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存在着侥幸心理,盼望着疾病不治而愈,的确,临床上是有一些轻微的常见疾病是可以不治而愈的,能不能自愈主要看疾病的性质,以及病情的轻重,那么,l厘米大的子宫内膜息肉能自愈吗?
l厘米大的子宫内膜息肉能自愈吗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是妇科的常见病,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表现为突出于子宫腔内的单个或多个光滑肿物,蒂长短不一。可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不孕。从育龄期到绝经后的女性,都是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发人群。对于小的、无症状的息肉,可暂时不加干预,有部分息肉可自发消退,不推荐药物治疗息肉。
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单发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常无临床症状,常由于其他疾病切除子宫后进行大体检查时被发现,或在诊断刮宫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此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及内膜过度增生有关。大型息肉或突入颈管的息肉,易继发感染、坏死,而引起不规则出血及恶臭的血性分泌物。
子宫内膜息肉对患者的危害不可小视,治疗的方式要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以及位置来决定,对于体积较小,位置不特殊,没有什么明显症状的息肉,可以不予治疗,只需定期复查即可,但是对于体积较大,临床症状严重者,必须积极进行医治才行。
子宫内膜息肉怎么治疗1,对于一些患有子宫内膜息肉症状比较轻微以及息肉的面积比较小的情况下,患者可以采取一些保守的治疗方法,医生在此时会不加予干预,也不推荐使用药物治疗,因为比较小的息肉,会出现一些自愈的情况。
2,如果女性做B超发现里面存在这生物,那么通常是息肉的疾病程度有点严重,所以这个时候,女性可以采取一些宫腔镜电切术的方法来使疾病康复,治疗的具体时间通常是在月经干净后的3到7天,回去以后女性患者也一定要绝对禁止性生活,并且尽量休息一周时间在工作。
3,对于一些没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来说,如果内膜息肉的情况特别严重,并且反反复复不断发作,可以考虑子宫切除术来达到健康的目的。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对于女性的子宫伤害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出现子宫内膜息肉时,医生都会建议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在选择手术的方式时有很多种,每一种手术方式的不同,术后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子宫内膜息肉手术后疼吗?
子宫内膜息肉手术后疼吗?子宫内膜息肉是属于宫腔操作,那么会有疼痛感的,一旦发现子宫内膜息肉,需要在宫腔镜下进行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那么术后需要进一步的做子宫内膜息肉病理检查。术中是需要麻醉的,可以选择无痛静脉麻醉或者是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的,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所致的,数量可以单发或者是多发的。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腺体间质或血管组成的,主要是激素水平分布过高密切相关,在有长期服用激素类、保健品药物都有关系,都可以导致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
子宫内膜息肉手术后注意及早活动:除高危患者外,术后6小时内可指导患者床上适当翻身活动,6—8小时后可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子宫内膜息肉手术后注意预防疼痛:术后病人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叮嘱患者放松,多可自行缓解,若不能缓解者可给予镇痛剂。子宫内膜息肉手术后注意常规护理:即去枕平卧6小时,以免过早抬高头部,致使脑脊液自穿刺处渗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而引起头痛。
子宫内膜息肉手术后注意饮食:子宫内膜息肉手术后,患者可进营养丰富的软食,术后还应避免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大的食物。子宫内膜息肉手术后注意观察排尿情况:早期督促、指导和协助患者排尿,确实排尿困难者可诱导排尿,必要时给予导尿。子宫内膜息肉手术后注意清洁:术后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建议淋浴,不能盆浴,以免受感染。术后两周内禁止性.生活,以免感染的发生。
子宫息肉手术后需要卧床吗?宫息肉可分为子宫颈息肉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颈息肉摘除术后一般可正常生活,无需卧床休息,最好能禁性生活及盆浴两周。子宫内膜息肉术后的最好要卧床休息,注意腹痛及阴道出血情况,禁盆浴及性生活一个月。根据术后病理及年龄,最好服药降低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几率。以上健康科普知识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由专业医师进行判断。请勿自行诊断、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是分好几个类型的,如果是采用宫腔镜下手术切除或者是激光治疗小型子宫内膜息肉的话一般休息半个月左右就可以了。如果子宫内膜息肉比较大就要考虑大手术切除了,术后休息时间也要适当延长,最好是休息一个月。一般情况下子宫内膜息肉在手术之后是需要休息半月的时间,并且对于夫妻生活要忌两至三个月的时间。
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就目前的情况来讲,手术切除是观察息肉蒂具体情况的唯一途径,从根部开始切除的方法,把基底层切除才可以更好的预防息肉蒂持续生存或者是发生复发的情况。在宫腔镜的观察下,如果不存在子宫内膜癌等宫腔内恶性病的病变之后,是单发的以及小的肉膜息肉的话,在宫腔镜下面是可以直接进行摘除的,而对于年轻、多发病灶以及想要生育的女性患者来讲,在宫腔镜下面可以做刮宫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漏刮的现象,想生育的患者这样治疗的话,不但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了治疗,还可以使子宫保持完整。
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 ,分为单发性胆囊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两种 ,得了此病 ,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单发性胆囊息肉来说 ,如果息肉较小 ,手术切除后可能仅为胆固醇结晶。但假如确诊为多发性胆囊息肉 ,或体积较大的息肉 ,一般应考虑手术切除胆囊。否则 ,假如息肉恶变 ,成为胆囊癌 ,其预后极差 ,多数病人在发病数月内死亡。对于息肉较小 ,又不愿意手术者 ,应当严密随访 ,定期复查b超 ,如发生变化应尽早手术 ,现在胆囊切除可以做腹腔镜手术 ,创伤小恢复快 ,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向胆囊腔内生长出一种突起的局限性病变。患者一般没有什么症状 ,有的患者只是感到右胁下不适 ,通过b超检查可被发现。近几年 ,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 ,临床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同时 ,因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包含良性、恶性病变共 20余种 ,患者常由于担心癌变而四处求医问药。那么 ,胆囊息肉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呢 ?胆囊息肉的易发人群
大样本调查资料统计结果表明 ,胆囊息肉的人群发病率为 5%以上 ,且男性居多。国外19 9 9年对 19 4767例日本健康人作b超普查 ,查出胆囊息肉样病变 109 26例 ,占 5. 6%,其中男性发病率为 5. 9 %,最多见于 30~ 40岁人群 女性发病率为 4. 5%,最多见于 40~ 50岁。多项调查研究发现 ,胆囊息肉样病变与性别、葡萄糖不耐受等有关。此外 ,男性肥胖与其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而女性则无此相关性。
胆囊息肉的类型及分类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表现形式包含很多病理类型 ,病理分类为非肿瘤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 ,肿瘤性病变又分为良性和恶性。
1.非肿瘤性病变 :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国外 19 9 5年报告 ,胆固醇息肉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 65%,国内报告的 288例患者中胆固醇息肉占 62. 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
(1)胆固醇息肉 :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 ,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 ,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 ,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 -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 ,曾有胆固醇息肉 74例病例报告显示 :直径小于10mm者占 9 7%, 50%为多发性 ,平均 3. 09±3. 31个 (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 ,有临床鉴别意义 )。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 ,易与黏膜分离 ,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 ,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 ,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 :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 ,直径约 5mm ,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 ,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 ,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3)腺瘤样增生 :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 ,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 ,直径约 5mm ,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 ,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的罗 -阿窦明显增多 ,窦口上常有狭窄 ,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 ,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 :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 ,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 ,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 ,也可能癌变。
2.肿瘤性病变 :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 ,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 :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 ,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 ,恶变率约 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 19 9 8年国外学者观察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时发现 ,其中 9 4%直径 <10mm , 66%的患者年龄 <60岁 而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 88%直径 >10mm , 75%的患者年龄>60岁。研究认为 ,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 ,在 1 0年内施行的 12 153例胆囊切除中 ,仅 81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 ,只占 0. 7%,而其中是腺瘤的仅为 9 . 6%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 225例 ,占 1. 85%,可见本病虽有癌变的可能性 ,但对人群构成的威胁并不太大。
(2)腺癌 :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 ,直径约 <20mm 而浸润型不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 ,绝大多数直径 >20mm。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 ,其中乳头型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肉内 ,预后良好。
胆囊息肉的诊断和治疗
1.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 :由于此类患者往往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主要靠影像带诊断 ,以b超为首选。国内专家报告b超的检出率为9 2. 7%,特异性为 9 4. 8%,假阳性率为 5. 2%,准确性明显高于ct。专家认为b超能清晰地显示息肉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局部胆囊的变化 ,既简便又可靠。国外研究认为内镜超声比b超更准确 ,提供的图像更清晰。ct检查胆囊息肉是否有蒂比较敏感 ,增强ct能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样胆囊息肉样病变 ,能可靠地筛选出应予手术的肿瘤性病变。
2.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治疗要根据息肉大小 ,良性和恶性等不同 ,给予手术治疗。
(1)胆固醇息肉 :大多数人无症状 ,且胆囊功能良好。患者在平时应每 3~ 6个月予以b超随访 ,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或息肉迅速增大才考虑手术。如胆囊功能良好 ,可行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此类息肉直径往往 <10mm(82%),并以多发性为主 (75%),外观呈桑椹状 ,蒂细如线 ,质脆易落 ,很容易摘除。如胆囊功能不良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2)良性非胆固醇性胆囊息肉 :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及腺瘤样增生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其中炎症性息肉虽无恶变报道 ,但均伴有程度不等的胆囊炎症 ,且多有临床症状 ,其余类型则均有恶变可能 ,因此一经查实应及时手术切除同时做病理切片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