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骨”:chuí gǔ
“砧骨”:zhēn gǔ
“镫骨”:dèng gǔ
1、“锤骨”
【解释】:内耳听骨之一,形状像锤子,跟鼓膜相连,能把声音的振动传给砧骨和镫骨;五指骨。
【造句】:
(1)文中报告二例镫骨耳硬化症同时伴有锤骨韧带骨化病例.
(2)震波由人体最小的骨骼继续传递,它们分别是锤骨、砧骨和镫骨。
(3)结果:病灶侵及鼓膜、鼓岬、砧锤骨、镫骨及周围,均呈板障型乳突,无并发胆脂瘤。
(4)同时也要注意处理锤骨时的位置以及检查锤骨的最短过程。
(5)三维CT能生动地显示锤骨、砧骨的立体形态及空间关系.
2、“砧骨”
【解释】哺乳动物耳中三个小骨链的中间一个。
【造句】:
(1) 充分暴露外半规管轮廓和砧骨窝,保持骨性外耳道后壁的完整。
(2)中耳外伤时,砧骨是最容易受侵及的听骨.
(3)震波由人体最小的骨骼继续传递,它们分别是锤骨、砧骨和镫骨。
(4)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砧骨窝、鼓索隆起、茎突隆起、面神经隐窝、鼓室窦、岬小桥、外耳道上棘等结构进行观察。
(5)三维CT能生动地显示锤骨、砧骨的立体形态及空间关系.
3、“镫骨”
【解释】: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外面跟砧骨相连,里面的一端跟内耳相连。
【造句】:
(1)以前我们用直柱状活塞型人工镫骨作人工镫骨安装术,发现这种人工镫骨因经不起鼓室压力的较大变化而产生一些并发症,影响远期效果.
(2)结论镫骨足板的后下象限可能为足板开窗的最佳位置。
(3)文中报告二例镫骨耳硬化症同时伴有锤骨韧带骨化病例.
(4)在怀孕期镫骨固定可能迅速发展.
(5)声导抗鼓室图全部正常,45耳镫骨肌反射消失,仅1耳引出且反射阈升高。
目录1 拼音2 简介3 鼓室4 鼓室由六壁围成 4.1 外侧壁称为鼓膜壁4.2 上壁为盖壁4.3 下壁为颈静脉壁4.4 前壁为颈动脉壁4.5 后壁称乳突壁4.6 内侧壁称为迷路壁 5 听小骨 5.1 鼓膜张肌5.2 镫骨肌 6 咽鼓管7 乳突气房8 听骨链的运动9 中耳肌反射10 咽鼓管的功能 10.1 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10.2 引流中耳的分泌物10.3 阻声作用 1 拼音zhōng ěr
2 简介中耳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由鼓室、咽鼓管和乳突气房三部构成。
3 鼓室鼓室是颞骨内的一个不规则的腔隙,位于鼓膜和内耳外侧壁之间,内含空气,并有听小骨、韧带、肌和血管神经等结构。鼓室各壁及内含结构均覆有粘膜,并形成一些粘膜襞和隐窝,如:锤骨前、后襞,砧骨襞、镫骨襞,鼓索襞和鼓膜前、后、上隐窝。鼓室粘膜与咽鼓管和乳突小房内的粘膜相延续。鼓室上下径及前后径各约15mm,横径在上部约为6mm,下部约为4mm,鼓室容积约1~2ml。
4 鼓室由六壁围成4.1 外侧壁称为鼓膜壁大部分为鼓膜所形成。鼓室与鼓膜同高的部分为鼓室本部鼓膜以上的空间称为鼓室上隐窝,其外侧壁为骨性。
4.2 上壁为盖壁由鼓室盖构成,分隔鼓室与颅中窝。盖壁向后延伸形成乳突窦的上壁。
4.3 下壁为颈静脉壁
正对颈静脉窝,故与颈静脉上球相邻。此壁有时呈先天性缺损。
4.4 前壁为颈动脉壁其上部有两个小管的开口,上方的是鼓膜张肌半管口,被鼓膜张肌的止端腱所占据下方者为咽鼓管鼓室口。前壁下部以一薄骨板与颈动脉管相隔,此骨板有时不完整。
4.5 后壁称乳突壁其上份有乳突窦入口,向后通入乳突窦。乳突窦入口的底部有砧骨窝,砧骨短脚位于其内。乳突窦入口的下方约平前庭窗高度处有锥隆起,内藏镫骨肌。
4.6 内侧壁称为迷路壁即内耳的外侧壁。
内侧壁中部隆起,称为岬,岬的后上方有约3mm2的卵圆形孔,称为前庭窗,长径居水平位,被镫骨底所占据。岬的后下方有2mm2的圆形孔,称为蜗窗,由第二鼓膜封闭。前庭窗上方稍后有面神经管水平部的凸起,称为面神经管凸,此管骨壁可部分缺如。管呈弓形凸弯向鼓室后壁。此凸后上方还有由外半规管形成的外半规管凸,此凸后延至乳突窦入口处的内侧壁,前庭窗的前上方有一弯曲向外的骨突,名为匙突,鼓膜张肌的止端腱绕过此突转向外而止于锤骨柄。
5 听小骨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锤骨形如鼓锤。长约8mm。有锤骨头、锤骨颈、锤骨柄、外侧突和前突。砧骨形如双根磨牙,长约7mm,有一砧骨体及长、短两脚。镫骨形似马镫,有镫骨头、前后两脚及镫骨底头底高3.4mm左右。锤骨以其柄和外侧突附着于鼓膜锤骨头和砧骨体突入鼓室上隐窝,彼此相接构成鞍状的砧锤关节。砧骨长脚与锤骨柄平行下降,其末端接镫骨头构成球窝型的砧镫关节。镫骨底则由镫骨环韧带连接于前庭窗周缘。三块听小骨如此相互连接成一曲折的听骨链。当声波冲击鼓膜时,借听骨链的杠杆作用,通过镫骨底经前庭窗将振动传至内耳。除镫骨环韧带外,还有几个韧带将听小骨固定于鼓室壁,它们是锤骨上韧带、锤骨前韧带、锤骨外侧韧带、砧骨上韧带和砧骨后韧带等。听小骨肌有两块。
5.1 鼓膜张肌藏于鼓膜张肌半管内,止腱绕匙突成直角转向外侧,止于锤骨柄上端,由下颌神经的分支支配。此肌收缩时向内牵鼓膜,而使之紧张,同时使镫骨底向前庭窗压进。
5.2 镫骨肌位于锥隆起内,止腱从锥隆起的尖端穿出,于镫骨头后方止于其后脚,由面神经的分支支配,收缩时外牵镫骨底前端,并使鼓膜松弛。两肌共同协调动作,可适应各种声音的传导,并能调节到达内耳的声波振辐,以保护耳。临床病例观察中证实: 当面神经在发出镫骨肌支前受到损伤或切断镫骨肌腱时,病人则出现听觉过敏或音响恐怖症状。
6 咽鼓管咽鼓管是沟通鼓室与咽腔鼻部的管道,长约3.5~4.0cm,以鼓室口起始于鼓室的前壁,斜向内前下,以咽口连通咽腔鼻部的侧壁。在成人,鼓室口约高于咽口2. 0~2.5cm,管的后外侧1/3以颞骨的咽鼓管半管为基础,称为咽鼓管骨部管的前内侧2/3以软骨为支架,称为咽鼓管软骨部但其前下分无软骨,而代之以结缔组织,两部交界处叫咽鼓管峡,是管的最窄处,咽鼓管壁内衬有带纤毛的粘膜,与鼓室及咽部的粘膜相移行。纤毛的运动方向朝向咽腔鼻部,故中耳分泌物可经此管排至咽部软骨部的粘膜有皱襞,起阻止咽部液体进入中耳的活瓣作用。咽鼓管软骨部经常闭合,当吞咽或呵欠时,由于咽肌和腭肌的牵拉而间断地开放,借以平衡鼓室内外的气压。小儿的咽鼓管较短而平,管腔较大,故鼻与咽部的感染易于通过此管侵入鼓室。
7 乳突气房乳突气房是颞骨乳突内许多互相连通的含气小腔。前上部的一个较大气房,称为乳突窦 (又称鼓窦或鼓房)。窦向前借乳突窦入口通鼓室上隐窝后壁邻接乙状沟之骨板后下方通乳突小房顶部以鼓室盖向后延伸的乳突窦盖与颅中窝分隔内侧壁有外半规管凸和面神经管凸外侧壁正对耳甲艇深处的外耳道上三角,成人壁厚1.0~1.5cm。乳突窦在出生时即已发育完成,但位置较高而浅乳突小房2岁时开始发育,气化程度有年龄及个体的差异。乳突小房可分为三型: 发育良好的气化型,受到障碍、发育不良的板障型,完全无气化的坚实型。发育良好的气房并不局限于乳突内,迷路周围、颞鳞、颧突根部、乙状窦周围、巖部尖端、咽鼓管周围,甚至茎突之内均可出现气房。
8 听骨链的运动声能从中耳传至内耳耳蜗段的传输路径中,由锤骨、砧骨和镫骨构成的听骨链可被看成是一个杠杆系统。鼓膜首先使锤骨柄运动,接着,带动砧骨长脚和砧骨柄一起运动因为锤砧关节本质上是固定的,相反,砧镫关节却是灵活的。由于镫骨的后下缘是固定的,鼓膜的运动导致它在卵圆窗内外摇动。
在声强从100到110 dB时,听骨链的振动模式发生变化,即在声强较低时镫骨底板围绕它的短轴旋转,声强较高时则围绕长轴转动。这种变化导致通过中耳的强声传输的效能降低,这种机制很可能发挥一种保护性作用。
有趣的是,振动模式的改变发生在不适阈处,这表明由过强的声音导致的躯体感觉很可能是中耳的骨骼和肌腱感受器感知听小骨振动的变化所致。
9 中耳肌反射
在灵长类动物,镫骨肌附着在镫骨上并且由面神经的镫骨肌支所支配,它在强声 *** 下反应性收缩。而对附着于锤骨的鼓膜张肌由三叉神经所支配。在猫、兔子和豚鼠等实验动物身上,两块肌肉都对强声 *** 有反射性收缩。
然而,鼓膜张肌的阈值通常比镫骨肌的阈值高。由听神经的传入神经纤维、蜗腹侧核神经元、上橄榄体内侧神经元和面运动神经元构成的四神经元反射弧组成了兔子的镫骨肌反射通路。
鼓膜张肌的反射弧的有点不同,因为它还包括外侧丘系的腹侧核神经元。声反射的临床异常主要涉及到低位脑干水平的病变。
中耳肌的功能除支持和固定听骨链外,还能通过产生的声反射活动保护内耳细胞不受到过分暴露到过度暴露噪声的伤害。例如,贝尔麻痹是一种镫骨肌完全 *** 疾病,这类患者受噪声的影响后出现了比有正常镫骨肌反射耳更大的阈移。
中耳肌还有减弱低频掩蔽声以减少对听觉功能的干扰,如减弱了咀嚼和其他面部及躯体运动过程中肌肉收缩所产生的低频声,从而保持对外界高频声音的敏感性。发声前肌肉收缩产生的低频减弱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10 咽鼓管的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咽鼓管是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唯一通道,平时处于微微闭合状态,在吞咽、打哈欠或者打喷嚏时会瞬间开放。它的主要功能有:
10.1 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当鼓室内压力与外界大气压平衡时,有利于鼓膜和听骨链的振动,声音传入到中耳的顺应性最好;
10.2 引流中耳的分泌物
鼓室粘膜和咽鼓管粘膜中的杯状细胞与粘液腺分泌的粘液,借助咽鼓管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向鼻咽部排出;
10.3 阻声作用镫骨拼音: deng gu
镫骨解释: 听骨之一,形状象马镫,外面跟砧骨相连,里面的一端跟内耳相连。
镫骨造句: 1、震波由人体最小的骨骼继续传递,它们分别是锤骨、砧骨和镫骨。
2、在行镫骨手术或鼓室成形术时,很可能损伤这类异位的面神经。
3、中耳骨是由锤骨、砧骨和镫骨这三块独立的骨骼组成,这种结构与其他任何纲目的动物都有所不同 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都只有单个耳骨,而鱼类则没有。
4、而镫骨则敲击卵圆窗,这层薄膜是通往内耳中充满液体的小室的起点。
5、不过,还要数百万年后,镫骨才会在适合陆生的鼓膜耳朵中,担任我们所熟悉的任务。
6、镫骨与周围重要结构之间的空间狭小,尤其是与面神经、水平半规管距离小。
7、而在这些仍是水生的四足动物身上,这块镫骨显然只是颅骨构造的一部份。
8、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到锤骨和砧骨具有滋养动脉和粘膜动脉,而镫骨只由粘膜动脉供应。
9、目的 探讨镫骨手术治疗耳硬化症的最佳术式,提高治疗效果。
10、例如,成年人大腿上的股四头肌常有2千克重,而耳朵里的镫骨肌长不足0.2厘米,轻得可怜,然而,它却有调节音响的作用。
11、镫骨后弓相当于鼓阶的前界。
12、目的研究听骨韧带、肌腱硬化和切除以及人工镫骨置换对声音传导的影响。
13、对先证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实施了左耳的人工镫骨安装手术。
14、目的研究经人工耳蜗引出的声诱发的镫骨肌反射阈确定人工耳蜗植入者开机状态下的最大舒适阈值。
15、声镫骨肌反射具有客观、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快捷、检查费用低廉等优点。
16、镫骨底板活动患者外耳道、中耳重建术后听力改善明显。
17、轻度或无耳聋者行镫骨肌反射测试,有助于面瘫的定位诊断和估计预后。
18、结果 病灶侵及鼓膜、鼓岬、砧锤骨、镫骨及周围,均呈板障型乳突,无并发胆脂瘤。
19、在发病后4周内镫骨肌反射出现,则可能于24周内恢复;
20、MPR对镫骨的显示优于其它成像方法;
21、镫骨肌反射引不出;
22、我们建议耳蜗植入手术期间拒绝使用挥发性 *** 用于测定镫骨肌反射阈值。
23、目的探讨不同材料的镫骨赝复体对镫骨置换术后听力效果的影响。
24、结论镫骨足板的后下象限可能为足板开窗的最佳位置。
25、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在治疗耳硬化病中的疗效,探讨影响人工镫骨手术疗效的因素。
26、声导抗鼓室图全部正常,45耳镫骨肌反射消失,仅1耳引出且反射阈升高。
27、镫骨肌声反射(AR)引不出或AR阈值升高。
28、结果 中耳积液导致鼓膜凸和镫骨底板的振幅减少,使得传入内耳的能量减弱,导致听力损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