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成熟的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豆、棉花、红薯、花生、芝麻等。蔬菜作物有大白菜、西红柿、土豆、芹菜、辣椒、葱类、青菜、萝卜等等。
1、水稻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水稻是一年生禾本,水稻的秆为直立状,一般高0.5-1.5米左右,叶鞘比较松弛,稻叶在幼苗的时候,跟杂草比较相似,同样具有长扁型的外观。
水稻喜欢高温、多湿和短日照,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水稻幼苗发芽适合温度在28-32℃,分蘖期温度在20℃以上比较合适,穗分化的时候温度在30℃左右比较好,相对湿度在50-90%比较好。
2、玉米
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和比较好的环境适应性。
玉米的秆为直立状,在一般情况下不分枝,玉米植株高1-4米左右,在基部各节有气生支柱根,玉米成熟籽粒胚乳的颜色一般是黄色或者白色,而种皮和糊粉层没有颜色呈透明状。
3、小麦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代表种为普通小麦(学名:Triticum aestivum L.)是禾本科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或生物质燃料。
4、红薯
一般指番薯,番薯又叫甘储、甘薯、朱薯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薯地下部分有圆形、椭圆形或者纺锤形的块根。
红薯块根的形状、皮色和肉色因品种或者土壤不同而异,红薯喜欢温暖的气候,它比较怕冷,而且不耐寒,生长温度在22-30℃的时候比较合适,当温度低于15℃的时候红薯会停止生长。
5、花生
花生,原名落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又名“长生果”、“泥豆”、“番豆”等。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
翼瓣与龙骨瓣分离,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于巴西、中国、埃及等地。可用于制皂和生发油等化妆品的原料。
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
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现代通常所说的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时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因而五谷杂粮就泛指粮食作物。
五谷杂粮中的营养素非常丰富,其中的纤维素和矿物质是普通白米的数倍,所含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 和钙、钾、铁、锌等微量元素,更为丰富。五谷杂粮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且大都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提供人体必需的大多数营养素。
扩展资料:
五谷杂粮由来传说:
古时候,人们都是吃鸟兽的肉和山上的野果过日子。到了炎帝神农时,人慢慢多起来了。炎帝心想,鸟兽总会越吃越少,而草木的果实,每年可以生长一次,可以源源不断。要是能把那些最壮实的草木种拿来种植,就可以年年有新的收成,不愁食物短缺了。
于是,他从山上砍来一些木料,削成启土锄地的耒耜,让他的琉璃狮子狗在前面拉着走,自已在后面扶着耒耜掌握方向。土翻好后,又从野地里收集了一些草籽,开始试种起来不久,这些种子破土而出,长得很茂盛。到了秋天,收到了多几倍的收成。
炎帝高兴极了,第二年,就叫稻、黍、稷、麦、菽五位大臣,带领百姓,按土地的高燥湿肥等情况,划分地段,分头大面积种植。
这件事感动了玉皇大帝。他打发一只满身通红的神鸟,衔着一株九穗的禾苗,飞到炎帝他们开垦过的土地上空,把种子撒在地里。又命令太阳神和雨神帮助照管。结果,五个地段长出了五种不同的
为了便于记忆,炎帝就按五个大臣的名字,把这五种作物叫做稻、黍、稷、麦、菽,这就是五谷的由来。这年秋天,五谷中长出了一尺多长的嘉禾。这种嘉禾种一年可以收三次,人吃了不但可以充饥,而且可以长生不死。这样一来,许多人就慢慢懒散起来了。
玉皇大帝知道后,很不高兴,叫米谷神速速收回五谷中长生不死的成分,而且种一年只能收次。又命红色神鸟留在人间,每年春天催百姓耕种。后果,那神鸟就变成了现在的布谷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吃五谷杂粮的好处
所谓五谷,现在的常见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豆(古代叫作菽,指大豆) ”。大部分人还是可以分清稻子、麦子、大豆的,对于黍、稷则比较陌生。
一、稻、麦的区别。稻通常指水稻,去壳以后就是我们经常吃的大米。稻田里未脱壳的成熟稻子,稻穗金黄,是弯弯的下垂的。小学造句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句话不就是:“秋天来了,金灿灿的稻穗笑弯了腰。”麦一般指小麦,脱壳后的籽粒可以磨成面粉,是制作馒头面包的原料。小麦和水稻外形上有两个明显区别:①成熟的麦穗不像稻穗那么弯、那么长,弯曲弧度较小。②小麦果实的尖端有细长的芒刺,也就是麦芒。下图左为水稻,右为小麦。
二、大豆。大豆通常指黄豆。现在黄豆经常用来做豆浆、豆腐、黄豆酱、豆油等等,不是主食。在古代人们也曾拿它当饭吃,后来它的地位被“粟”和“麦”取代,变成了副食。带着豆荚的绿色的鲜嫩的豆子,就是人们常吃的下酒菜——毛豆。毛豆完全长熟了就成了黄豆。
三、黍、稷长什么样。这两个名字看起来陌生,其实也是我们经常吃的。黍去壳后就是黄米,黄米年糕就是用它做的。在古代黍也是主食,但它黏性太大不好消化,现在人们只是偶尔吃一些。至于“稷”到底是什么,说法不统一。比较常见的认为“稷”就是“粟”,俗称“谷子”。粟脱壳后就是小米。粟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主食,现在我们常用它熬粥。谷穗的特点很鲜明,它的穗子很长,看起来沉甸甸的,跟稻子那种细长穗子不同,它的籽粒是抱团的,一个谷穗由很多个小团团组成。下图为“粟”,即谷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