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高脂饮食,遗传性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体内脂蛋白代谢紊乱,可使血浆中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导致胆固醇沉积于动脉壁上,促使动脉壁形成动脉粥样斑块,从而诱发疾病。非疾病因素食用高脂肪食物、肥胖、运动量过少、妊娠、使用孕激素和噻嗪类利尿剂等生理因素,可影响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
此外,该指标还可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疾病因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患者,可影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而出现指标偏高的情况。
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除生理因素外,还可常提示多种疾病,因此当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应及时就医,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查明病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时,可能需行哪些检查以当出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情况时,医生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安排不同的检查方法进一步排查病因。血脂检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与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测定,以帮助诊断高胆固醇血症、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心电图:可用于确定心电节律、心电波形等是否出现异常,帮助排查心律失常、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和X线检查。通过该检查可观察到患者动脉血管是否发生钙化或斑块等情况,帮助排查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血糖检测:当测得患者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则表明其患有糖尿病,可帮助医生明确患者存在哪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外的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肾功能测定:在怀疑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时,可进行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等实验室检查,了解血液中的尿素氮、血清肌酐、血尿酸的水平以及尿液中的尿肌酐、尿蛋白量、尿比重的情况,帮助判断肾功能是否正常,以进一步明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的病因。甲状腺功能检测:当怀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甲状腺病变时,可通过促甲状腺激素、总甲状腺素等含量的检测,了解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帮助排查甲状腺相关疾病,以进一步明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的病因。肝功能检查:通过测定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物质的含量是否出现异常,帮助了解肝功能情况,以排查肝脏疾病,以进一步明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的病因、指导药物治疗。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后医生可能会采取哪些治疗措施?当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常用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治疗、病因治疗、药物治疗、特殊治疗(如血脂净化)。病因治疗对于由明确疾病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患者,应首先针对病因进行相应治疗,一般在病因消除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的情况可得到缓解。一般治疗适度运动、控制饮食、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等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对于恢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等危险因素、以及改善患者心血管恢复情况具有一定效果,应作为所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等血脂异常患者的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对于经过生活方式改善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仍未能满意控制的人群,可考虑药物调脂治疗。 常用他汀类药物,其不良反应可能有血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水平升高或肌肉不适等,应定期复查血脂、肝功能、肌酸肌酶。
此外,其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调脂药物还包括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