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早期病变,早期手术的效果比较突出,且术后再做一些化疗巩固即可,早期乳腺癌的预后比较良好,但需要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以预防复发。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疾病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乳腺癌常被称为“粉红杀手”,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男性乳腺癌较为少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疾病类型:
非浸润性癌
又称为原位癌,是指病变仅局限于原发部位,未发生转移,可分为小叶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和乳头湿疹样乳腺癌,预后较好。
浸润癌
指癌细胞发生浸润,并广泛侵犯周围组织,容易发生癌灶转移,又分为浸润性非特殊癌和浸润性特殊癌,判断预后需结合其他因素。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硬癌、单纯癌等,此型最常见,约占80%。浸润性特殊癌。
乳腺癌用什么药好要具体情况具体而论。因为现在乳腺癌有五大病理类型,药物治疗要根据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乳腺癌复发的危险因素还有病人的年龄实际状况等等。总的药物包括几个类型,第一个是化疗药物,当然化疗药物的选择或者化疗药物的剂量或者化疗药物疗程要根据乳腺癌术后的病理来决定。有的病人非常早期、年龄大的或者是激素数据阳性的乳腺癌可以只单纯用内分泌治疗的药物解决问题而不需要化疗。当然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相当于风险高的可能就需要用到术后的辅助化疗,术后的激素数据阳性的还需要用到术后的辅助内分泌治疗。而针对有HER2表达类型的乳腺癌除了化疗以外还需要用到分子靶向药物。目前临床比较常用的分子靶向叫赫赛汀,这个药物已经上市20多年了,对HER2表达的或者HER2阳性的乳腺癌,研究表明它能够明显地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这种类型的病人复发后再用赫赛汀能够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其他的药物还包括内分泌治疗,还包括中医中药等等,要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实际状况等等来临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一个单一的药物或者是一个单一的治疗模式来解决乳腺癌的所有的临床问题。乳腺癌是妇女的常见病,在欧美发达国家,大约10-13个妇女中有1位一生将罹患乳腺癌。中国虽属乳腺癌较低发国家,据北京、上海、天津及广州的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非常有必要引起国人尤其是乳腺外科工作者的重视。流行病学
中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尤其自身特点,发病率在25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在45岁以后发病率升高趋于平缓,并随年龄增加而有所下降。乳腺癌的发病与性别有明显关系,男性发病率仅为女性的1%。有文献报道,乳腺癌的发病与肥胖有一定关联,尤其是儿童期摄入热量过大,生长太快,乳腺的发育也快,从而增加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度。另外,乳腺癌的发病与生育和哺乳也有一定关系,无生育或第一次足月生育年龄超过30岁者发病率高,哺乳时间长者发病率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病率高。
发病症状及体征
乳腺癌最常见的体征为出现肿块,多为无意中发现。肿块多位于外上象限,单发,质地较硬,固定。由于乳腺位于体表,如果能普及肿瘤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防癌意识,有可能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
乳腺癌也常出现患侧皮肤的改变。如肿瘤侵犯了Cooper韧带,牵拉皮肤出现凹陷,称为“酒窝征”如癌瘤侵犯淋巴管或癌栓堵塞淋巴管时,则可能出现“桔皮样改变”如癌细胞沿淋巴管向四周扩散时,则可能出现“卫星结节”。
乳腺癌也常出现乳头回缩和乳头溢液。溢液多为血性。
辅助检查
有乳头溢液的患者可取溢液做细胞学涂片检查。发现肿块者可做X线钼靶照片或近红外线扫描检查。
治疗
到目前为止,乳腺癌的治疗仍处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阶段。手术常用乳腺癌根治术或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改良根治术。一些早期的乳腺癌患者可考虑接受保乳手术加放射治疗的方案,但选择时需慎重并保证良好的随诊。对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或肿块大于2cm的患者术后还需辅助化疗,常用的方案有CMF和CAF方案。对于腋下组淋巴结转移多于4个或腋上组、腋中组淋巴结有1个转移的患者术后还需作内乳区和锁骨上区放疗。对绝经期后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术后给予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最常用的药物是三苯氧胺,对于部分绝经后的病人,首选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等)。
随访
乳腺癌的随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些患者误认为肿瘤已经切除,无须随访。其实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即使手术切除也可能出现术后复发转移,而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所以乳腺癌患者及家属必须重视随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