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想进三甲心内,如果是男性的话,胜算还是很大的,但如果是女性的话,遇见男性竞争者的话胜算都不大;如果想进医科(医药)大学教书的话,男女博士基本上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是硕士,想进大学教书,基本上没有可能。
心内科研究生注意:
临床医学专业的,其实不管是在西医医院,还是中医医院,都是比较吃香的。希望大家不要对中医医院抱有看法,也不要以为中医只会开中药,其实,像我们作为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生,中医、西医都是要学习的,在患者的治疗方案上也是中西医都用的
神经内科适合一些。心内科风险大,工作忙,夜班就别想睡个好觉,虽然说现在心内科比较有前途,因为有了介入治疗工作量会更大,而且介入治疗对医生身体也有损害,整天在射线下,要一直监控自己的白细胞水平,也很累啊。神经内科现在的发现前景也是很好的,现在越来越多的神经内科的研究也都在发展中,但是还是要看你以后准备在什么医院工作了,如果是小医院,可能神经内科这个科室都是没有的,到时即使你是研究生出来还是要轮转到其他科室去的,如果是大医院的话到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最后还是要根据你自己的兴趣跟特长还有其他具体情况来定啦。丁香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位妙龄女子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她刚好倒在了一堆心内科医生面前,但从今以后,该女子应当把自己的身体健康重视起来,要不然下一次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
说到猝死,很多人会把它理解为「过劳死」,认为是由于过度疲劳导致死亡,但其实过劳死只是猝死的一种,结合题主形容该女子为「妙龄」女子,可能工作压力比较大,丁香医生就给大家讲讲「过劳死」。
一、过劳死是猝死的一种
过劳死,最早是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很像,当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和竞争压力急剧增大,出现了许多因过度劳累而死亡的案例。
因此媒体率先提出了「过労死(Karoshi)」这个概念。
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对此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国法学泰斗,参与起草劳动法的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关怀教授,曾经对此定义为:
过劳死,是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规定,强制劳动者承担过量的繁重劳动,侵犯其休息权,任意加班加点,或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安全与卫生的规定,而致劳动者死亡。
很遗憾,过劳死至今仍未能写入我国劳动法中。
二、哪些人容易过劳死?
日本在这方面有着完善的法律,给了我们很多现成的答案。在 2001 年日本厚生劳动省修改并发布的《关于脑血管疾病与虚血性心脏疾病(负伤引起的除外)的认定标准》中,对过劳死进行了详细的定义。
1. 长时间的疲劳积蓄,导致脑、心脏疾病暴发。
2.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具体认定为:
发病前 1 个月内,工作时间外加班大约超过 100 小时;
发病前 2 个月至 6 个月之间,工作时间外加班每月平均大约超过 80 小时。
3. 特定劳动状态导致的身体损害,具体解释为:
不规律的工作;
受限制时间过长的工作;
出差过多的工作;
轮班值班及深夜的工作;
工作环境存在湿度大、噪音强、时差等因素;
标明需伴随着精神上紧张(心理紧张)的工作。
三、如何预防过劳死?
日本的法律同样也给出了详细的措施。2006 年新修版的《防止过重劳动引起健康损害的综合对策》中提出:
1. 削减在劳动时间外、节假日的劳动时间。
该项政策规定,企业要严格遵照《劳动基准法》第 36 条规定,控制加班时间,努力将月加班时间控制在 45 个小时之内
2. 促进带薪年休制的施行。
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确保员工进行年休。
3. 进行劳动者健康管理。
企业必须确保劳动者 1 年进行 1 次定期健康检查,对经常从事深夜劳动的劳动者还必须每 6 个月实施一次特定业务从业者的健康检查。发现问题要听从医生的保健指导和建议等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
不要觉得自己身体好就是万无一失的。
北大人民医院心内科的郭继鸿教授在针对中国心源性猝死的防治中评述道:
最近一项猝死人群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仅有 1/3 的猝死罹难者生前被医学确定为猝死高危者。
还有 1/3 猝死患者生前也就过医,也检测出一定的异常,但仅仅是低危或中危患者。
另有 1/3 的猝死患者,生前无任何不适而从未就医,猝死是其突发事件。
这项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当今医学对心源性猝死的认识水平,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仍十分肤浅。
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尽量保护好自己,即使「不幸」生存在超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也要尽量抓紧每一分可以休息的时间。
人生三愿,无非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丁香医生希望每个人都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主动休息、积极运动、保持愉快、多看丁香医生头条号,还有,别忘了点赞。
专家:莫然丨心外科住院医师,丁香医生优秀作者;编辑:李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