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店里的扶阳是补足人的阳气。
足疗在中医文化中,足浴疗法源远流长,它源于我国远古时代,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统。古人曾经有过许多对足浴的经典记载和描述:“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苏东坡曰:“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又在诗中写道:“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陆游道:“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浇汤。”清朝外治法祖师在《理论骈文》道:“临卧濯足,三阴皆起于足,指寒又从足心入,濯之所以温阴,而却寒也。”相关如下
我国是足部疗法起源最早的国家。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关于足部按摩的记载。据考证,当年足疗与针灸在我国为“同根生”之疗法。
古代黄帝内经“足心篇”之“观趾法”(一种诊疗方法);隋朝高僧所撰《摩河止观》之“意守足”(常擦足心,能治多种疾病);汉代神医华佗著于《华佗秘笈》之“足心道”(意即足底的学问),司马迁《史记》之“俞跗用足治病”(“俞”通“愈”,跗指足背)。
扶阳,顾名思义就是固护阳气。阳气受损,疾病必至,扶阳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时要多进行身体锻炼,少吃生冷寒凉食物等。过食生冷,苦寒药物都会耗伤阳气,水果方面可以吃本季节的,尽量不要食用反季节水果。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贪凉。春回大地,阳气升发。根据传统的“天人相应”的养生观,春季养生应遵循“顺四时而适寒暑”“春夏养阳”的法则,从运动上,衣食起居上做时令的调节,重点在于“扶阳”,使人体阳气上升而健旺。精神奋发以升阳春令属肝木生发季节,随着天气转暖,阳气渐旺,养生宜畅不宜郁,宜疏不宜滞,务使肝气的疏泄与春阳的升发相和谐相统一,以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饮食调理以助阳春季饮食宜甘、辛、温,清淡可口,忌生冷油腻,应选食既利于助阳升发又富有营养之品,如瘦肉、鱼类、油菜、菠菜、枸杞、香椿等,鲜嫩可口,营养丰富,既可清热泻火,又可增进食欲。起居作息以养阳春天气候融和,可到户外找个风景清幽处,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大汗淋漓而伤了阳气。
养阳与温阳、扶阳、通阳虽然用词不同,其本质却是相同的。温阳重在祛寒,扶阳意在补虚,通阳则以化浊为主,归根到底,三法皆是养阳。我们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治病或养生总需在阳气上下功夫。疾病之所以康复,是因为邪退而阳气得安;身体之所以健康,是因为阳气旺盛而邪不能客。因此说,阳气是本,病邪是标。治病时往往需要标本兼顾,但切记勿失其本。不管任何医疗手段都不能只盯住病邪而忽视阳气,祛邪固然要紧,复阳才是康复的关键。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即是一团阳气。因此说,阳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养生要养阳,治病也要养阳、补阳、回阳。(而不是壮阳)。只有明白了阳气的意义,我们才不会无谓地耗损自己的阳气。养阳与温阳、扶阳、通阳、回阳虽然用词不同,其本质却是相同的。温阳重在祛寒,扶阳意在补虚,通阳则以化浊为主,回阳以救急为要。归根到底,不管几法皆是提升人体阳气。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