至瓷枕之类的,跟这样的兄台打枕头仗无异于是在送命。
不过,话说回来,看到瓷枕我的心中不免会产生疑惑,用陶瓷做的枕头看起来又硬又高,难道睡起来必然会硌脑袋,可是古人为什么喜欢用陶瓷做枕头呢?难道他们比现代的我们还要皮实么?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陶瓷枕头最早的用途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古人喜欢用陶瓷做枕头?这是因为我们发现陶瓷枕头的地点不是在博物馆展厅就是在电视上的考古节目里。换句话说,那些用陶瓷做枕头的古人事实上已经不是活人了,和他们长眠千百年的陶瓷枕头与其说是寝具,不如说是陪葬品。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的陶瓷枕烧制技术最早烧制于隋唐时期,这一时期被烧制出来的陶瓷枕头多是用来做陪葬品。例如,隋代的张盛在去世的时候,张盛的家人就用瓷枕为他陪葬了。死去的人没有了五感,自然感觉不出来硌脑袋的感觉。
古人的生活习惯需要陶瓷枕头
除了清朝时期,我国大部分朝代的人都是以蓄发为主的,长长的头发戴上冠或者梳成发髻,每天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另外,古人的礼仪规范非常严格,为了仪态的得体,往往会在睡觉的时候使用侧躺的姿势。
软枕过于舒服,容易让人走路看起来是驼背的。为了控制自己的睡姿,保持自己美美帅帅的发型,古人只能通过睡硬硬的陶瓷枕头或者玉枕来约束自己。
古代的气候迫使古人使用陶瓷枕
在没有温室效应的古代,就连河南都是温热潮湿适合养大象的地方。古人没赶上电气时代,他们没有冰箱也没有空调,只能用扇子扇风。可是古人又不能不睡觉一直给自己扇风,为了让自己睡觉睡得舒服一点,他们不能不找一种清凉舒爽的材料来做枕头。
陶瓷的比热容大,导热导温的性质使得陶瓷做的东西摸起来凉凉的。想象一下,在古代的夏天抱着陶瓷枕头睡觉的感觉,那肯定是非常凉爽舒服的,不亚于抱着小冰袋。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就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说过,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除了感叹自己的孤寂之外,也表达了玉枕清凉能避暑气的特性。根据《枕赋》记载的“又岂持不困于烦暑之酷而已也。”,我们可以发现,陶瓷枕头和玉枕在夏季的功能差不多,都是用来让睡眠中的古人不那么体热的。
陶瓷枕头的其它功能
唐朝时期,唐中宗的韦皇后的妹妹韦七姨,成为了将军冯太和的夫人。在结婚之后,韦七姨为自己置办了许多兽型的陶瓷枕头,其中一个伏熊形状的枕头,就是用来保佑自己多生儿子的。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就会问了,陶瓷枕头不是寝具么,和生孩子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用陶瓷做的枕头不仅是寝具,还可以作为艺术品、商品甚至是象征似的家庭摆件。
古人用陶瓷做枕头既可以突出自己生活水平之高,也可以彰显自身高于常人的文化水平。陶瓷本就冠绝天下,无论是青花瓷还是粉彩,都是让人远观足以夺神的宝贝。在陶瓷做的枕头上,文人墨客偏爱刻印花鸟或者名言警句,有的人来了兴致还会在自己的枕头上题诗。有钱人则喜欢购买花样繁多的陶瓷枕头,比如孩童型枕,虎型枕,用来突出自己的富裕,在这些人手里,陶瓷做的枕头不过是夸富的摆设。
另外,用陶瓷做的枕头还有警醒书生之意。相传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的时候,为了防止自己过于困倦而延误修书日期,就经常采用圆木做自己的枕头。其实,用陶瓷做的枕头也有这样警醒自己的作用。漳滨逸人王寿明就曾经在自己的《枕赋》中说过,陶瓷枕头有思圆木警学之勤的作用,所谓思圆木警学之勤,意思就是效法当年司马光用圆木约束自己的故事,让天下书生都能因为又硬又高的陶瓷枕头做一个好学之人。
古人并不是不喜欢软枕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人并不都是富贵之人,大部分人出于脖子的舒适或者生活的贫苦,还是会使用软软的、普通的材质做枕头的,比如竹子或者植物种子。而在《枕赋》中,王寿明曾经提到过,和他同时代的一些古人,喜欢把蜀地的锦缎套在陶瓷做的枕头上。除了美观之外,肯定还是希望自己的陶瓷枕头枕起来舒服一点。不过这些高级的丝绸“枕套”或者棉麻等纺织,它们的寿命是有限的,经过了时代的变迁,在蛇虫鼠蚁的啃咬和土壤水分的破坏下,它们很难被保存得完好无损。
另外,从清代开始,皇家贵族就已经发现柔软的枕头、靠垫更加让人舒服和安睡,所以就出现了与现在枕头相似的寝具了。
总而言之,古人也是凡夫俗子,怎么可能不怕硌脑袋的陶瓷枕头。只不过在他们看来,用陶瓷做的枕头功能非常齐全,既可以让自己睡得凉快,也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乐趣,这也是古人的一种智慧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