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肺的十句口诀

养肺的十句口诀,第1张

以下是养肺的十句口诀以及各个口诀的具体内容。

口诀一、常笑能宣肺: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时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扩大肺活量,改善肺功能。

口诀二、搓手腕太渊穴:手腕上有手太阴肺经的总开关:太渊穴。太渊穴是肺经的腧穴,能补强肺气,经常搓揉可增强人的肺能量。

口诀三、敲击中府和云门:中府和云门都属于手太阴肺经的穴位。中府指脾肺气血汇聚之处,云门指肺经气血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在此传输交换。

口诀四、一杯热水简单养肺:过于干燥的空气,会让人呼吸非常不舒服。此时可以倒上一杯热水,用鼻子对准杯子吸入带有水蒸气的空气,这会让空气变得湿润、温暖,也可以让气管等得到滋润,方法简单而有效。

口诀五、通风换气主动咳嗽:每日早晨和傍晚应选择空气清新处深呼吸并主动咳嗽,通过肺部压力清除呼吸道的部分污染物,减少肺部“垃圾”堆积。

口诀六、做呼吸操轻松养肺:早晨起来开窗透气,等屋子里空气清新后,平躺在床上,在肚脐上方放一个小枕头,采用逆腹式呼吸的方法,用力呼气把沙袋顶起,胸廓吸气把沙袋放下去,每次呼气和吸气尽量细、慢、匀、长,最好保证一呼一吸的时间在6秒左右,这样是对肺能量的良好锻炼。

口诀七、练八段锦锻炼肺:双手托天理三焦,通过对身体的拉伸,一方面使肺脏和隔膜被挤压,有助于废气的排出,一方面也会挤压背部的肺腧穴,刺激肺能量提升;左右弯弓似射雕,通过拉弓扩胸的动作,一方面可以打开胸廓,并配合呼吸促使肺受到锻炼;一方面同样会挤压背部肺腧穴,刺激肺能量。

口诀八、多走多动多健康:找个天朗气清的周末,叫上家人朋友一起外出郊游、登山,多接近自然,感受秋意,让身体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有助于锻炼身体,调节肺气。

口诀九:白色食物不离口:多吃一点白色的食物,比如说秋梨、山药、百合之类的,因为这些食物都有滋阴补肺的功效,正好可以帮助肺抵御干燥,生津润肺,预防咳嗽,还有莲藕、白萝卜、银耳这些食材,都是非常健康养生的。

口诀十:拍打肺经排浊气:我们可以平举起来一只手,然后另一只手从上往下轻轻拍,如果遇到哪里不舒服的,可以按压一会儿,每只胳膊拍打4到5分钟,有助于有利于排出心肺的毒素,缓解肺经瘀堵的情况,舒缓肺气,每天起床后和睡前都可以尝试。

《内经》上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

但凡与呼吸有关的疾病,如哮喘、咳嗽、感冒等等疾病都可以找肺经上的大穴。肺主皮毛,皮肤的慢性疾患多与肺的功能有直接的关系,也多从肺经入手根治。肺在情志主悲,常言道悲伤肺,郁结之气难以排解,就要想办法宣发于外。

循行路线: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胃部,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天府、侠白),下肘中(尺泽),循臂内上骨下廉(孔最),入寸口(经渠、太渊),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少商)。

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范围:手太阴肺经分布于胸及手臂内侧,每侧11穴,共22穴,2个穴在胸上部,9个穴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从胸部走向手指,起于胸部的中府穴,经手臂内侧,止于手拇指的少商穴。

功能:用于预防和改善呼吸系统及五官不适。

接下来介绍一下肺经上的重要穴位:

1、肺经原穴——“太渊穴”,补气效果极佳。对于身体虚弱、气不足、讲话有气无力、面色苍白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2、“尺泽穴”——是补肾要穴,还能治高血压。(位于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键,健的外侧凹陷处即是此穴。)

3、“孔最穴”——掌心向上,前臂自然放松平举,另一手握空拳以小指掌指关节沿前臂掌面拇指一线轻敲肘关节下三指宽处的”孔最穴“,咳嗽嗓子干,肺经堵塞者此处有明显痛感。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体炎效果不错,还能治痔疮。

4、“鱼际穴”——在第一掌骨中点的赤白肉际处,肺有疾时按揉此处也会痛感明显,可治咳喘。(小孩常揉鱼际还能让他爱吃饭胃口好哦!)

按照”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常采用”培土生金“的方法,即健脾益肺法。肺气的推动力量来源于脾胃,补肺气的穴位有:肺的”原、输“穴即太渊,或肺的母经脾经的原穴即太白。

肺经最佳疏通旺盛的时间:可以选足太阴脾经的时间在早上9-11点常揉以上穴位。配合煮点梨水和白色的食物:山药、百合、银耳。山药还有补肾的作用,它健脾益肾。建议洗干净蒸着吃。

如何敲打肺经:

左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前,用右手握空拳,自左肩窝的位置稍用力敲打沿着手臂偏外侧一直敲打到拇指指端,在肩窝、肘部、掌跟三个位置重点敲打。然后右手攥空拳敲打左臂大肠经,左手自然下垂,自食指外侧沿着手臂偏内的路线一直向上敲打到三角肌的位置,要点和肺经一样。最后换过来,左手攥空拳再敲打右臂肺经、大肠经,两边各敲打一分钟,从上手臂到手腕,整条经都要敲。敲打完以后,再去厕所排泄。

现代人随着熬夜,饮食作息不规律,压力过大等导致元气不足。气出了问题,直接的表现就是气虚。

生活中常见一些久病之人、重病之人、劳累过度的人、后天失养的人、年老体弱的人,由于脏腑机能衰退而气不足,他们少气懒言、声音低微、神疲乏力、呼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一系列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

怎么样保养我们的气呢?有三个重要的穴位,就是气海、膻中、足三里,百用百灵。

因为腧穴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在临床上,医生利用腧穴的功能特点,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气海

功效 :顾名思义,就是人体元气的海洋,具有极高的补益元气的功能,中医经典上认为

气海能够治疗脏气虚弱、真气不足等一切因气虚导致的疾病,所以补气首选气海。

位置 :气海是任脉上的穴位,位置很好找,在肚脐正下方1.5寸。你把除拇指外的其余

四指并拢,从肚脐处向下量,四指并拢的宽度为3寸,一半就是1.5寸。

手法 :气海是全身非常重要的强壮穴,用艾灸的方法最好。可以用艾柱灸5~14壮,或者

用艾条灸20~30分钟。经常灸一灸气海,可以培元固本,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膻中

功效 :有上气海之称,主要的功能是调益肺气,能调一身之气,尤其对肺脏的保健功效

很好。用膻中配气海,一上一下,既能补元气,又能调肺气,气机调顺了,人体就不会产生淤滞,身体自然安然无恙。

位置 :膻中很好找,在人的胸口位置,两个乳头之间的中点就是。

手法 :可以经常按摩膻中进行保健,也可以用艾条灸20~30分钟。人们悲伤的时候往往

捶胸顿足,捶胸的地方就是膻中的位置。这也很有科学道理:捶胸其实就是对膻中进行按摩,从而使肺气顺畅,排解了抑郁。同时,捶胸能刺激胸部的胸腺,有免疫调节作用。

足三里

功效 :足三里既能补脾胃之气,又能补元气。上文说过,水谷之气是气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靠脾胃运化而来,所以补气用足三里是必不可少的。

位置 :足三里怎么找呢?我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正坐着的时候,小腿和大腿成直

角了,我们从外膝眼往直下取4横指的距离,也就是你的同身寸的3寸,然后再往胫骨前缘量1横指(中指)。第二个方法:站着的时候,把同侧的手掌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四指直指向下,中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足三里。

手法 :用足三里保健,最好是艾灸,每次用艾条灸20~30分钟,可以经常灸它。

现在你可以看出用气海、膻中、足三里大补元气的奥妙了吧?用气海补元气,用膻中调肺气,用足三里补脾胃之气,这样先天之气、水谷之气、清气三气同补,生命的原动力强了,身体想不好都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6879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1
下一篇2023-05-21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