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海穴主要是位于肚脐的正下方,大概往下1厘米的位置。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生津益气,对于一些脾胃比较虚寒的人,艾灸此处能够缓解病情,增补气血。如果经常感觉自己十分疲惫、没精力,还常常口渴,上厕所还脱肛等现象,那么可以在此处常艾灸。
2、太溪穴
太溪穴主要是位于我们的脚踝偏内的一侧,再稍微往上挪一点就是这个穴位的位置。在此处艾灸能够补血养阴,特别是一些女性气血不足、虚弱,可常艾灸此处,对于一些痛经的女性,可以将艾灸贴贴于腹部,能够更快缓解疼痛,类似于艾格格之类的艾灸贴效果都是不错的。
3、合阳穴
合阳穴主要是在我们的小腿中间,位于膝盖正对的后面再往下一点的位置。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帮助缓解颈部、腿部、腰部等地方的酸软疼痛。
4、大陵穴
大陵穴主要是位于我们手腕横纹的中心处,在此处艾灸能够促进心脏血液流通,从而带动血液促进肠胃功能的发挥,可以达到健脾的效果。
5、商丘穴和太渊穴
商丘穴位于我们脚踝前面的凹陷处,太渊穴位于我们手腕掌侧,将这两个穴位联合起来进行艾灸,对于肺部、脾胃都有很好调节作用,一些经常肠胃不适、腹泻的人也可以多艾灸这两个部位。
这五个穴位都是比较有用的,对于一些想自己亲手进行艾灸的可以参考一下这些穴位,对于没时间、没精力、没技术的人想享受艾灸的,也可以采用贴艾灸贴的方式,即使是上班、出差、做家务等等,只需花一分钟的时间贴上,就可以在避免干扰正常的工作时间还能够享受艾灸带来的调理效果。
你好,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书名应该是《神灸经纶》以下仅根据原文做解,不评论原文正确与否。
第一种:风门穴正下方,第三椎下,旁开2寸。
第二种:医者面对病人,手搭在对方肩膀,大约手心在肩井一带,此时,中指对应的就是肺俞。因为是面对面,所以左取右,右取左。这是唐代著名针灸家甄权的简便取法,此取法早于千金方相关记载。
第三种:原出自孙思邈《千金方》“肺俞对乳引绳度之”,可以理解为与乳中平,用绳绕身一周,可得背后穴位。
总体来说,现在针灸取穴多半参考《针灸大成》内容,例如肺俞:“第三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背上取穴相对比较有难度,对初学者来说的确需要反复练习,才可熟练。楼主看书如此细致,自叹不如啊。加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