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的危害如下:
1、影响脑部多巴胺分泌,可能增加精神疾病风险
英国一项最新调查研究则显示,吸烟与精神疾病风险上升也存在一定关系,这很可能是尼古丁对脑部多巴胺分泌产生影响的结果。
研究人员通过多项调查,收集了28.8万名志愿者的健康数据,这其中有1.5万人是吸烟者。他们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那些出现初步精神疾病症状的人中,有57%的人吸烟;在有精神疾病史的人中,每天吸烟的人通常要比不吸烟的人更早患上精神疾病。
2、致癌
三手烟里有的化合物,比如尼古丁,表面粘附力很强,并会与空气中的亚硝酸起化学反应,生成有很强致癌性的亚硝胺。种新产生的危害以前没有被认识,对孩子伤害更大。
3、诱发心脏病
尼古丁能让心跳加速,比平时快30%;能让血管收缩,让血管变窄,同时血压也升高,要比平时高10%~15%;会损伤血管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一切都容易诱发心脏病;
/iknow-pic.cdn.bcebos.com/5ab5c9ea15ce36d354ee7c4f34f33a87e850b1e3"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5ab5c9ea15ce36d354ee7c4f34f33a87e850b1e3?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ab5c9ea15ce36d354ee7c4f34f33a87e850b1e3"/>
扩展资料
药理分析
当尼古丁进入体内,会经由血液传送,并可通过血脑屏障,吸入后平均只需要7秒即可到达脑部。尼古丁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为2小时。
尼古丁作用于烟碱乙酰胆碱接受体,特别是自律神经上的接受器((α1)2(β4)3)和中枢神经的接受器((α4)2(β2)3),前者位于副肾髓质和其他位置,后者位于中央神经系统。
低浓度时,尼古丁增加了这些接受体的活性,尼古丁对于其他神经传递物也有小量直接作用。高浓度时抑制。
参考资料来源:/health.people.com.cn/n/2015/0714/c14739-27301971.html"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人民网-吸烟或增精神疾病风险 尼古丁影响脑部多巴胺分泌
参考资料来源:/www.chinanews.com/hr/2013/06-27/4975014.shtml"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中国新闻网-美国华人科学家主导研究发现三手烟损害人体基因
参考资料来源:/www.china.com.cn/news/shanghui/2011-12/16/content_24167578.htm"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中国网-中国控烟协会建议工程院重估烟草院士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5%B0%BC%E5%8F%A4%E4%B8%81/33517?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百度百科-尼古丁
农药当中有很多致癌成分,像国家目前禁用的剧毒高毒的农药ddt,六六粉等。另外很多情况不是指活性成分本身,而是里面的杂质,降解产物导致。像2,4-D里面的微量杂质二恶英,代森锰锌中的ETU等等防腐剂按来源分,有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两大类。化学防腐剂又分为有机防腐剂与无机防腐剂。前者主要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后者主要包括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天然防腐剂,通常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的,如乳酸链球菌素等。
化学类食品防腐剂
目前,我国市场上应用的大多数是化学防腐剂,常用的主要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丙酸及其盐、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酯)、脱氢醋酸及其钠盐、乳酸钠、富马酸类等。
苯甲酸及其钠盐
苯甲酸及其钠盐是目前我国食品加工业中最常用的防腐剂之一,主要用于饮料等液体食品(如:汽水、果汁、酱油、罐头、酒类等)的防腐。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分子式C7H6O2。苯甲酸为一元芳香羧酸。苯甲酸亲油性大,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从而干扰了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的苯甲酸分子,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性物质,并能抑制细胞呼吸酶系的活性,对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有很强的阻止作用,从而起到对食品的防腐作用。苯甲酸在偏酸性的环境中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其对细菌的抑制力较强,对酵母、霉菌抑制力较弱,防腐的最适pH值为2.5~4.0。因苯甲酸难溶于水,实际应用中常以苯甲酸钠代替之。苯甲酸钠只有在游离出苯甲酸的条件下才能发挥防腐作用,在较强酸性的食品中,苯甲酸钠的防腐效果好。苯甲酸及其钠盐是比较安全的食品化学防腐剂,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使用,目前还未发现任何有毒副作用。
山梨酸及其钾盐
山梨酸亦称花楸酸,分子式C6H8O2。山梨酸(山梨酸钾)是使用最多的防腐剂,大多数国家都使用。山梨酸是不饱和脂肪酸,其抑菌机理是利用自身的双键与微生物细胞中的酶的巯基结合形成共价键,使其丧失活性,破坏酶系。此外山梨酸还能干扰传递机能,如细胞色素C对氧的传递,以及细胞膜能量传递的功能,抑制微生物的增殖,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山梨酸及其钾盐能有效抑制霉菌、酵母和好气性腐败菌,但对厌氧性细菌与乳酸菌几乎无效。山梨酸的防腐效果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但其适宜的pH值范围比苯甲酸广,在pH值为5~6以下为宜,也属于酸性防腐剂。山梨酸可以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并最终被氧化成CO2和水,对人体基本无害,且对食品风味无不良影响,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安全的食品化学防腐剂之一。但是由于山梨酸的价格比苯甲酸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目前仅在高端食品中应用。
丙酸及其盐
丙酸是一元酸,无色油状液体。它是以抑制微生物合成β-丙氨酸而起抗菌作用的。丙酸盐主要有丙酸钠和丙酸钙,它们的防腐机理相同,都是在人体内转变为丙酸,单体丙酸分子可以在霉菌细胞外形成高渗透压,使霉菌细胞内脱水,失去繁殖力,且还可以穿透霉菌细胞壁,抑制细胞内的活性。其中丙酸是人体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被代谢和利用,安全无毒。丙酸盐是酸型防腐剂,要在酸性环境中才能产生抑菌作用,目前主要用于面包、糕点类食品,可起到较好的防霉效果。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酯)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丁酯、对羟基苯甲酸庚酯等。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抑菌机理是:使微生物细胞呼吸系统和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受到抑制,并能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的结构,从而起到防腐的作用。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效果不随pH值变化而变化,在pH值为4~8范围内均有较好效果,对霉菌、酵母、细菌有广谱的抗菌作用,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及乳酸菌的作用较差。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抗菌性与烷链的长短有关,烷链越长,抗菌作用越强。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抗菌作用比苯甲酸和山梨酸强,毒性低于苯甲酸但高于山梨酸。最大缺点是有特殊气味,且难溶于水,所以通常是将它们先溶于氢氧化钠、酸、乙醇中,然后使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防腐作用,最好是将2种或2种以上的该酯类混合使用。
脱氢醋酸及其钠盐
脱氢醋酸,分子式C8H8O4它和它的钠盐均为白色或浅黄色结晶状粉末,有较强的抗细菌能力,对霉菌和酵母的抗菌能力尤强。是酸性防腐剂,对中性食品基本无效。对光和热稳定,在水溶液中降解为醋酸,对人体无毒。是一种广谱型防腐剂,广泛用于肉类、鱼类、蔬菜、水果、饮料类、糕点类等的防腐保鲜。
乳酸钠
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无异味,略有咸苦味,混溶于水、乙醇、甘油。一般浓度为60%-80%,60%的浓度最大使用限量为30g/KG。.乳酸钠是一种新型的防腐保鲜剂,主要应用到肉、禽类制品中,对肉食品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如大肠杆菌、肉毒梭菌、李斯特菌等。通过对食品致病菌的抑制,从而增强食品的安全。增强和改善肉的风味,延长货架期。乳酸钠在原料肉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对水分有良好的吸附性,从而有效地防止原料肉脱水,达到保鲜、保润作用。主要适用于烤肉、火腿、香肠、鸡鸭禽类制品和酱卤制品等。在肉制品中保鲜的参考配方:乳酸钠:2%,脱氢醋酸钠0.2%。
富马酸二甲酯
是当前国内外大力发展的新型防霉保鲜剂,能抑制30多种霉菌和酵母菌,且其抗菌性能不受pH值的影响,具有高效广谱、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优点。其综合抗菌防腐性能优越,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因升华而具有熏蒸性,因而具有接触杀菌与熏蒸杀菌双重作用。毒性低,进入人体后很快变成人体代谢的正常成分富马酸,应用重复性好。
富马酸二甲酯在蔬菜、水果、中草药、烟草、化妆品、纺织品、胶卷、磁带、软盘、皮革、纸张图书资料的防腐、防霉、防虫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富马酸二甲酯在食品保鲜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可避免食品的变质腐化及外观上出现干裂老化口感差等严重影响生产和市场销售的情况发生。
无机盐防腐剂
主要包括含氮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以及含硫的。硝酸盐的毒性主要是在食物、水中或体内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所致。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中毒性最强的物质之一,人体摄入后,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功能,严重时可窒息。对人体的致死量为4~6g/kg体重。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强致癌性的亚硝胺。这类防腐剂主要用于肉类食品的防腐和护色。含硫的亚硫酸盐和焦亚硫酸盐等其有效成分是亚硫酸分子,亚硫酸的杀菌作用机理主要是消耗食品中O2使好气性微生物因缺氧而致死,并能抑制某些微生物生理活动中酶的活性。由于使用这些盐后残留的二氧化硫能引起过敏反应,尤其是对哮喘病人,因此现在一般只将其列入特殊的防腐剂中。例如,广西地方标准DB45/319-2007《鲜湿米粉质量安全要求》中就规定米粉中SO2的残留量要低于方法检出限。
食品中致癌的来源和形成如下:
(1)食品受到致癌物质的污染。饮食在加工、运输和销售各环节中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作用受到致癌物质的污染,如多环AY烃、亚硝胺、某些农药和重金属等。工厂的浓烟、废水、车辆排出的废气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污染了空气、泥土和水源。而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蔬菜、水果、水产物就有了一定的致癌性,所以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就非常重要了。
(2)食品本身产生致癌物质。食品中有很多含有亚硝酸盐,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可以合成有致癌性的亚硝酸胺类的化合物。但用不着害怕,蔬菜中所含的维生素C以及食物中的蛋白质就能对抗它。故蔬菜一定要保持新鲜,隔夜的熟菜最好不吃,若有剩饭剩菜也应放在低温下保存。
(3)食品霉变。自然界中的霉菌有数万种之多,分布广泛,现已确定有十多种霉菌有致癌性。如花生霉变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大米霉变易产生岛素霉菌素、黄米霉素和环氯霉素;发霉的酸菜、咸菜有白地霉菌素,且可使亚硝酸盐含量大为增加,食用就不安全了。
(4)烹调上的弊端。无论动、植物油,用来高温炸食品,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产生各种聚合物--多环芳烃。此外鱼肉类等动物蛋白质若在烹调过程中烧焦也可以产生强烈的致癌物质,米面烧焦变黑本身并无致癌物质,但直接放火上或柴草、木炭、煤炭制作烤鸭、烤乳猪,都易有致癌物。烤排骨时苯并芘含量可达50ppb。所以,应少采用油炸、煎的方法而多采用蒸、煮、炖的办法。
(5)食品添加剂的毒素。防腐剂和色素、甜味剂、香料等,目前国家已规定一定的标准范围,过量或长期食用就会有致癌的因素存在。
(6)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增加了致癌物质的接触机会,例如,高脂肪饮食,喜食热烫饮食,嗜烟酒,等等。这些虽不能直接致癌,但均为致癌因素。又如,喜食酸菜、腌菜和肉制品。这些食品的亚硝酸盐较高,在人体内外均可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