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吃饭,聊起读书时的情形。朋友说他高中没有怎么好好读,所以最后考的大学也不怎么好。其实那一刹那间我是想讲话的,但我忍住了:他考的那所大学,比起我读的大学还是好一些的——一所我千辛万苦刻苦努力才考上的大学。
此时浮现在我脑海中第一个词是:愚笨感。这种感受如此强烈,让我想起很多场景,比如说我会第一个到教室来上早自习,会做题做到很晚,可是我的成绩并不理想。我就是那种学习很努力可是成绩又不好的学生。
而我们班级里经常考第一的那个学生,天天上课睡觉,考试照样拿第一,简直要气死!对我来说每一道数学题,每一个需要分析的英语长句,都如攀登高峰一样吃力,对这些聪明的学生来说,扫一眼就会了。
这种感觉上班后依然挥之不去。领导交代一件事情,别的同事一下子就明白了,而我还要琢磨半天,还是理不清关系,非得找其他同事一样样问清楚。过一会儿,感觉自己还是没有理解透,又去问同事,究竟是不是这样,为什么是这样……我想同事们也会不耐烦:一件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到了你这里就这么复杂?
聪明是什么感觉呢?一点就透,能迅速找到事情的规律,还能举一反三。事情到了他们那里变得通透轻盈,拿起来不费力气。到了我这等愚笨的人面前,事情混浊庞大,越努力解开越是被吞噬在其中,陷入沮丧的泥淖之中。它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我的笨手笨脚和惶恐不安。
最早的一个场景是哥哥让我去买方便面,拿着钱走在去小卖铺的路上,我一直在纠结:我没有问清楚买的是什么方便面,是哪个牌子的呢?要桶装的,还是袋装的呢?……那一刻我恨不得跑回来再问清楚,又怕哥哥嫌弃我笨。去了小卖铺后,每一样都买了一包回来,哥哥看到后,大吃一惊,“你买这么多干什么?!”
这种怕受责骂的担心,从小时蔓延到现在,就是在一堆可能性之中无法抉择,担心害怕,觉得自己太笨了。但事情的另外一面是,你腻烦了这种凄惶的心态,变得独断起来,“去他的,我为什么要怕来怕去!相信自己的自觉好了!要怎么做就怎么做!”于是变得雷厉风行,做事效率神速,当下判断,当下行动。这种“快”的感觉,真是太好了!好比是飙车,终于享受到风速速掠过耳边肾上腺飙升的激情。但事情的结尾往往是一塌糊涂,因为那是莽撞的代价。
科学研究证明,世界上人与人的智商相差并不大,相差大的是从小因为教育,环境,知识,成长经历带来的思维逻辑,思维逻辑才是决定性因素,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你认为自己比较笨,最大的原因是产生了对比,你对比你身边的人,网上的人,你觉得他们会的你好像都不会,这个时候只是你没有掌握对应的思考表达逻辑而已,举个例子,你拿一个智能手机给你的外婆玩,她会知道怎么发微信红包吗?她会知道怎么转账吗?不会,一是接触少,二是因为她的思维逻辑中没有这个概念。但是如果是年级较小的小朋友就不一样了,他们甚至可以在字都看不懂的情况下,准确的打开他们想要的东西,因为他们的底层逻辑还没建立,他们会去摸索出对应的逻辑。再者,一把钥匙打不开一扇门,不一定是钥匙没用,而是它没找到自己的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