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液性炎:是以浆液渗出为主的炎症。渗出物主要是血清,含多量白蛋白,少量白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
化脓性炎:一种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的炎症。
纤维素性炎: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由于血管壁损伤严重,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到血管外并转变为纤维蛋白(纤维素)。
出血性炎:以大量红细胞漏出为特点,由血管壁严重损伤引起。常见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炭疽、鼠疫等传染病。
卡他性炎症:发生于粘膜组织的较轻的渗出性炎症。渗出液沿粘膜表面排出,一般不伴有组织的明显破坏。
扩展资料:
纤维素性炎多呈急性经过,渗出的纤维素可被渗出物中的中性粒细胞所释放的蛋白酶溶解、吸收。但如果渗出到浆膜腔内的纤维素较多,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时,则可发生机化,导致浆膜增厚、粘连,甚至浆膜腔闭塞,严重影响器官功能。
炎区的坏死组织被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酶溶解、液化的过程称为化脓,所形成的液体称为脓液,脓液中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称脓细胞。
由于局部组织结构特点不同,有的假膜牢固附着于粘膜面不易脱落,如咽白喉;有的容易脱落,如气管白喉,脱落的假膜常堵塞支气管而引起窒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渗出性炎症
猪舍卫生条件差,容易发生疾病。如房屋内通风不良,地面普遍潮湿,房屋内污水不扬,污水滞留,房屋结构不合理,水泥隔墙粗糙,南乳仔猪经常拥挤划伤皮肤,为油性皮肤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经验告诉我们,一般来说,这种疾病的发生表明该农场的猪中存在圆环病毒病。仔猪渗出性皮炎(油性皮肤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措施。
乳猪最早在2日龄开始发病,最晚在7日龄开始发病。仔猪在3日龄之前的最初症状通常包括皮肤损伤或皮肤发炎,没有毛发和很少毛发(如嘴角和眼睛),表现为红色斑点和棕色丘疹,持续约1天,然后扩散到脸颊和耳后。2-3天后扩散至全身。仔猪3日龄后的症状一般从耳后开始,向前和向后传播,并很快扩散到全身。表现为湿性浆液性皮炎,形成鱼鳞痈皮。触摸患病小猪的受感染部位时会感到油腻。头发和皮肤一起被轻轻地拔出,剥落疯狂的皮肤,造成红色伤口。发病初期,仔猪的精神状态、食欲、粪便和体温正常。后期病猪怕冷、怕堆积、情绪低落、食欲不振。一些病猪出现黄白色或灰色腹泻(继发于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病),持续约5天并开始死亡。
预防该病的关键是保持猪舍的干燥,注意保温,适当通风,改善环境卫生,加强消毒,保持设备完好,防止皮肤和粘膜损伤。
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0000单位0.1ml/kg体重,每天早上和晚上各注射一次,共3天。将盐酸林可霉素添加到所有仔猪的饮用水中7-8天;在混合庆大霉素、青霉素和地塞米松后,将其应用于病变或碘伏应用于病变。或10%磺胺甲氧嘧啶钠0.1ml/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3天。所有仔猪用阿莫西林和复合维生素B喂养7-8天。外用0.25片/片,5片四环素片与福清混合均匀涂抹于皮损处。
猪渗出性皮炎又叫仔猪葡萄球菌皮炎或“猪油皮病”,是猪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仔猪急性接触性皮炎,以全身油脂样渗出性皮炎为特征。该病常发于哺乳仔猪和保育的断奶仔猪,典型病例表现为哺乳仔猪或刚断奶小猪的急性和超急性传染病,患猪全身性皮炎可导致腹水和死亡。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潮湿的春、秋季节较为多发。它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只,但主要侵害哺乳期的仔猪,其次为刚断奶不久的小猪,育成猪和母猪也偶有发生,该病一般是在多种诱因的作用下才能发生,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但更多的是在皮肤、黏膜、有损伤和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葡萄球菌经过汗腺、毛囊和受损的部位,侵入皮肤,从而引起发病。严重病例通常会因葡萄球菌毒素导致死亡。母猪临产前几天,子宫内的细菌会大量繁殖,造成仔猪在分娩过程中被感染。
该病多呈散发,也可出现流行,若在无免疫力的猪群感染此病,则常会连续感染不同窝中免疫力差的小猪。保育舍仔猪发病率可达15%,其感染发病后的仔猪死亡率可高达65%,卫生条件差,特别是疥螨感染严重的猪场更易发生本病。
本病多见于2~6周龄的仔猪。病猪体质弱、发育不良、精神沉郁、呈湿疹性病变,病初首先在肛门和眼睛周围、耳廓和腹部等无被毛处皮肤上出现红斑,发生3~4毫米大小的微黄色水疱。迅速破裂,渗出清亮的浆液或黏液,与皮屑、皮脂和污垢混合、干燥后形成微棕色鳞片状结痂,发痒。痂皮脱落,露出鲜红色创面。通常于24~48小时后蔓延至全身表皮。食欲不振和脱水是本病特征。患病仔猪食欲减退,饮欲增加,并迅速消瘦。一般经30~40天可康复,但影响发育。发病期间,猪群的生产性能可下降35%。严重病例于发病后4~6天死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