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实验室常用检测项目包括三类:1、自身抗体,2、常规检查,包括一般免疫功能、三大常规, 3、组织器官特异性功能指标。其中最主要的是各种自身抗体:
一、抗细胞核抗体
抗核抗体(ANA):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检测指标,对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敏感性几乎为100%。但其特异性差,因此,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ANA的检测方法主要是以HEP-2细胞和鼠的肝组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其最大优势就是除了能够判断血清中是否存在自身抗体及其滴度,而且能够对自身抗体进行初步分类,这对于区分疾病有一定意义。如均质型可能是SLE或药物性狼疮等;核仁型可能是硬皮病;核膜型和多核点型可能是PBC;着丝点型可能是硬皮病的局限型,也可能是PBC;颗粒型则可能是各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当然,这只是根据经验作出的初步判断,尚不能做出定论。ANA只能作为筛选实验,阳性时,一定要进行下一步的实验检测。
临床实验室
抗dsDNA抗体:该抗体可能是ANA中的均质型或是ANA阴性。最近研究发现,也可能是颗粒型或核仁型。其靶抗原为dsDNA,是SLE的特异性指标,特异性可达95%以上,已被列入SLE的诊断标准之一。而且,该抗体会在SLE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几年就呈现阳性,因此,可以作为SLE的早期预测指标。但该抗体诊断的敏感性较低,多见于活动期的SLE,阳性率为70%-90%,因此,阴性时并不能排除SLE。目前已经明确,该抗体参与SLE的发病。
抗Sm抗体:该抗体是ANA中的粗颗粒型,通常伴随抗U1RNP抗体而出现,基本不单独出现。靶抗原为snRNP,亦是SLE的特异性指标,特异性可达99%,而且能够反映疾病的活动度,另外,也可以作为SLE的早期预测指标。该抗体敏感性更低,阳性率约为20%。阴性时也不能排除SLE。
抗U1RNP抗体:该抗体是ANA中的粗颗粒型,靶抗原为核糖核蛋白。是混合结缔组织病(即SHARP综合征)较为特异的抗体,是该病的诊断指标之一。但该抗体也可出现于SLE、干燥综合症等类风湿性结缔组织病。
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此两种抗体是ANA中的细颗粒型,但在IIF检测中也常为阴性。靶抗原分别是60和58KD的SSA蛋白和48KD的SSB蛋白。此两种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指标之一。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阳性率可达到88%-96%和71%-87%。此外,亦可以出现于RA、SLE、新生儿狼疮伴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PBC等。 临床实验室
抗核点抗体:分少核点型(1-5)和多核点型(5-20),前者靶抗原是p80盘曲蛋白,后者靶抗原是Sp100和PML。少核点型多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也可见于SLE和PBC等。多核点型常与AMA并存,多见于PBC,特别是对于AMA阴性的PBC患者更有临床意义。
抗核膜抗体:又称抗核周因子抗体,靶抗原是核孔复合物(包括gp210和核孔蛋白p62)和板层素B受体。该抗体在PBC中亦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此外抗板层素B受体抗体也可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抗磷脂综合征及SLE等。抗gp210抗体和核孔蛋白p62抗体对于判断PBC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前者阳性常提示PBC有向肝衰竭发展的危险性。
抗着丝点抗体:其靶抗原是着丝点蛋白CENP-A、CENP-B和CENP-C。该抗体与硬皮病局限型密切相关,患者常表现为CREST综合征,即钙化症、雷诺现象、食管运动障碍、硬指(趾)症及毛细血管扩张。该抗体在PBC中亦较为常见,可以为PBC提供预后信息。此外,该抗体还见于SLE等疾病。
抗SCL-70抗体:该抗体是ANA中的核仁型,其靶抗原是拓扑异构酶Ⅰ。该抗体是硬皮病弥漫型较为特异的抗体,并常预示着预后不良。此外该抗体也可出现与多发性肌炎、IgA肾病等患者。
抗原纤维蛋白抗体、抗PM-SCL抗体和抗RNA多聚酶抗体:此三者抗体均多为ANA中的核仁型。抗原纤维蛋白抗体的靶抗原是U3nRNP,抗PM-SCL抗体的靶抗原是核仁中的颗粒成分,抗RNA多聚酶抗体是RNA多聚酶Ⅰ和Ⅲ。此三种抗体在硬皮病中亦较为常见,亦可见于多发性肌炎等疾病。
临床实验室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其靶抗原是参与DNA复制的一种辅助蛋白。是SLE的特异性抗体,但敏感性很低,在平时检测中很少见,也很少见于其他疾病。
此外还有抗中心粒抗体、抗纺锤体抗体、抗核仁形成中心抗体、抗Ku抗体、抗Mi1及Mi2抗体、抗分离带抗体等等,但这些抗体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或尚缺乏特异性。
二、抗细胞浆
一共得到5,10,15,20,25,30,35,50,55,60,65,70,75,80,85。即15种币值。应答时间:2021-08-0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不孕是指母兔不能受胎,此病在生产实践中较为常见。造成家兔不孕症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母兔因素
营养性不孕:家兔机体缺乏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缺乏糖和蛋白质时会出现营养不良,整个机体的能量和代谢受到障碍而造成不孕。
维生素不足和缺乏引起的不孕:影响机体蛋白质的合成,造成生长发育停滞、子宫黏膜上皮变性,使母兔不出现排卵和发情;可使子宫收缩机能减弱,排卵遭到破坏,从而长期不发情引起不孕;可使钙磷代谢发生异常而引起不孕;可引起妊娠中断、死胎、弱胎和隐性流产,长期缺乏可使卵巢和子宫黏膜发生变性,造成经久性不孕。
钙磷等矿物质不足性不孕:钙磷等矿物质不足时,可使各器官发生障碍,尤其生殖器官的机能障碍导致不孕。
过肥造成不孕:长期饲喂过多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饲料,并且运动量不足时,可使母兔过肥,使卵巢和输卵管脂肪沉积,卵泡上皮变性而造成不发情或虽发情但屡配不孕。
环境性不孕:生殖系统与日照、湿度、气温、饲料成分的变化和其他外界因素有密切关系,当光照不足或环境突变时,可造成母兔不发情、不孕。
配种和技术性不孕:主要是由于人工授精技术不熟练,错过配种机会而导致的不孕。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引起的不孕:即先天性不孕,如生殖器官畸形、阴道闭索或尿道瓣过度发育、子宫发育不全缺少子宫颈、角等。
生殖器官疾病引起的不孕:输卵管机能不全、卵巢炎、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炎、子宫蓄脓、阴道和阴部的炎症。
某些传染病性疾病引起的不孕:如梅毒、李氏杆菌、结核病。 (2)公兔因素
营养性不孕:由于饲料的摄入量不足,而使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也减少造成不孕。
环境性不孕:变换环境或外界的干扰,可引起性欲的反应性抑制。
疾病性不孕:如梅毒、隐睾、睾丸萎缩、睾丸炎、副睾丸炎、尿道炎等可引起性欲缺乏、交配困难、精液品质不良引起的不孕。
人工授精技术性不孕:人工授精时,对精子的处理不当或人工授精技术应用不熟练造成的不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