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骨密度: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1~2.5个标准差(-1~-2.5SD)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个标准差(低于-2.5SD)
严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个标准差,伴有一处或多处骨质疏松性骨折。
【吴慧祯】年纪大,骨质流失是必然?其实老来的骨质疏松,也是年轻时候养成的。骨密度(骨质密度)在30岁前达到巅峰,之后每年骨质则会下降0.5%~1%,所以很多人在迈入老年时,骨质已经比年轻的时候下降了35%左右,造成所谓的骨质疏松。根据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指出,台湾的骨折机率是全世界第七,高居全亚洲第一! (编辑推荐:8旬老妇骨质大胜女儿,2个生活习惯让她骨质有如年轻人) 75岁以上,每5个人之中就有1个人有骨质疏松症 根据国民健康署2015-2018年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 针对50岁以上民众量测骨质密度,结果发现年纪越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之增加,且女性比例高于男性:50-64岁男女性分别为4.6%、6.8%;65-74岁男女分别为5.7%、18.3%;75岁以上男女分别为19.4%、29.3%。 图片来源/国健署 骨质趁早补!30岁前多增加10%骨质,骨质疏松能延缓13年 骨质疏松症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可能只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等外观变化,许多民众多不以为意,把它当成老化现象,但只要跌倒,或是突然过猛外力,就可能造成骨折。好比洗澡时不小心跌了一跤,就因而造成髋骨骨折,连带而生的疼痛、残疾、失去独立能力及失能等情况,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编辑推荐:早发性停经让骨松、血管硬化提早上门!5种食物延长卵巢保固期) 世界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提醒,在年轻时期能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延缓13年。也就是说,想预防骨质疏松、补好骨质,30岁以前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千万别到了50后才开始担忧,正所谓「船到江心补漏迟」,届时骨质密度早就流逝,很多人是想补救也来不及了。 图片来源/国健署【吴慧祯】年纪大,骨质流失是必然?其实老来的骨质疏松,也是年轻时候养成的。骨密度(骨质密度)在30岁前达到巅峰,之后每年骨质则会下降0.5%~1%,所以很多人在迈入老年时,骨质已经比年轻的时候下降了35%左右,造成所谓的骨质疏松。根据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指出,台湾的骨折机率是全世界第七,高居全亚洲第一! (编辑推荐:8旬老妇骨质大胜女儿,2个生活习惯让她骨质有如年轻人) 75岁以上,每5个人之中就有1个人有骨质疏松症 根据国民健康署2015-2018年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 针对50岁以上民众量测骨质密度,结果发现年纪越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之增加,且女性比例高于男性:50-64岁男女性分别为4.6%、6.8%;65-74岁男女分别为5.7%、18.3%;75岁以上男女分别为19.4%、29.3%。 图片来源/国健署 骨质趁早补!30岁前多增加10%骨质,骨质疏松能延缓13年 骨质疏松症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可能只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等外观变化,许多民众多不以为意,把它当成老化现象,但只要跌倒,或是突然过猛外力,就可能造成骨折。好比洗澡时不小心跌了一跤,就因而造成髋骨骨折,连带而生的疼痛、残疾、失去独立能力及失能等情况,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编辑推荐:早发性停经让骨松、血管硬化提早上门!5种食物延长卵巢保固期) 世界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提醒,在年轻时期能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延缓13年。也就是说,想预防骨质疏松、补好骨质,30岁以前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千万别到了50后才开始担忧,正所谓「船到江心补漏迟」,届时骨质密度早就流逝,很多人是想补救也来不及了。 图片来源/国健署 「存骨本、顾老本」骨质到底该怎么补到位? 想巩固骨质,就得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态及健康均衡饮食,要运动及不必要熬夜等,避免骨骼变脆弱,影响生活品质。国民健康署也呼吁,骨质疏松症是可预防的,应从年轻时开始储存骨本,对此,国健署提供「存骨本、顾老本」的饮食与运动策略,协助预防骨质疏松症,以下为推荐的3大招: 第1招、均衡饮食,保持骨骼健康多 在各年龄层阶段摄取均衡且足够的营养素来维持骨骼健康,鼓励多运用「我的餐盘」概念,提醒每餐都应摄取6大类食物,以满足营养的需求。另建议多摄取骨骼健康所需的钙质、维生素D及蛋白质等食物,如乳品类、高钙豆制品、黑芝麻及深绿色蔬菜。 (编辑推荐:更年期女性每4人有1人骨松!想补钙别和这些一起吃) 图片来源/国健署 第2招、「户外活动」、「负荷运动」样样不能少 建议可于清晨或黄昏时晒太阳,身体需要透过适当日晒来活化维生素D,及促进钙质吸收,并搭配荷重运动,如:慢跑、跳舞、登山、举哑铃操等,增加骨密度和肌肉强度,帮助改善身体的协调与平衡,降低骨折的风险,并尽量避免吸菸、酗酒、熬夜等生活形态。 第3招、了解自己是否有骨松「风险因子」 若父母曾发生过骨折,尤其是髋骨骨折,则个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也会提高,另外,服用类固醇药物者或停经后妇女、卵巢切除或45岁之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应要注意自身骨骼健康,避免骨骼变得脆弱。 资料来源:行政院卫生福利部年底,体检提上了日程,该查什么?别人查什么我查什么? 20岁:查传染病 项目:肝功五项、血常规、胸部x光 专家建议:20多岁的年轻人体检时,要注意传染病的筛查,比如肝功五项和血常规;还要注重胸部X光的检查,因为肺结核在年轻人中也很多见。 30岁查血糖 30岁关注血糖是不是有点早了? 不早!现在人相比从前普遍「 ”吃得多、动得少”,加上忙于事业,应酬多,压力大,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普遍提前,人在三十几岁发病也不在少数,尤其是糖尿病前期人群检出率很高。 专家建议:30岁以上的人群至少一年做一次血糖检查,而且不仅限于查一次空腹血糖,因为50%左右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但餐后血糖会明显升高。 大部分年轻人体检空腹时测血糖没问题,但餐后血糖却很高。所以应该同时查一次餐后血糖,或做一次糖耐量试验。 有条件的人也可以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更加准确。 40岁查心脏 项目:心电图、血脂、血压、心脏检查、心血管检查 以前人们认为到了五六十岁再关注心脏健康也来得及,现在40岁就得开始关注心脏。 心脑血管病年轻化,40来岁的人英年早逝早已不是新闻。如果心脏问题不能早发现早诊治,突然出现急性心梗、冠心病时,其猝死率反而比习惯了防患于未然的老年人更高。 专家建议:人在四五十岁时,心脏和血管都会有一个明显的老化,弹性大不如前,特别是对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来说,定期检查很有必要。 建议该年龄段人群每年定期检查心血管健康,记好血脂、血压等指标。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向量图检查、冠脉造影等具体筛查项目要根据不同病情来决定,可咨询专科医生。 50岁查骨和肠 项目:骨密度检查、大便常规、肠镜、胃镜 到了50岁,女性一般刚刚绝经,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钙流失增加,因此患骨质疏松的女性要远远多于男性。50岁的人,如果出现浑身疼痛、易骨折等症状,就该考虑患有骨质疏松症了。 除了骨骼,50岁的人还应关注肠道健康。在做肠道检查时,要更加注意肠息肉、慢性溃疡等病变,防止这些小的病变发展成肿瘤。 专家建议: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或多或少出现骨质疏松,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 普通人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常规检查,每两到三年做一次肠镜和胃镜检查; 而有既往病史等的高风险人群,则应该每年都进行一次胃镜和肠镜检查。 60岁以上全面查 项目:除以上外,查听力、查眼底 60岁是老年生活的开始,这个年龄的老人,应该展开全面体检,而不再是有所侧重的检查。 另外,老人由于血管老化脆弱,出现暴聋、暴盲的情况也很多见,多与耳和眼的血管突然栓塞有关。 专家建议:除了心脑血管、糖尿病、恶性肿瘤、肾损害、甲状腺慢性疾病等大病的检查,老年人还应该注意听力和眼底病变的预防。 查眼底,能及早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查眼底,还可以发现脑动脉是否硬化。 版权声明 ◆本文综合健康时报,最终版权、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