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灯盏其实是一种用来做糍的小铁勺,形似古代的灯盏,估计当地人们才取名叫做“灯盏糍”吧。灯盏,众所周知,古时农村用来照明的用具,散发着浓浓的煤油气味。油糍粑和灯盏这两个各具内涵的名字一组合,则变成了既非油糍粑,又非灯盏的一种铁质小模具。其形状,仿佛一个“乙”字,上面是木手柄,下面是一个浅浅的小铁盘。
灯盏糍,是一种用米浆油炸的 美食 ,圆圆的,薄薄的,菜碗口大,金黄金黄的,味道很独特,香脆脆的,非常诱人。灯盏糍的一般制法:提前把米浸泡几小时后,然后在打浆机上打成米浆,但不能太稀,然后把萝卜丝、黄薯、芋头切丝后加盐入味。油炸糍粑时,先把灯盏放到装了油的锅里预热,待灯盏热了,舀一小勺米浆倒入灯盏过一下油锅,随即铺上一层馅料,又过一下油锅,然后淋上一小勺米浆,浸入油锅慢慢地炸就是了,只要看到糍粑上浮,然后两面出现金黄色光泽就可以了,香味四溢。
灯盏糍,我小时候就是吃这个长大的,味道很好,不过很容易上火,不能贪吃哦!灯盏糍有几种,一种是是用小青菜或者是芋头丝炸的,吃起来比较不腻,另外也有用萝卜做成丝炸的。以前平时每家每户,想吃灯盏糍粑了,随时都可以做,现在做灯盏糍的人越来越少了,怀念小时候的味道。
灯盏糍,外壳酥脆喷香,内馅嫩鲜可口。它不但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大街小巷,你还可以看到不少人手执一只金黄色硕大的灯盏糍边走边嚼,吃的那个香啊!齿颊生香、手留余香,“灯盏糍”是清远最具代表意义的风味小吃之一。小伙伴们,清远人都喜欢吃的一种小吃,叫做“灯盏糍”,你还记得吗?
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 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陕西、台湾等省市都有。
中国民间传统食品,是糍、打糕的一类,广泛分布于南方地区和少数北方地区如香港、广东、福建、广西、贵州、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江苏等地。打糍粑是一种传统的节日风俗,多为庆祝新年等节日,每个地区因民族及习俗不同而各有差异。
在中国大陆,作为贺年食品的糍粑一般会在腊月制作,在农村,一般整个家族都会在一起打糍粑,以庆祝即将到来的新年。
而在台湾则多于婚丧喜庆活动,或庙会拜拜聚会时,经常用糍粑招待宾客,制造过程中会引入机器代替,比如会将泡过的糯米用机器磨成米浆,之后蒸熟,再后续处理,跟传统方式由熟糯米捶捣出黏性的方法不完全一样。
各地差异
1、梅州客家糍粑:广东梅州客家:客家人会附带蘸上炒米、花生、芝麻、黄糖等配制而成的佐料粉再吃。当地有传统说法“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就是说农历十月每家都在制作糍粑。
2、 闽清糍粑:福建闽清人吃糍粑的佐料是炒熟磨细的芝麻、花生、豆、糖混合的粉。当地制作的糍粑体积较大。
3、 马祖糍粑:当地称“”,马祖人吃糍粑的佐料为花生粉,婚丧喜庆可见。
4、 桂林糍粑:广西桂林会加入馅料如豆茸、莲茸、芝麻桂花糖等,还会沾上白糖或熟豆粉一起吃。
5、湖南:有的地方会用当地特产的大型香叶将糍粑包起来,存放15至30天,吃的时候再撕掉香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