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安心去世的其实也不过,临走前,人多多少少有牵挂,我外婆因为幼年时受伤,心智一直停留在几岁时,所以她一直被别人当做最没有心思的人。没想到忽然间身体不适,从发病到去世也就十来天时间,临终前,我去见她时,已经人事不知,最后一两天时,脉搏稍弱,却是连连叹气,像是有千种遗憾。分她遗物时,二姨说了件事,外婆刚刚出院时(当时已经是回家准备后事了),头脑还比较清醒,当夜,外婆在房间箱子里掏出平时女儿们(舅舅早就去世,外婆只有女儿在世)给的零花钱,数了半天。听到这事,忽然让我想起近二十年前,奶奶生病去世前,也经常半夜起床梳头(可惜那次也是她人生最后一次自己给自己梳头),人活着即使没什么欲望,对家庭和生命的留恋却是存在的。快死之人,呐喊那也是对命运的抗议,不过说实在我见过的几次,基本上都是挺平静的离去,几乎是一瞬间,生命忽然间就凋零了。
建议晚生后辈们以后说话尽量抱着尊敬的态度,言辞尽量用敬语。
有些年长者在弥留之际为何会大喊一声(或多声)这样是不是顺畅多了?
先父去年糖尿病+败血症末期,经历三日漫长的意识模糊,在逝世之前几个小时就大喊了一声!那喊叫声嘶力竭,撕心裂肺!在场亲朋好友无不落泪![流泪]都说先父走的急,没看够。
我猜想先父当时意识已经模糊,因为败血症末期坏血已经流遍全身,攻占了大脑,导致大脑功能几乎丧失!但是他的心肺功能是正常的,呼吸还算匀称,气息也算足,当时大脑肯定还有一丝或是一点点底层意识,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时不久矣,不只是想哭还是想喊,总之使尽力气喊了出来,就一声,过了许久,气息逐渐缓了下来,力道也渐弱,最终咽下了那口气[流泪][流泪][流泪]
当人类欣喜若狂、愤怒、害怕等时,他们都非常喜欢尖叫。尖叫本身从理论上讲,它可以起到听觉上的防御作用,就像车辆的响亮警报系统或婴儿的哭声一样-不能忽视。研究表明,尖叫声越不规则,混乱且具有动物性,其他人就越难以忽略它。
这种行为可以追溯到我们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祖先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对他们而言,尖叫是关键的社交生存技能。尖叫声在猴子社会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专家指出,猴子的尖叫声可以传达各种信息。不同的音调和音量代表不同的紧急程度,例如“这里将要打仗”或“附近有天敌”,而猴子尖叫的“语法”也令人惊讶地复杂。例如,非洲猕猴有三个主要的天敌:豹,蛇和鹰,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逃生路线。为了逃脱鹰的捕获,猴子必须避开空旷的地方并在茂密的灌木丛中寻找掩盖。但是,如果要逃脱潜伏在灌木丛中的蛇,则必须选择不同的逃生路线。因此,非洲猕猴发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尖叫声,它们不仅可以警告同伴,还可以指示附近有什么样的天敌。
我们高兴时会尖叫,为什么这样的积极经历会引起这些“消极”反应呢?新的研究表明,我们可以这样做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便我们更好地应对情况。“过分积极”会干扰决策,使人们忽视环境威胁并采取冲动行为。 当我们害怕时,尖叫声粗糙度的巨大变化是我们大脑如何处理危险声音的线索。尖叫不仅可以传达危险,还可以引起听众的恐惧,并增强对尖叫者和听众对环境做出反应的意识。尖叫是人的机体在受到突然刺激后产生应激反应的一种副征状。人在突然受到惊吓这样的刺激时,大脑中的肾上腺素会迅速增加,导致机体各部分出现非常反应,比较容易激动的人就会通过惊叫这样的方式来释放肾上腺素分泌过多而给机体带来的过大压力。这是一种本能的行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