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木=杜(杜绝)
2、土+月=肚(肚皮)
3、土+寸=寺(寺庙)
4、土+火=灶(炉灶)
5、土+口=吐(吐气)
扩展资料:详细解释
1、杜绝[ dù jué ]
解释:彻底制止,禁止。
叶君健 《英特纳雄耐尔》:“他希望他能杜绝官门对救灾物资的贪污盗窃活动。”
2、肚皮[ dù pí ]
解释: 腹部;肚子。
《敦煌变文集·不知名变文》:“儿觅富贵百千般,不道前生恶业牵,盖得肚皮脊背露,脚根有袜指头串。”
3、寺庙[ sì miào ]
解释:佛寺的通称。
阿沛·阿旺晋美 《西藏民主改革的伟大胜利》:“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被摧毁了,寺庙的封建特权和封建剥削基本上废除了。”
4、炉灶[ lú zào ]
解释:炉子和灶的统称。
萧红 《生死场》四:“﹝ 赵三 ﹞摇闪的经过炉灶,通红的火光立刻鲜明着。”
5、吐气[ tǔ qì ]
解释:发出声气。
唐 罗隐 《谗书·序陆生东游》:“一年,遇生於 靖安里 中,相其吐气出词,落然有正人风骨。”
土加偏旁组新字是:肚、吐、杜、尘、牡。
1、肚:dùㄉㄨˋ,dǔㄉㄨˇ。从月“肉”、土声。地之有象人母有生的处所是土之范式。月“肉”、土两范式叠加。象人母滋养肉体的所在是肚之范式。
2、吐(拼音:tǔ,tù)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小篆,本义指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引申指唾弃、抛弃、呕吐等。
3、杜,汉语常用字,读作dù,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一种木本植物,即杜梨,棠梨,为名词。后引申为“利用土木筑堤防洪”等义,作动词用。
4、尘(拼音:chén)是汉语常用字,古字形始见于《说文解字》籀文,意指群鹿奔跑时尘土飞扬的样子。本义为飞扬的微小土粒。
5、牡(拼音:mǔ)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是雄性动物的泛称,亦指不开花的植物,同时,也有“丘陵”、“锁簧”之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