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是指生物有规律的反复的生命活动。比如花儿早上开花晚上闭花动物的昼伏夜出(蝙蝠,猫头鹰)或者昼出夜伏(大部分动物,特殊职业的人类不算)。 生物钟生命现象中的
节律性变化。在生命过程中,从分子、细胞到机体、群体各个层次上都有明显的时间
周期现象,其周期从几秒、几天直到几月、几年。 广泛存在的节律使生物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生物节律现象直接和地球、太阳及月球间相对位置的周期变化对应。1日节律。以24小时为周期的节律,通称昼夜节律(如细胞分裂、高等动植物组织中多种成分的浓度、活性的24小时周期涨落、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等)。 2潮汐节律。生活在沿海潮线附近的动植物,其活动规律与潮汐时相一致。3月节律。约29。5天为一期,主要反映在动物动情和生殖周期上。4年节律。动物的冬眠、夏蛰、洄游,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等现象均有明显的年周期节律。除天体物理因子外,光线、温度、喂食、药物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起调时作用。此外,还有一些生物节律不受外界影响,正常成人心搏每分钟70次,酶合成和酶活性的振荡周期为1到几十分钟,神经电位发放频率则可达101~102赫。通常把生物体内激发生物节律并使之稳定维持的内部定时机制称为生物钟。对生物钟有两种假说:一种认为生物体系根据外界自然周期现象定时,因而产生了与天体物理因子等同步的节律另一种认为生物钟是先天性和遗传性的,是一种内在的振荡机制。自然界中的生物钟有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称为“鸟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称为“虫钟”。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称其为“活树钟”;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种野花能报时,每到初夏晚上8点左右便纷纷开放,被称为“花钟”。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目前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可见,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