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术文件方面的准备。技术文件(如产品和零件的图纸、装配系统图、毛坯和零件的工艺规程、材料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等)是计划和组织生产活动的重要依据:新的或经过修改的技术文件,应当根据生产作业计划的进度,提前发送到有关的生产管理科室、车间和班组,以便有关部门安排生产作业计划和事先熟悉技术文件的要求,做好准备。
(2)原材料和外协件的准备。要进行生产,必须具备品种齐全、质量合格、数量合适的各种原料、材料和外协件等。这些物资由物资供应部门根据生产计划编制物资供应计划并进行必要的订货和采购,由于生产任务的变动,或由于物资供应计划在执行中的变化,生产部门在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必须同物资供应部门配合,对一些主要原材料、外协件的储备量和供应进度进行检查。物资供应部门要千方百计满足生产的需要,生产管理部门则要根据物资的实际储备和供应情况,及时对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避免发生停工待料现象。
(3)机器设备的检修准备。机器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能不能正常运转,是保证完成生产作业计划的一个重要条件:生产管理部门在安排作业计划时,要按照设备修理计划的规定,提前为待修设备建立在制品储备,或者将生产任务安排在其他设备上进行,以便保证设备按期检修:机修部门要按照计划规定的检修期限,提前做好检查、配件等准备工作,按期把设备检修好。
(4)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工具、量具、夹具、模具等装备,是保证生产作业计划正常进行的重要物质条件。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要检查工艺装备的库存情况和保证程度:有的要及时申请外购,有的要工具部门及时设计和制造,有的则要检修和补充。
(5)人员方面的准备。由于生产任务和生产条件的变化,有时各工种之间会出现人员配备不平衡现象,这就要根据生产作业计划的安排,提前做好某些环节劳动组织的调整和人员的调配,保证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
(6)编制生产准备计划。生产准备计划要与生产作业计划衔接一致。在生产准备计划中,要明确规定各项准备工作的内容、要求、进度和执行单位。
1、生产操作开始前,操作人员按照生产指令单认真核对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及投料计算情况,准备好生产所需的有关技术文件和生产记录。
2、按生产指令领取有关物料,按中间产品交接程序办理手续。
3、检查所须物料检验报告单、合格证是否齐全,是否与生产指令相一致,无误后签收。
4、检查工艺卫生、设备状况。
5、对生产所用的设备、容器具等,在生产前用75%乙醇进行清洁、消毒。
6、检查无误后,挂工作状态标识牌,进行生产。
扩展资料:
车间生产有四个特点:
(1) 它是按照专业化原则形成的生产力诸要素的集结地。
(2) 它是介于厂部和生产班组之间的企业管理中间环节。
(3) 车间的产品一般是半成品 (成品车间除外) 或企业内部制品,而不是商品。
(4) 车间不是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单位,一般不直接对外发生经济联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