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每隔8小时吃一次。
如果服药为“一日三次”,应每隔8小时服一次;若一日两次,应每隔12小时服一次。考虑到多数人的作息习惯,一日三次可以安排在早上7点,下午2点—3点,晚上10点;一日两次则应该安排在早上7点和晚上7点。
扩展资料:
吃药注意事项
用水送服
果汁、牛奶、豆浆、茶水等,虽然都是液态,却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研究发现,有近50种药物会与果汁发生反应。服药最好用温白水,以保证药效和用药安全。
不要掰开
药物有多种剂型,其中缓释片(胶囊)、控释片(胶囊)、肠溶片(胶囊)等都是不可以掰开或碾碎服用的。这些剂型的药物都加有特殊的辅料和包裹材料,在体内有其固定的释放速度或释放地点,一旦破坏其完整性,则无此作用,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只有当药片中央有切痕的才可以掰开服用,若没有最好不要掰开服用。
参考资料:人民网-中医提醒:生活中常见的服药错误认知
喝中药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相比西药而言,中药的危害性或许会更低一些,因为中药材都是性情比较温和的,除了见效比西药慢之外,在治疗效果等方面与西药不相上下。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中国人似乎更喜欢开始用中药治疗疾病了,毕竟中医已经在中国发展了数千年。那么,中药凉了喝会怎么样?找到喝药的“黄金时机”
服用西药最常见的是“一天三次”,参照一天三餐的标准就容易掌握了而服用中药则往往是一剂药“一天两次”,怎么喝?
楼步青说,将一剂中药煎煮2次的药液混合,分别于早晚服用,是为“一天两次”的正解。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最佳。不过,如果上班时间紧凑,也可以将服药时间调整至早晨和晚上。
不同药性的中药,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一般而言,治疗虚症和肠胃病的,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大便的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和夜间服食)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而治疗外感疾病和头面部疾病的中药,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为佳。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喝药不一定“趁热”
“趁热喝!”是大部分人喝中药时的习惯。楼步青说,其实,喝药不一定要“趁热”。
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于服用中药的温度非常讲究。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而丸、散一类的中成药也应该以温开水送服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药,则应该“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楼步青说,市民在喝中药时,除了医生有特殊提示外,基本上掌握“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就可以了。
中药忌口须知
所谓“医食同源”,广东人习惯于用饮食调理健康。换个角度,在服用中药时,饮食上也应相应注意一些宜忌,以利药效。
有的人认为生病了就应该多给予补养,其实服用中药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而生冷、粘腻、腥臭、不易消化以及有特殊刺激性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不过,对于一些慢性病患,如果长时间“忌口”,禁食的种类较多,营养摄入会不平衡,反而不利于增强免疫力。因此,应
您好!喝中药和三餐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一般来说,以补为主的汤剂可以在饭前服用,以泻为主的汤剂在饭后服用。时间都是间隔30分钟到1小时。
如果胃纳正常,那么可以偏于饭前服用,如果胃纳差,则多选择在饭后服用。
您的情况是长包,可能涉及使用以泻为主的汤剂,因此,尽量在饭后30至1小时内服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