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换算是1华氏度=-17.2222222摄氏度。
摄氏温度,冰点时温度为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
而华氏温度把冰点温度定为32华氏度,沸点为212华氏度。
所以1摄氏度(1等份)等于9/5华氏度,则,根据冰点温度能得到。
摄氏温度(C)与华氏温度(F)的换算式是:C = 5×(F- 32)/9,F = 9×C /5+32。
1℃ =(9×1 /5+32)℉=33.8℉。
式中F-华氏温度,C-摄氏温度。
使用情况
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其他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和国际实用温标。
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根据某个可观察现象(如水银柱的膨胀),按照几种任意标度之一所测得的冷热程度。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的换算关系为:华氏度(℉)=32+摄氏度(℃)×1.8,摄氏度(℃)=(华氏度(℉)-32)÷1.8。
实际上华氏1度就代表零下17.2222摄氏度,1摄氏度=33.8华氏度,一般来说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有一个换算公式,就是摄氏度=(华氏度-32)&pide;1.8。
还有一种更为简单直白的理解方式就是在标准大气压之下,水的沸点在100摄氏度,等同于212华氏度,等分为180份,最终一份也就代表着一华氏度,即为1F°。
而华氏度转换为摄氏度也存在一个固定的公式,为华氏度=摄氏度*1.8+32,也就是说如果是300华氏度,经过公式计算后就能得到它等于148.89摄氏度的结论。
华氏度运用的并不广泛,摄氏度从18世纪发明以来都是国际上大部分国家的主流热量单位,而华氏度只有美国、巴哈马、伯利兹、帕劳以及英属开曼群岛等地区和国家使用。
1摄氏度=33.8华氏度;华氏度 = 32°F+ 摄氏度 × 1.8;摄氏度 = (华氏度 - 32°F) ÷ 1.8。
比如以下换算:
0°C=32°F
10°C=50°F
20°C=68°F
30°C=86°F
40°C=104°F
摄氏度来源
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Anders Celsius,1701-1744)在1742年创立温标时,为了避免测量低温时出现负值,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记为0度,把冰水记为100度,当时没有°C符号。这个规定和现行的摄氏温标刚好相反,在使用中,人们感到很不方便。
后来的一些科学家,将其改为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定为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度,其间分成100等分,1等分为1度。其中著名博物学家林奈也使用了这种把刻度颠倒过来的温度表,并在信中宣称:“我是第一个设计以冰点为零度,以沸点为一百度的温度表的。”但这种说法得不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认可,这种温标曾经被称为摄氏温标(又叫百分温标)。
现在为了计算方便,将1K=1°C。为了纪念和表彰安德斯·摄尔修斯的贡献,1954年的第十届国际度量衡大会特别将此温标命名为“摄氏温标”,用他的姓氏的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