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三阶段教学法是:
第一阶段:命名——教师给物体赋予准确的名称或概念,帮助幼儿使物体和所对应的名称建立联系。例:这是XX。
第二阶段:识别——请幼儿辨别与名称或概念相对应的物体。例:XX是哪一个?
第三阶段:发音——请幼儿说出所指物体的名称或概念。例:这是什么?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用三阶段练习法来教授三角形和正方形。
第一阶段:命名
(一) 第一阶段:帮助幼儿使物体和所对应的名称建立联系
基本操作
把物体摆放在幼儿面前,然后开始分别命名:“这是三角形”,“这是正方形”。
注意事项
1、命名之前,做一个短暂的停顿,命名时发音要准确。
2、适当重复几次,直到你认为幼儿已经把物体和名称建立了联系。
第二阶段:识别
(二) 第二阶段:请幼儿辨别与名称相对应的物体
基本操作
1、把物体放置在幼儿面前,询问幼儿,“哪一个是三角形?”或者“请把三角形放在桌子上面。”
2、询问幼儿,“哪一个是正方形?”或者“请把正方形放在桌子下面。”
3、把物体顺序打乱后再次询问。
注意事项
1、这一个阶段可以明确知道幼儿是否真正理解了所教授的内容。
2、尽量使练习具有趣味性,使幼儿喜欢反复进行操作。
3、如果幼儿出现错误,不要马上进行纠正,更不要批评,而要重新回到第一阶段的练习。
第三阶段:发音
(三) 第三阶段:请幼儿说出所指物体的名称。
基本操作
教师可以指着物体询问幼儿:“这是什么?”。
注意事项
1、如果幼儿能够说出名称,但是发音不准确,教师可以马上进行示范纠正。
2、如果幼儿说不出正确的名称,教师要返回到第二阶段,重新进行辨别命名。
3、这一阶段,可以明确知道幼儿是否掌握了物体的正确名称,教师可以知道幼儿的发音是否准确。
透过三阶段教学法的学习,为幼儿的学习搭好了一个个台阶,使幼儿跟随目标一步步获得经验,有效避免了跳跃式的学习给幼儿带来的障碍。由此法带来的思维方式也使教师的教学目标清晰,过程简练易于幼儿吸收,也更容易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发现幼儿的需要。
蒙台梭利0-3岁儿童之家和亲子园有什么区别? 青少儿启智训练基地链接
人生的第一个三年对于人格的塑造与潜力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此期间,婴儿的生理成长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的。然而另一种更深远却不明显的成长也在同时悄然发生。蒙台梭利将这一阶段的孩子称为“精神胚胎”。第二胚胎期出现在婴儿出生至三岁期间。此时,孩子不断吸取周围环境中的文化和语言,其心智正在逐渐形成。在这一时期,孩子的人格、个性与精神生活的核心得到发展。对于孩子的成长与人类心智的发展的理解能够使我们在准备教学环境时满足婴儿的需求,培养其独立人格,促进其心理性肌肉运动的发展,并帮助其习得语言。
我们必须帮助孩子,不再只是因为我们认为他是个无能脆弱的小生物,而是因为他被赋予着创造性的能量。这些能量非常的微弱,需要我们充满爱及智慧的保护。我们要协助他们这些创造性的能量成长...
今天我们来简单分享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
蒙台梭利0-3岁儿童之家和亲子园的区别 青少儿启智训练基地链接
很多人听说过亲子园或者亲子课,也有很多人想知道蒙台梭利0-3儿童之家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通过比较的方法了解下什么是0-3岁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是怎样的?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第一,从教育的对象来看。 青少儿启智训练基地链接
亲子园的教育对象大多数是1到3岁的孩子。一个年龄段一个班级。例如12个月的孩子在一起。18个月的孩子在一起等。而蒙氏的0到3岁儿童之家接收刚出生到上幼儿园之前的孩子,而且是混龄的。混龄让大大小小的孩子经常有机会一起玩耍,一起生活,相互帮助, 很自然就形成了兄弟姐妹的关系。这种教育模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近似家庭组织方式的生活学习环境。
在混龄班里大孩子会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他们会成为班级里的小老师, 在教小孩子的过程中受到尊重,并能分析、综合、重组、总结自己的知识,增强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他会自发的要求自己为小的孩子做出更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
小的孩子能从大孩子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学会与人相处,知道等待、轮流、不打扰他人,学会许多成人无法用“语言”传授给他的东西。
第二从老师来看不同 青少儿启智训练基地链接
亲子园老师大多一个班2个老师。一个主教一个副教。而蒙氏Nido 班1个老师带2到3个孩子。IC班一般是1个老师带4-5个孩子的比例。蒙氏对老师要求特别高,必须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蒙台梭利教育培训,对0到3岁孩子生理心理完全了解,真正能给与孩子生命发展的协助。
第三
教室环境不同。
与传统亲子不同的是,蒙台梭利为三岁以下的孩子准备了多种环境,家庭、NIDO、IC。
1. 家庭(Family) 青少儿启智训练基地链接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孩子和周围的成人建立依附关系,这种关系之后会帮助孩子和环境产生相同的依附关系。有些特殊的儿童会有不一样的第一个环境,比如说孤儿院的孩子,孤儿院就是他们的家,也就成了他们的第一个环境,还有一些出生的孩子因为身体脆弱而一直在医院待很长一段时间,那么医院就是他们的第一个环境。就算他们之后回到家庭中来,他们之前的经历也会影响以后。
这个环境要能够让孩子自由活动,达到独立正常工作,比如,自己刷牙洗脸等等。这个环境也要能够让孩子获得与他人沟通的工具,学到他们所在的这个这个社会背景的语言。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每个家庭的环境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孩子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就算是在同一个家庭,第一个孩子和第二个孩子的环境也会有区别,因为父母在这两个孩子出生的两个阶段已经产生了变化,在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可能处事没有那么成熟,经验也没有那么丰富。同样的环境不同的孩子的感受或者接收的信息也会不一样,因为他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有区别,比如说我们有些人可能对视觉的东西特别敏感,有些对材质特别敏感等。
3.IC 环境- 婴幼儿社区(Infant community)
适合走路很稳至 3岁的孩子。IC是因为孩子的需求而建立的,他们需要不同的环境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在IC,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在这里。
教师配比,对新老师来说,一个培训过的老师加一位助教可以照顾10个孩子。如果空间足够,对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助教来说,一个老师和一个助教可以照顾12个孩子。
环境的准备必须是适合孩子发展独立性、秩序感、手眼协调、独立性等,并能让他们或得很多感官信息。环境里的东西必须是和孩子的身体成比例的,这样可以允许发展自尊、自信和自我依赖。
教具的投放,以发展眼手协调,发展语言,发展动作以及日常生活需要。老师会准备好多孩子在家也经常见到的东西,在老师的辅助下,让孩子自己动手参与到真实生活中。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很快适应学校的生活也学会如何照顾自己。
第四上课的时间不同
亲子园一般45分钟-1小时一次,一周几次。而蒙台梭利0-3依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而决定,一般IC班的全托,和幼儿园是一样的时间。
第五
没有家长陪伴
第六蒙台梭利教具的专业性 青少儿启智训练基地链接
0-3蒙台梭利教室内配备专业0-3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教具一般看起来简单但是富有教育意义。满足孩子动手操作和探索的欲望,教具有自动纠错的功能。孩子可以专注探索。
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是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家,在这个家里,有丰富的工作活动、有阅读区、有适合他们身高的桌、椅、床铺、洗手台和卫生间……
一切一切都完全为婴幼儿所预备。在这里,孩子是完全的主人,自由且安全。每一样物品都放在它的位置之上,方便孩子与环境建立联系,在整洁有序的环境之中,孩子逐渐开始探索未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做的工作。孩子在这个环境里更自由地做他自己。
我们无法改变基因,但可以打造适合儿童发展的完备环境;我们无法陪伴孩子终生,但不能辜负生命中最重要的前三年!让孩子在安全、自然、丰富的环境中自由探索;让孩子动作、独立、工作、秩序、交流…的渴望获得满足;让孩子藉由养育者尊重的态度和有智慧的爱,使每个生命的潜力得到最全面的发展。
青少儿启智训练基地链接
蒙台梭利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比如混龄教学、系统而丰富的教具、不教的教育等等。我们常说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可为何蒙台梭利教育反其道而行之,提倡不教的教育,这是为什么呢?
买上品翡翠难?这的翡翠成色好,原产地直供,件件保真
广告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蒙台梭利教育的不教,哪些方面更具优势?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天生具备吸收性心智。
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为此,蒙台梭利博士看来,儿童不是一个凡事都依赖成人的呆滞的生命。
更不是一个需要成人去填充的空容器,而应将儿童看做一个独立完整的人。
*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
童年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
好的教育,就要因材施教,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使其按照自身的特质,自然而然地茁壮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把孩子当成你的附属品。
天空中的每一朵云都不一样,就像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教育孩子也不应统一模式,而要因材施教。
*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
我们是用心智来获取知识的,但儿童却是直接将知识吸收进他的心灵生命。
蒙台梭利博士通过观察发现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这直接导致了一场教育革命。
蒙台梭利博士在其原著《吸收性心灵》书中提到:这种心智接纳一切,不评断,不拒绝,不回应。
它吸收一切,并在即将成形的人心中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儿童来到世上,无论生于何种环境,都能塑造自己并适应那里的生活,并且长大成人后仍在那个环境愉快地生活。
吸收性心智迎接一切,对一切满怀希望,贫富一视同仁,当地人的宗教、偏见、习俗,照单全收并加以内化。
*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
蒙台梭利博士对儿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婴儿期0-6岁,儿童期6-12岁,青少年期12-18岁,成熟期18-24岁。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受教育区间是0-6岁。
图中0-6岁的区域是最大的。
0-3岁时黑色的因为是无意识的,面积是最大的,说明是有巨大潜能的;
3-6岁时红色的象征着火球爆发,是蒙台梭利教育核心时期。
人这一生,从出生到成年,从成年到壮年,再到老年,都要经历好多个不同的阶段。
因此,教育孩子就要依据其成长的阶段性特点,辅助以科学的育儿方法,创设有准备的环境,让孩子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持续性发展。
蒙台梭利教师观
蒙台梭利教育法所提及到的“不教”,并非真的不教育孩子,而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集体教学。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说教的主角,而是帮助孩子学习的引导者、观察者和环境的预备者。
*蒙台梭利教师是一位观察者。
他必须以科学家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儿童,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儿童的秘密。
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并示范教具的操作,再依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供适时的引导。
*蒙台梭利教师是一位指导者。
她必须明察秋毫、反应敏锐、冷静沉着、精明能干,有教育艺术才能的儿童活动的自觉指导者。
蒙台梭利博士特别指出,教师的指导要把握时机,恰如其分,避免做直接纠正,避免做肯定或否定回答,以免抑制和代替儿童独立思考。
*蒙台梭利教师是一位环境创设者。
蒙台梭利环境的设计、预备与维护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所以教师应该每天留出专门的时间与精力在这上面。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
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儿童学习特点
儿童在有趣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就好像被点亮了一盏智慧之灯。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教育的成功与否,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的“不教”,而是通过教室的环境,实现让孩子自主教育。
蒙台梭利博士在她的观察中发现:儿童喜欢工作多于游戏。
因为儿童的内在生命必须通过“工作”的导引,才能成长、发展。
因此,在蒙台梭利幼儿园有着大量丰富的教具,在这里你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们喜欢重复操作手中的教具。
儿童被教室里的教具所吸引,自由地选择进行练习,表面上看,教具只是一个简单地刺激点,吸引孩子动手操作。
但其实孩子通过教具操作的练习,其目的在于满足他潜意识中对精确的真正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工作”有助于儿童成长的内在原因。
蒙氏教具的奥妙在于重复练习,只有儿童重复地练习使用教具,才能实现真正地成长,进而促进他们的心智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蒙台梭利教育中孩子自主教育,其实会包含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儿童专注地重复教具练习;第二个阶段就是对教具的延伸探索。
在蒙台梭利幼儿园,都会让孩子在工作的时候,坚持3小时无间断的原则。
孩子只有在足够的时间,完整的三个小时工作时间,才能进入高度专注的状态。
所以,三个小时无间断工作时间,对于蒙氏幼儿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蒙台梭利博士看来,重复练习对幼儿来说是极有帮助的。
在反复尝试中,无论孩子的内在,还是智能,包括孩子的注意力都在不被打扰的反复工作中逐渐建立起来。
所以,蒙台梭利教育所说的不教,是通过让孩子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自由选择教具操作,实现自我教育。
如果您认同蒙台梭利教育,想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欢迎关注每日蒙台梭利公众号。
每天分享蒙氏教育理念,与您一起成长!
首赞
+1
平台声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