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抗生素
摘要:过度使用抗生素是现今临床医疗过程中极为普遍的现象。当今社会医学快速企业化、商品化及世俗化的时代,部分不当的行为已经扭曲了医学的意义。造成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从药品的出产到使用各个环节都存在的问题积累而形成。因此我们要想解决该迫在眉睫的事就应该从药品的根源出发开始各个环节加以控制,切不可单一的在某处做文章。因此,对不良使用抗生素的社会因素做些研究,以增强人们对该问题的警惕和关注,最终可以在我们的和谐社会里消除。
关键词:滥用 现象 抗生素 利益
正 文:
抗生素大家实际上不陌生了,严格意义上讲,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说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但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当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病毒微生物的药物它的种类是相当多的。大概可以分成十余种大类。在临床上常用的应该有一百多品种,比如我们常用的青霉素一类有很多的品种。头孢菌素、红霉素类也有很多种。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使用时针对不同的的疾病、人群、细菌等,所以应该按照不同的人群、疾病来予以适当地选用。
抗生素按它的定义讲,是在很低的浓度下面能够杀灭生命体,比如细菌和病毒。能够杀灭生命体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比如家里使用的消毒的东西也能杀灭生命体但只能叫消毒剂,这种消毒剂不能用在人体里面,只能用在体外的环境消毒使用。抗生素是在很低浓度下并且能够在人体里面使用的毒性比较低安全性比较高的药物。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杀灭感染我们的微生物,目的是把病原体杀灭,控制疾病,以最终治疗疾病。
在我国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合理之处,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的指导管理,滥用抗生素不仅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增加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更主要的是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难以预料的危害。据《今晚报》2007年8月28日最新报道,目前我国每天平均有6800多人因不合理用药而住院治疗,14%的人死于不合理用药。我国家庭中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屡见不鲜,对儿童的健康威胁日益严重,这是造成每年上万名儿童耳聋的罪魁祸首。[1]在我看来,过度用药比吃错药还要可恨。吃错药是病人相信了虚假广告“包治百病”的浮夸之词而自愿上当;过度用药则是医院有意为之,是医院和药商勾结起来为利益而罔故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观故意行为,客观上也是看病贵的主要原因。
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临床上基本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专业的医生都在使用抗生素,它的使用率是非常高,对于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的感染,寄生虫的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我们平常的很多疾病也确实属于感染性疾病,如普通的感冒,上呼吸道的感染,泌尿道的感染,皮肤的感染,但他们引起的感染原是不同的,上呼吸道80-90%是病毒感染,而泌尿道的是细菌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我们要用抗病毒的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就要用抗细菌的抗生素。在医院里抗生素的使用占总量的30-50%。其中一部分是需要使用的,另外一部分属于不合理使用。除了医院,老百姓的家里都会有抗生素存在,药店里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抗生素。在欧美的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10%左右。而我国最低的医院是占到30%,基层医院可能高达50%。
抗生素滥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药品销售途径的不合理
1.1广告效应
某些地方电视台受到利益的驱使,播出政府明文规定不可以广告手段宣传的药品,而且某些治疗乙肝,泌尿性病等广告已经泛滥成灾了,极大的影响着普通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原本因为身体一点点不适,过个三五天就好的,硬被他们的说成“有病”或者“你正处于亚健康”,不断说服健康的人相信自己病了,以便从中获利,同时,医生有意无意的成了制药企业在老百姓当中推广药品的工具。
1.2医生推波助澜
医学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医生都有自己专业方面的问题,抗生素是常用药专业性不如本专业那么强,这样就会存在误用或者滥用的情况。医生在行医过程中,除了获得更好的效益之外,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使疾病能够在短期内快速的得到医治,故而使用有效的抗生素,使病患以为是医生的医术有多么的高明,这种现象使普遍存在的各个医疗机构,可想而知带来的疾病隐患有多大。
1.3利益至上原则
由于处于社会初步发展阶段,国家的研究能力、原创能力不强,药品以仿制为主,众多的药厂都在生产抗生素或者同一种抗生素有上百家的药厂家生产,这样市场销售就可能存在恶性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出现。药物过时了,普通了,价格自然会受到市场的制约,降价使必然的,没有了利润但市场需求又大,停产固然可惜,于是通过药品的换名使之成为新药,在出售出来价格往往大涨甚至比原来的还要贵。那些黑心的制药企业竟用不合格的原材料生产药品,降低企业成本,全然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例如:美国经历了现代史上最大的一次药害事件。在1932年的一次药品悲剧中,有个生产商出售一种磺胺类药剂,把它溶解在一种和汽车防冻液化学成分相同的东西里。大约有100位孩子在事件中死亡。在这个事件之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得了管理药品安全的权限。[2]
2.医改带来的弊端
2.1医院发展靠自身
在国内96%的医院是公立医院,每年财政拨款仅占医院总收入的7%--8%,其余90%以上都要靠医院自己获取。政府制定的“以药养医”政策,使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院)必须依靠销售药品实现自己的生存,并且还要从药品的销售中获利,医务人员的收入也与开出药品价值的多少相联系医院需要生存。要供养职工,而财政补助资金甚至不足以支付医院退休人员的工资,医院的发展和运转资金必须靠医疗服务收费和卖药收益,在医疗服务价格不能较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医院和医生物质方面的需求变大了,医院必然会将药物收益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2.2体制管理缺乏透明度
由于管理体制缺乏透明度,不能有效的实施监管及权利的有效制约,各种关系网存在与医院内部,使得医生与干部之间存在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于种种地下“黑幕”只是争一眼闭一眼。医生收红包是医院里极为普遍的现象,根源在于医院管理体质的欠缺,使得某些医生大胆的收取不正当的利益。从长远来看,消除红包现象必须建设更多的医院,促进医院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医生之间的相互竞争。只有作为患者的消费者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医院不提供良好的服务就被市场淘汰出局的时候,医生收红包现象才可能自动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3.医生道德的参差不齐
3.1盲目追求效益
有些医生为了多提高效益,一种病用多种药。特别像是慢性病的病人,需要长时期服用药物,而且开药是处理慢性病诸多途径中比较简便的,对于那些诊疗水平有限的医生来说,可趋易避难。慢性病患者迫切希望自己早日康复,更要求医生开好药贵药。椐我所知,那种昂贵药材医生所获得的回扣越大,但如果是盲目的追求数量和昂贵药材,只为获得利益而不顾药物的种种不良反应的话,后果只能是患者承受更大的痛苦。
举例 如有些药物具有迟发性毒性,不良反应在停药多年以后出现,因而也难确认和忽视。例如:儿童的四环素牙,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止痛药引起的肾病,氯喹引起的视网膜病,大多是在用药多年以后出现的。 [3]
3.2医技水平有限
某些医生本身的水平有限,在加上最近实行的患者挑选自己的医生作为看病的准则。随着新药不断上市,药物信息量激增,大量的药物学及治疗学知识(尤其是新药知识)难以被医师全面掌握,部分医师仅凭个人有限的用药经验,忽略了药物的具体特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最终影响了为患者选择药物的正确性。这部分医生就面临着工作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而很盲目的开处方药,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举例:口服四环素类药物可引起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腹泻等,故口服每次量不宜大于0.5克,以减少胃肠道反应。而且长期应用可诱发耐药金葡萄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等的消化道,呼吸道和尿路感染,严重着可致败血症。[4]
4患者自身盲目用药
4.1药物过于迷信和依赖
大众的普遍信念是凡药必能治病或有益于健康,生病必需用药,也一定有药可治;用药总比不用好。信仰药物的程度受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教育、保健体制和医生的医疗行为的影响。人们服用药物是追求健康的一种最普遍的方式,开发新药物也从未停止过,似乎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一般来说,大众对药物效果的期望远比其实际作用大得多。希望疾病治愈是病人和医生的共同愿望,但急功近利、“病笃乱投医”导致滥投药物。 现在市售的抗生素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不重要的;很多是未经科学评价的、无效的,或者是有害的。它们的存在是因为有商业价值,而不是有益于大众的健康。
4.2对疾病的恐惧
人一旦生病了,就感到是件非常恐怖的事,许多人一心想一次性根治所的疾病,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事实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公半。患者对疾病治疗目标、期望值不科学。追求一早根治之目的出自人性的本能,谁都想健健康康的,但如果没有掌握好医疗之度,那么不但浪费了国家资源还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无法估计的后果。
典型案例:记者在医院曾经遇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入院后被查出患有胃癌,医生为老人进行剖腹探察,发现老人的肿瘤已经在腹腔广泛转移,已经没有手术的价值。但是,老人的家属却坚决要求手术、化疗,所有治疗肿瘤的手段都要上,一样也不能少。最后老人接受了手术和化疗,不到两个月时间,人全变了形,身体被活活拖垮,离开了人世。[5]
4.3不良用药行为
4.3.1 用药盲从心理:
由于新药、特药品种与日俱增,用药者难以分辨,极易导致其轻信媒体或公众宣传,或不正确使用非处方药物(OTC),或在非正规医疗机构用药,或中、西医盲目结合,以为中、西药“双管齐下”效果一定迅速,等等。这些都是盲目用药的表现,结果往往会给用药者带来身体和经济的双重损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4.3.2 不遵医嘱用药:
患者和患者家属习惯性服用抗生素治病。比如感冒了,按照医学的观点,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感染,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有些患者本身尚不具备读懂药品说明书的能力,对药品规格、剂量、用法、注意事项等不甚理解,造成错误用药;有的患者不论对症与否,自行购药,全然不清楚长期、大量使用某种药物将造成不良后果;有的患者治愈心切,随意自行加大剂量;有的不加选择地使用昂贵药物,误认为价格高药效就好;有的用药时间不够甚至漏服药物;有的药效暂时不明显就自行停药或更换其它药;有的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或因经济原因过早停药;有的患者多科就诊,却不及时、详细告诉医师现用药情况,造成重复用药或不合理配伍用药等等。有研究表明,遵照医嘱用药的患者不足半数,大部分治疗失败是由于患者不遵从医嘱。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因不合理用药而导致住院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约为10%~20%,其中5%的患者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导致死亡。[6]
5. 政府部门监管不善
主要表现在对医疗卫生投入不足、管理不严、监督不力等方面。政府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非常有限,尤其是农村因此而导致的过度性医疗行为,给农民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严重的身体伤害,随之出现了卫生服务利用率下降和预防保健工作弱化等问题。监管不力主要反映在医院的药事管理中。我们国家药品规定方面的问题,很早以前就分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抗生素应该属于处方药,但在药品销售过程中,大家去买药的时候有人需要出示处方吗?除了中药的药剂,西药只要讲出名字就可以买到,甚至有医药超市让自己选药,这样准确性会高吗?无疑会导致抗生素的滥用。目前,医院的《用药指导原则》还不够完善,有关药物使用的规章制度也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多数医院没有完善的医院《基本药物目录》、《标准治疗指南》及抗菌药物一线、二线和三线品种规范和各类药物合理使用的规章制度,而政府部门没有有效的行政手段对药品的使用进行定期检查与监督。
6.滥用抗生素的后果
一个方面是引起细菌耐药,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退回到七、八十年代以前的状态,没有抗生素使用,人类将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比如,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很多年前大家觉得控制得非常好,但是现在耐药的结核菌非常多,治疗起来就很困难。这就可能引起死亡率的增加,而且治疗耐药性结核花费的社会资源是治疗一个非耐药结核的十倍以上,造成的社会负担是非常重的。第二个方面,抗生素也是药物,进入人体以后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用的药物越多,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越高。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记录显示,我们国家的药物不良反应三分之一是由抗生素引起的,这个比例和抗生素的使用比例是一致的。
解决过度用药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光靠政府部门一个方面就可以解决的,因此希望全社会的人们一起行动起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号召民众不要自买抗菌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这是对人民负责任的举措,大家应该积极参与,不只是专业的医务人员需要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普通的民众和患者也要有合理使用的意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盲目地自己购买抗生素使用。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国家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细菌耐药的不断加剧。最后,我再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药品流通管理,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国家相关部门应对药品行业加强宏观调控,防止低水平重复生产,加快自主产权药品的研发,以降低社会成本。在行销环节,应为药品供应商提供相关信息,增加透明度,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在医疗卫生机构采取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遏制药品高定价、高利润、高“回扣”等不正之风。同时,加强对药品广告的监管力度。
2建立OTC使用管理机制
建立OTC使用管理机制,应重点做好OTC使用说明书的管理。药品包装上需有鲜明醒目的OTC标识,要求说明文字完整、详实。药品说明书必须印有药品所有成分的通用名及含量,有保护消费者的注意事项及忠告性内容,有安全有效使用的指导,有不含任何有毒或成瘾成分的说明。同时,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应充分发挥执业药师的指导作用。
3建立对临床医师的培养监督机制
将“药物治疗学”和“合理用药”列为医师继续教育的必要内容,及时提供新的用药信息,以强化、更新其药学知识,并定期考核医师的用药水平,使合理用药成为医师自觉的行为。另外,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用药,以补充临床医师药学知识的不足;医院应加大临床药师的培养力度,推行临床药师制,让更多的药师参与临床用药,以发挥其在合理用药中的重要作用。
4 建立对不良用药行为的干预机制
4.1 加强安全合理用药的知识教育:将药物知识教育纳入公众健康教育的内容,让人们知道不合理用药和药物滥用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只有对不良用药行为造成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用药者才可能自觉关注药物的相关知识,遵守医嘱的依从性才可能提高。
4.2 重点干预老、幼、妇、乳用药人群:大多数老年患者记忆力差,几种药物同时使用时更易混淆。因此,老年人用药后要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以便医师调整剂量或调整给药间隔时间,保证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妊娠、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患者使用药物时,一定要向专业药师咨询,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总之,希望药厂和医院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注重药品的社会效益和非经济效益,在两者间达到一个平衡点,在社会竞争中以求双赢。医生应该遵守起码的医德,凭着一种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和态度,凭着患者对自己的信任,为了病人的健康和幸福,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出自己本应有的力量。作为患者及其家属,我们应有一个平常心,理智的心,健康的心态,科学的求治过程。认真听取医生专家的意见,慎重合理的用药,替自己替国家节约资源和财力。让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和谐健康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今晚报》2007年8月28日 评论
2.《财经文摘》2006年第8期 评论
3.祖述宪, 《不合理用药的社会因素》,《人与医学》2003.11.15
4.任其昌 章六滨 丁力 《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使用注释》,沈阳出版社 1999.6.1
5.张宇,《过度医疗 有多少可以避免》,《家庭医药》2005.11
6.郭代红,郭秀武.药物流行病学与药政立法.中国药房,1997,8(5):195.
我自己写的,论文通过 交个作业可以吧 呵呵
没有具体规定应该限定用几天,具体的要看患者具体是感染了什么细菌,感染细菌的部位,比如,用于急性感染发热的患者,一般是在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后再继续应用24至72小时,但像细菌引起的咽炎、鼻炎等短期内不易治愈的患者,抗生素可应用10至14天左右。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