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与实际情况有差距,后一种说法则复合实际情况
“皇帝爱长子”的说法是源于封建社会的“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实际上皇帝是不喜欢太子,这是有数字支持的:
1、皇位继承是“嫡长子继·承制”。根据统计,嫡长子当皇帝的,只有31.89%。清朝12个皇帝,只有道光一个是嫡长子。参考资料:成都大学学报1998年第四期《中国古代皇位嫡长子继承制计量分析》
皇帝不喜欢太子,原因有下面几点:
2、古人结婚早,皇帝生育长子的时候,还很年轻,皇帝与太子年纪相差不大,还没有当父亲的思想觉悟,对孩子不懂疼爱,随着年龄渐长,成熟之后,对孩子才有父爱。
3、皇帝与自己的儿子相处时间很短,孩子一成年就必须搬出皇宫,一年也就几个重要礼仪节日有机会见面,相互之间欠缺亲情。
4、太子唯一的价值就是等皇帝宾天继承皇位,这样的角色容易引发皇帝的心理阴影。
5、年轻一代的大臣必然要投效未来的皇帝(太子),作为长期投资,期盼新皇帝登基后自己有机会往上爬。而现在掌权的老臣担心老皇帝死后,自己的位置会被这些年轻人夺走,一定会发生矛盾与争斗。老臣都会想方设法、挑唆皇帝换掉太子,顺带把太子身边那些威胁自己的对手一起除掉。扶持其他幼小皇子来替代长子,施恩于幼小皇子,以保持今后自己的权势
6、“百姓疼幺儿”是因为古代的赋役制度,古代赋税是按户征收,徭役是按户征发的。所以一有孩子成年,官府都要强制“分户”,也就是让孩子独立成家(只留下一个男丁)。因此,长子对家庭父母没用,早早就要自己独立了。只有最小的儿子才能一直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为父母养老送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