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毛皮动物多发生隐性流产。即妊娠前期陪着自体溶解,而被母体吸收。母兽胚胎全部死亡的叫全隐性流产,部分胚胎死亡,其余正常发育产出的为不全隐性流产。一般隐性流产几乎无症状,个别有食欲减退或完全拒食。晚期流产及早产母瘦不断从阴道内排出多量脓性分泌物。母兽不断,从阴道内排出多量的脓性分泌物。
防治措施:对不全流产的母兽,设法防止其他胎儿死亡。常使用复合维生素及肌肉注射1%的孕酮(狐狸每次0.3~0.5毫升,水貂0.1~0.2毫升)。防止败血症和其他疾病,可肌肉注射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加强饲养管理。
狐场的疫病对狐场的危害极大,由于其具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特点,发病后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在养殖中一定要做好常见疫病的防治。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狐狸养殖中常见疾病是怎么防治的吧。
狐狸养殖的常见疾病防治方法(一)犬瘟热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急性、慢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种肉食动物均可患本病。幼龄动物易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狗、狼、银黑狐、北极狐等肉食动物对犬瘟热病毒易感。在笼养狐中银黑狐最易感,北极狐稍差,所有年龄的狐均可发病,但以2.5~5月龄幼狐最易发病。
2.传染源
主要是病犬、病狐及其他带毒的动物。通过接触传染,特别在狐配种期,跑狐等频繁接触相互传染。本病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夏季犬瘟热常爆发于断乳的幼狐中间,开始不易被认识,直到秋季大批发生才能获诊断,从而造成严重损失。临床症状自然感染时,银黑狐、北极狐的潜伏期为9~30天,有时长达3个月。在一些病例中出现本病的特征性临床症状。银黑狐和北极狐开始体温升高(40℃~41℃),持续2~3天,拒食、少食、呕吐。鼻镜干燥,并出现龟裂。在疾病的2~3天开始,先是浆液性、后是黏液性,最后是化脓性结膜炎,定期不定期从鼻腔内排出透明液体,有时转为黏液性或化脓性鼻炎。
当肺被侵害时伴有咳嗽,初为干咳,后为湿咳。春秋两季发生时更易侵害到肺。消化器官发生卡他性炎症,腹泻,有时混有血液。
神经系统被侵害时,病狐的四肢、头部等大块肌肉出现强直收缩、麻痹或半麻痹,或出现某肌群有节律抽动。银黑狐发生突然性视觉障碍、瞳孔高度散大,虹膜呈绿色。本病持续时间约为2~3天,有的20~30天以上。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作初步诊断,必要时进行生物学实验和特异性包涵体检查。
与其他病如副伤寒、巴氏杆菌病及维生素B1缺乏症和病毒性肠炎应严格区别,鉴别诊断。
4.防治
接种疫苗,建立健全狐场的兽医卫生制度,及时对发病狐进行隔离、处理、淘汰。
5.治疗
本病没有特殊的治疗药物。办法是隔离病狐,加强饲养管理,降低谷物饲料的比例,增加易消化的鲜肉、肝、蛋、乳等以保证病狐营养。同时用其他药物对症治疗。
(二)狂犬病
狂犬病是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共患的并以中枢神经系统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病。病毒通过咬伤传递给毛皮动物,最终以呼吸麻痹而死亡。
1.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所有哺乳动物及禽类对狂犬病均易感,人也易感。患有本病的狗和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的天然宿主。这些患病动物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在兴奋期跑到居民点及狐场咬伤人兽而引发狂犬病。笼养狐,多半是跑到狐场的患狂犬病的野生动物和狗,经笼壁咬伤狐而散发该病。狂犬病在野生肉食动物中广为传播,银黑狐是农畜中本病的经常传播者。有明显的季节性,即在动物发情和猛禽回游的季节发病较多。年龄不分成年兽或幼兽均可发病。
2.临床症状
狐狂犬病与狗一样,大体可分为三期。前驱期。狐短时间沉郁,运动不明显。
兴奋期
高度兴奋,攻击性增强,咬、扒、撕遇到的一切物体自体损伤,拒食,不饮水,长期呻吟流涎增强,腹泻。麻痹期。后躯摇晃,后肢麻痹体温下降无意识躺卧,肌肉高度痉挛,最后死亡,银狐病程3~6天。
3.诊断
临床上根据症状很易诊断。高度兴奋,食欲反常,后肢麻痹,在本地有狂犬病流行,并发现有疯狗和野生动物与狐场接触,即可确诊。
4.鉴别
诊断与神经型犬瘟热及中毒相区别。
神经型犬瘟热无攻击性和狂暴,幼龄狐最敏感,而狂犬病任何年龄狐均可发生。
中毒症有强烈腹泻、呕吐、无攻击性,并进行饲料的毒物化验,即可确诊。
5.预防
防止狗、野兽进入狐场,加高围栏和围墙,使狐场与外界隔离。不允许把野生兽抓来直接放入狐场。狐场工作人员(工人、职员、兽医、技术人员)要进行狂犬病疫苗的接种。防制狐场发生狂犬病后,要实行封锁,并及时向有关卫生部门报告疫情。严格杜绝病狐跑出狐场。对狂犬病死亡后的尸体及可疑尸体一律烧毁。对临床上健康狐实行紧急接种。被患狐咬伤的狐在不超过8天的情况下允许接种。做好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措施。
从患狂犬病的最后一个病例死亡算起,经两个月后取消封锁。
(三)李氏杆菌病
李氏杆菌病是以败血并伴有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是狐场易发的传染病之一。病原体是李氏杆菌,该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秋冬季在土壤内能保持5个月以上。在麸皮内保存5个月到1年。在组合饲料中保存10个月,皮张中保存60~100天,而不失去活力。
1.流行病学
猪、马、牛、绵羊和家禽都易感而成带菌者。狐中银黑狐、北极狐均易感,特别是幼龄狐易感。
主要传染来源是病兽和以病畜的肉作为饲料的家畜和家禽。传染途径是经饲料或饮水由口腔进入机体。维生素缺乏、蠕虫病及其他疾病致使机体抵抗力降低,饲养管理不良,都是发病的诱因。本病没有明显季节性,但常发于春夏季。
2.临床症状
幼狐表现沉郁与兴奋交替进行,部分或完全拒食。兴奋时共济运动失调,后肢摇摆和不全麻痹。头部、颈部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肌肉震颤,颈部弯曲,有时向前伸展或向一侧,或向后仰头。采食饲料时出现颈部的痉挛性收缩运动,从口中流出黏稠的液体。常发结膜炎、角膜炎、下痢和呕吐。在粪便中发现淡灰色黏液或血液。幼狐从出现症状起7~28天死亡。成年狐除上述症状外,还发现有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
3.诊断根据
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的细菌学检验可确诊。
4.治疗根据
临床症状对症治疗。另外改善饲养管理水平,加强营养,在此基础上,在饲料中混入新霉素(每只量为1万单位),每日饲喂三次,可有好的效果。
5.防治措施
患病狐一律隔离,对病狐污染的笼子用5%克辽林或来苏儿,2.5%苛性钠消毒。地面清除干净后用漂白粉消毒。防止啮齿类和野禽进入狐场。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对羊、猪副产品用前进行细菌学抽查化验,发现后不能饲喂。最好对饲料煮熟后饲喂。
(四)巴氏杆菌病
狐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毛皮动物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败血和内脏器官出血为主要特征,常呈地方性流行。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本菌抵抗力不强,50℃时30分钟杀死,58℃20分钟杀死,70℃~90℃时5分钟杀死,煮沸立即死亡。但能耐受零下70℃冷冻而不死。各种消毒药能很快杀死该菌。
1.流行病学
幼龄银黑狐最易感。本病的传染来源是饲喂患有巴氏杆菌病的家畜、家禽等副产品。尤其以禽类屠宰的废物喂毛皮动物最为危险。被巴氏杆菌病污染的其他各种饲料、饮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感染途径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而感染。在狐场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夏、秋季多发,冬季少见。凡是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的诸因素都是发病的诱因。
2.临床症状
本病多呈急性经过,一般病程为12~72小时,个别达5~6天,死亡率30%~90%。银黑狐突然发病,食欲降低至废绝,精神沉郁,躯体摇摆,并伴有呕吐、腹泻,在粪便内带有血液和黏膜。迅速消瘦、体重减轻。当神经系统受到侵害时,伴有痉挛和高度收缩的咀嚼运动,神经高度紧张而死亡。心跳、呼吸频率升高,体温波动于40.8℃~41.5℃。
3.诊断根据
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作预诊,确诊必须进行细菌学检验。临床上与副伤寒、大瘟热、阿氏病和肉毒中毒区别。
4.治疗改善
饲养管理,排除可疑饲料,投给新鲜易消化饲料,如鲜肝、乳和蛋等,提高机体抵抗力。特效治疗注射抗家畜巴氏杆菌病高度免疫的单价或多价血清,成年狐皮下注射血清量为20~30ml,1~3月幼狐10~15ml。对症治疗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也有很好疗效。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5~10万单位,链霉素每千克体重3万单位,土霉素每千克体重2.5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3次,连续7天。
5.防制措施
饲料严格检查,特别是禽类副产品,一经查出,坚决淘汰,对可疑的要煮熟后饲喂。定期消毒,严防鸡、猪入场。对疫区内的狐要进行特异性预防接种。本病发生时,及时清除可疑饲料,换以新鲜饲料。对病狐和可疑狐立即隔离治疗。污染的笼具和食具,场地要严格消毒。死亡后的尸体要深埋或烧毁。
(五)炭疽病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狐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以脾脏肿大,皮下和浆膜下结缔组织出现浆液性出血性浸润为其主要特征。病原体和家畜及人的病原体一样均为炭疽杆菌。本菌在病原菌中为大型杆菌,其抵抗力不强,75℃时1分钟即可杀死,一般消毒药很快杀死。但形成芽胞后的杆菌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在干燥条件下于140℃经3小时,煮沸经10~15分钟,110℃高压下5~10分钟才被杀死。
1.流行病学
哺乳动物除猫、狗有抵抗力外其余的均易感。银黑狐和北极狐不易感。
传染源是患炭疽死亡的尸体,被狐吞食后而发病。吸血昆虫以及死亡于炭疽病动物尸体接触的野禽,有时也可成为传染的媒介。
本病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季仔狐中多见。如随肉类饲料侵入时,可在短时间内席卷狐场,在2~3天内发生大批死亡。如不采取扑灭措施,可长期在狐场传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临床症状
狐患病时病程较长,一般为1~2昼夜,其他毛皮动物时间短,从20~30分钟至2~3小时。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浅、快,步法不稳,饮水量增加,食欲废绝,腹泻,粪便内混有血块和气泡常从肛门和鼻孔里流出酱油色血样泡沫。咳嗽,呼吸困难,抽搐。咽喉水肿,一般以全部死亡告终。
3.病理剖检变化
对疑为炭疽病的尸体不得随意剖检,否则易扩散而造成人畜及其他狐发生死亡。在确诊而需剖检时,必须在特定环境下,严格作好防护及各种消毒措施。
剖检典型变化,营养状态良好,尸僵不全,天然孔流出酱油色血样泡沫。可视黏膜蓝紫,尸体膨胀,高度浮肿,咽喉淋巴结出血,咽喉部肿胀。内脏发生高度败血症状。
4.诊断根据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断,确诊还须采取病料送实验室作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查(当细菌检查材料腐败及皮张时不能进行细菌学检查)。
北极狐和银黑狐炭疽与副伤寒相似,但副伤寒主要发生于两个月的仔狐,且没有咽喉和头颈部水肿。
4.治疗
可应用抗炭疽血清进行特异性治疗。银黑狐、北极狐成年用量20~30ml,幼狐10~15ml。抗菌素用青霉素,银黑狐、北极狐20~30万单位。
5.防制措施
严格检查肉类饲料,特别是急宰的家畜。狐场发生炭疽时,对狐场实行封锁,从最后一个病例死亡起,再经15天没有死亡时,才宣布撤消封锁。对病狐和可疑狐实行隔离治疗。死亡尸体不能取皮,一律烧毁。被病狐污染的笼子用喷灯火焰消毒,或用20%漂白粉溶液彻底消毒。地面用1份漂白粉和3份土混合消毒,之后连同漂白粉一起铲除地面并深埋。饲养人员严格遵守防护制度,以防感染。
(六)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又称出血性黄疸,是多种动物和人共患的,呈短时间发热、黄疸、血尿、贫血、黏膜坏死、消瘦的传染病。病源为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对日光、干燥、高温和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如加热50~60℃,3~10分钟即可杀死。
1.流行病学
银黑狐钩端螺旋体常呈地方性爆发或散发,死亡率达90%~100%。自然条件下,银黑狐和北极狐对本病易感。传染源是啮齿类特别是鼠类,家畜也是传染源,特别是猪,因为猪的钩端螺旋体症状轻微,多为隐性传染,长期带菌,不断向外排出,污染环境。带菌动物由尿向外排出钩端螺旋体,肉食动物达500天以上,家畜达120天以上。狐吞食了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或直接食用患本病的家畜肉或器官而引起地方性流行,伴有高度死亡率。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本病易发于7~10月份。其地方性流行特点是在发病5~10天内使大量狐发病后平息,以后经5~10天以上又重复出现。一般不波及整个狐群。多数狐经轻微过后产生坚强免疫,不再重复感染。
2.临床症状
主要分为超急性、急性、慢性三种。超急性发生在地方流行的初期。病狐突然拒食、呕吐、下泻,精神沉郁,心跳加快,达每分钟105~180次,呼吸加快,每分钟70~80次。很少发生黄疸。经12~24小时,口吐白沫发生痉挛而死亡。没有康复的病例。
急性发生时,病狐食欲突然废绝,呕吐、下泻。长久躺卧,消瘦,精神沉郁,行步缓慢。出现显著黄疸。肛门括约肌松弛。尿频、尿急、尿色黄红。频死期伴有背、颈和四肢肌肉痉挛性收缩。强烈流涎,口唇周围有泡沫样液体,最后窒息而死亡,病程持续2~3天,很少康复。
慢性病例多由急性和亚急性转变而来。在食欲正常的情况下出现进行性消瘦、虚弱、贫血、定期下痢等症状。经过2~3个月,在显著衰竭情况下死亡。
3.诊断本病
超急性和急性病例症状明显,结合流行病学不难诊断,但确诊还需实验室进一步诊断。本病与沙门氏菌病和巴氏杆菌病区别诊断。本病的显著特点是黄疸,体温在整个病程中变化不大其地方性爆发在7~10月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最后结合实验室诊断即可鉴别诊断。
4.治疗
早期用抗钩端螺旋体血清进行特异性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一般注射一次,个别情况下不好转时,可进行2~3次注射。皮下注射血清用量:成年银黑狐、北极狐为25~30ml、1~3月龄仔狐为5ml,3~6月龄为10ml。
对症治疗推荐用药:泻剂、强心剂,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肌肉注射链霉素等。
5.防制措施
严把饲料质量关,对所有肉类进行严格检验。
发现可疑饲料煮熟后饲喂。用水安全,饮具每5天涮洗,消毒,防止啮齿类动物污染饲料和水源,定期灭鼠和消毒。对病兽坚决隔离,淘汰,不得中途放进狐场。
(七)狐阴道加德纳氏菌病
加德纳氏菌病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人、畜及毛皮兽共患的细菌性传染病。狐、貉等毛皮兽易感本病,给养狐业造成很大危害。
1.流行病学
本病过去在我国养殖业中没有记载,是近年从国外引进种狐时带入的,其病原体为加德纳氏菌。目前,在我国各地养狐场中广泛流行,危害极大。流行途径主要是通过种狐的交配传染。也可通过接触传染,如通过狐场工具(抓狐钳、手套等)和饮食具传染。患病动物的尿、粪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也是传染途径之一。
2.临床症状
银黑狐、北极狐感染加德纳氏菌后,主要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母狐出现阴道炎、子宫颈炎、子宫炎、卵巢囊肿、肾周脓肿等症,因此造成空怀和流产。病情严重者,表现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狐卧在笼内一角,其典型特征是尿血,后期体温升高,肝脏变性、黄染,肾肿大,最后败血而死。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初诊。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春季性兴奋期发生,成年狐发病率高于幼龄种狐。公狐发病,引起包皮炎和前列腺炎等。表现食欲减退,消瘦,性欲减退或丧失交配能力,个别公狐发生睾丸炎和关节炎。
4.防治
本病用氯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均可治疗。用氯霉素每天3次,每次1片,连续投药12天。为了防止抗药性,中间可停喂1天。
为预防本病,从外面引入狐时一定要检疫,另外,要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狐的抗病能力。最好的办法是用加德纳氏菌病疫苗接种,即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生产的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疫苗,对检疫为阴性的狐,进行肌肉注射,每头1毫升,免疫期6个月。应该注意的是,检疫为阳性的狐,因已经感染加德纳氏菌病,此时注射疫苗无效,因为注射的疫苗会被病狐体内的抗体所中和。已感染本病的狐,如果需要做种用时,需要用药物治疗,即喂氯霉素12天,杀死体内加德纳氏病菌,经过1个月,待自身抗体消失后再注射疫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