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地球上有着很多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也是其中之一。而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典型代表之一,我们人类是非常的聪明,聪明到可以研究整个宇宙的一个发展进程,所以我们才可以主宰如今的地球。那么关于人类本身,却又是非常奇特的,关于人类的繁衍,却是通过一男一女的方式不断繁衍下去,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长得像母亲,而有的孩子长得像父亲?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一、继承来自母亲的血液成分要比父亲更多。首先第1点就是,有的孩子长得像母亲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在母亲那里得到的显性基因,要比父亲的显性基因更多,而许多女孩子长得像母亲的原因,也正在这里。毕竟女孩子在母亲那儿所得到的基因染色体是y,那么紧表现的成分也更多的会向y靠近。所以有的孩子长得特别像母亲的原因也正在这里毕竟是母亲所生的孩子, 毕竟血溶于水,这也是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的俗话。
二、而长得像父亲的原因,也正是父亲所展现的基因表现力要更多。其次,另外一点就是有的孩子还长得像父亲,就是因为孩子本身就是父亲和母亲的融合体所产生的产物。那么长得像父亲也情之有理,毕竟哪个孩子长得不像自己了?毕竟都是利用自己的细胞所制造出来的产物,肯定相貌上和自己有几分相似。
三、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最后一点就是,这就是整个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因为生命的繁衍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从一个精子和卵子两者相互结合而诞生的生命。这本来就是一个非常繁琐而又精妙的一个过程,所以关于大自然,我们始终要抱有敬畏之情。
蓝种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著名运动生理专家维西,在智利欧坎基尔查山海拔6000 多米的高处,发现了适应力极强的浑身皮肤呈蓝色的人种。有关蓝色人种的发现,向传统的人种划分理论提出了挑战:除了黄、白、黑、棕四个人种之外,还应该加上一个蓝色人种。那么他们的蓝色皮肤皮肤是怎样形成的呢?血液中的金属元素一些科学家从具有蓝色血液的动物身上得到了启发。他们指出,在海洋中,有一种大王乌和马足蟹的血液是蓝色的,而海蛸和墨鱼的血液却是绿色的。由此可见,血液的颜色是由血细胞蛋白中含有的物质元素所决定的。使血液变蓝的叫血蓝蛋白,因为里面含有铜元素;使血液变绿的叫血绿蛋白,因为里面含有钒元素。从这一理论出发,不难看出,蓝色人种可能是他们的血液中缺乏铁元素而铜元素过多造成的。如果蓝色人种真的存在,那么许多关于人种问题的传统看法便要改变了。
另一种传闻:
根据遗传的特征,全世界分三大人种,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欧罗巴人种;从肤色特征分类,则有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和棕色人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地球上的视野逐渐扩大,又发现了一些奇异人种,如:在非洲发现的绿色人种,全身的颜色像草一样翠绿,就连血液也是绿色的。据考察,这个人种只有3000多人,至今还过着穴居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发现了人数很少的蓝种人,因其避开和其他人接触,至今还没查清他们的生活习性和人口数,而生活在津巴布韦东北部边界和赞比亚西部地带的马德族,更为奇特,这一人种,只有两个脚趾,其脚细而长,被称为“鸵鸟人”。阿拉伯尼坦斯人种发展得更缓慢,现在每一个人还拖着一条没有完全退化的尾巴,他们居住在我国西藏和印度阿萨密之间。地球上是否有更多的人种,有待于再探险发现。
另一种观点认为,蓝色人血液中某些化学成分发生了异常变化,导致其颜色改变,这种异常变化可能是由于某种特殊的病态基因造成的。
绿种人
非洲有一个过着原始生活的绿色人种.据探险队员报告,他们不仅全身像树叶一般绿,就是他们的血液也是绿色的.这种人种仅有3000人,几乎快绝种了,至今他们仍过着穴居的生活.
鸵鸟人
在非洲的津巴布韦以及博茨瓦纳境内稠密的灌木丛林地区,生活着一个民族,他们过着一种完全与世隔绝的简单游牧生活,而他们与其他民族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的脚不是五个趾头,
而只有两个脚趾,并且整个脚的开头看上去像鸵鸟的脚爪。
部落中的大部分两脚趾人非常地害羞,不愿和外界接触。他们生活在这稠密的灌木丛林地区,过着一种完全与世隔绝的简单游牧生活。尽管他们在其他方面都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
他们每只脚却只有两个脚趾,而且整个脚的开头看上去像鸵鸟的脚爪。令他们困扰的是,他们中间有一些人还有蹼趾。
两脚趾的传说:
一家正在讨论两脚趾人的津巴布韦官方信息报最近披露说:“根据18世纪葡萄牙对莫桑比克的殖民史记载,津巴布韦西南部的两脚趾人是从莫桑比克的宛亚人中分离出来的。”
“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但是由于他们极度胆小和害羞,总是避免和陌生人接触,所以外界对他们一无所知。只是到了18世纪葡萄牙人统治莫桑比克时期,与宛亚人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一个土著部落向葡萄牙当权者强烈要求对宛亚人进行镇压时,宛亚人才显露出来。”“这种抱怨来自于宛亚部落中一种不愉快的成年仪式——他们为了证明自己已经是成年男子,必须抓一个外来部 落的陌生男子杀掉并毁掉他的性器官。
这种残酷的习俗不仅造成了其他的部落的不满,也令白人社会出现了恐慌。”“葡萄牙X先后派出了3支远征队去惩罚宛亚人,他们当然大败而逃。结果在 1745年,这个部落的一小部分人逃离了莫桑比克迁居到津巴布韦的瓦杜玛山谷中。”
贝姆巴(一个三口之家的家长〕的父亲在世时曾经对他讲述过:很久以前在津巴布韦西南的一个土著部落中,第一个两脚趾的婴儿诞生了。当时部落中人吓坏了,都以为这个孩子是被神灵降罪,为了赎罪就很快杀死了他。之后一年,同一个母亲又生下了第二个两脚趾的孩子,他同样也逃不脱被屠杀的命运。
可是当这个不幸母亲的第三个两脚趾婴儿降生时,人们开始觉得这不是降罪而很可能是上天的赐予,是神灵决定让部落里的婴儿一开始就长成这个样子,所以他们终于让这个孩子活了下来。
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两脚趾孩子出现在部落中,同族们便逐渐摆脱了不安和恐惧,认为这些两脚趾孩子和五个脚趾的孩子没什么不同了。而且十分有趣的是,并不是所有两脚趾家族的孩子都会是两脚趾人。像贝姆巴的父亲一共有5个孩子,头2个男孩子都长着很正常的脚趾,其他的3个孩子才是两脚趾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与两脚趾人的谈话中,我清晰地感到了他们对于了解这种变异现象原因的渴望。
贝姆巴说:“我并不把自己的脚看成一种痛苦,但是我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我真想到莫桑比克去寻找像我们一样的两脚趾人。”疾病揭示谜底
几乎年复一年,两脚趾人都在默默地追寻着他们的同类。而一些热衷于两脚趾人历史的学者,也一直在为他们积极奔走。道尔森是一位曾经为津巴布韦的哈拉雷国家档案馆工作过的前编年史编撰者,从一次在津巴布韦西南部做郊游时偶然发现了两脚趾人起,他就一直对他们兴趣浓厚。于是他有计划地访问了16个两脚趾人,并把他们前七代的历史都搜集整理起来。道尔森认为:这种变异现象首先是由迁徙和通婚造成的。
若干年前,一位有两脚趾血统的年轻妇女从其他地方来到了西南津巴布韦,当她与当地的土著结婚之后,她的两脚趾基因就开始起作用,让她的部分后代成为两脚趾人。这时如果在正常的风俗支配下,津巴布韦土著会只和其他部落和地方的人通婚,这样就会使生成两脚趾人的概率减少。可是该地区稀疏的人口使这种风俗得不到延续,两脚趾人不得不和同部落的人结合,让这种两脚趾基因继续繁衍下去。于是,第二代、第三代,就这样两脚趾人越来越多。
道尔森假定的这第一位妇女是从何而来的呢?尽管不能证实,他却充分地假设了这位妇女来自莫桑比克的赞比西河谷。原因何在?是因为目前对两脚趾人的真实报道非常少,而在莫桑比克,大量详实的资料证明了两脚趾人的存在。赞比西河谷从前是马克西特X与解放X右翼反叛者之间进行激烈游击战争的一个战场,那里偏远,荒凉,被密布的灌木丛林与外界隔离起来,简直无路可循。
尽管两脚趾人对自己怪异的肢体抱着一种平常心态,但还是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威特沃特斯兰医科大学解剖系主任,菲利浦·蒂比阿斯教授,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临床研究,终于向人们揭开了两脚趾人的谜底。原来,这种变化既不是神灵的惩罚,也不是自然的选择,而实实在在是一种变异性疾病,在医学上称为“龙虾脚爪综合症”。这种病的个别案例在世界各地都有记录,但是唯独在非洲的这个部分,这种病变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菲利浦教授说:“这是一种简单的显性基因造成的遗传变异。携带基因的本体不会发生变异,而父母中只要有一方携带这种基因,就会在下一代的身上造成遗传变异。在受这种基因控制的胎儿的孕育期中,具体说是在非常早的胚胎形成时期,这种显性的等位基因就开始干扰了四肢分裂的普通形式,于是在四肢刚刚开始分裂时就形成了不是五个而是两个脚趾。”
对于赞比西河谷的大量两脚趾人的存在,菲利浦教授解释说那是在部落内部选择结婚对象的直接结果。因为这种显性基因如果只发生在一对或几对夫妇中,很可能由于下几代的再次选择而消亡。而像赞比西河谷这样大的基因变异群体,除了部落内部通婚的范围之大,别无其他原因。
在津巴布韦和博茨瓦纳现在生活着大约100个两脚趾人也是一样,他们的内部通婚制度看来会永远保持下去了,而且他们似乎并不想恢复所谓的正常。在我所访问的这个小小部落中,两脚趾人都是黑皮肤,身体都十分健壮。他们的脚虽然从跖骨的部分就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长成一个巨大的脚趾,然而它的坚强有力丝毫不逊于正常人的脚。因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是“龙虾脚爪综合症”,就是说他们的脚和龙虾的脚爪形象十分类似,所以他们有时也被称为“龙虾民族”。可是不管怎样,目前无论是称呼还是脚趾都没有造成任何他们生存的障碍。我很高兴两脚趾人可以在这片宁静的山谷中继续繁衍生息。
阿拉伯尼坦斯人
在中国西藏和印度阿萨密之间,有一片辽阔而人迹罕到的地方,叫巴里柏力区域,那里住着一种奇异的人种,每个人都拖着一条猩红色的、已经退化的短尾巴。据人类学家指出,他们属于阿拉伯尼坦斯人,他们的祖先是来自黑森林的大猿人。
神秘巨人
一九六六年,尼日利亚在散那默兴工建一座变电所。三月八日这天,轮到答尼林和卡果普两人值日。现场有推土机、汽车、钢筋、模板和砍下的水材。他们在四周巡逻过后便回到办公室去睡觉。半个小时的光景,答尼林发现办公室摇晃得很厉害,还以为是大地震,赶紧叫醒卡果普。
答尼休看见首先跳出办公室外的卡果普,被一个巨人用手掌击昏后抛到几公尺远的地方。那个神秘巨人有三公尺高,满身是毛,大大的嘴巴,小小的眼睛,而且鼻子塌下去,真丑极了。
怪人抛了卡果普后,又用手推倒办公室的楼房,答尼休跳上车子去报案,赶到现场的工地主任和警员找不到卡果普的下落,只看见地方上有大脚印一直往东边的森林而去,那三只脚趾的大脚印追寻卡果普的下落,结果他们在森林中发现卡果普的尸体。
据前往谳查怪巨人的英国邬葛博士说,距此地西南九公里处的森林普发现一个具有怪力的神秘巨人,不知他们可是同类?
神秘小人国
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八日,非洲南部的答武器由层层浓雾,住在这儿二十多年的樵夫都索和余泰两人还没见过这般大雾呢,他们在摸索中想找归程的小路,却听到不吉祥的白头黑鸟在凄叫,他们心中感到不是味道。
“都索,你闻到烤东西的味道没有?”余泰闻到一股烤肉的异味。
不久他们来到了山中一块盆地,树木繁盛而且有缕缕白烟从中冒了出来。他们发现草地上有足迹,随着足迹他们走到一个小人国里,小人们正烤着比他们大两倍的鹿。小人们穿着兽皮衣,身高还不满一尺。当他们走近那群小人儿时,余泰的左脚竟被小人儿用箭击中,那支箭是用树枝和兽骨造成的。党政军是头一遭见过的小箭呢!
他俩经过好些日子才找到回村的小路。当他们两人返抵村里,把看见小人国的事告诉村人时,竟有大半的人认为他们在说神话故事。但是村中的一些老人说,曾经在那座山上看过一群小人儿逐鹿逐兔的情形。
俾格米人(Pygmies)
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中的一个类型 。分布在非洲中部,以及亚洲的安达曼群岛、马来半岛、菲律宾和大洋洲某些岛屿。俾格米人的体质特征是身材矮小,头大腿短,皮肤暗黑,鼻宽唇薄,头发鬈曲,体毛发达。依靠狩猎采集为生,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非洲俾格米人又称尼格利罗人,亚洲俾格米人又称尼格利陀人,两词皆出自西班牙文,意为小黑人 。尚未发现两者之间有遗传上的联系。
身材最高1.4米生活在中部非洲森林里的俾格米人被称为非洲的“袖珍民族”,成年人平均身高1.30米至1.40米。他们体力过人,自食其力,自称是“森林的儿子”。人类学家研究证实,俾格米人是史前桑加文化的继承人,是居住在非洲中部最原始的民族。他们不是长得畸形,是特殊的人种。
俾格米人头大腿短,长得精瘦,人人都腆着大肚子,肚脐眼凸起鸡蛋大小的肉疙瘩。俾格米人脸上画着简单的花纹,身背自制的长弓短箭,出入热带原始森林。俾格米男子擅长打猎,喜欢集体围捕大象;女人在家采野果,挖树根。
氏族是俾格米人最基本的单位。男人以氏族为单位进行活动,没有私有观念,过着原始有、穴居生活。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没有数字和时间概念。和其他黑人相比,俾格米人肤色较浅,呈深棕色,头发不像其他黑人卷的那么厉害。因此,俾格米人受到其他黑人部族的歧视。人类学家研究证实,俾格米人是史前桑加文化的继承人,是居住在非洲中部最原始的民族。他们内不是长的畸形,是特殊的人种。
姆布蒂人
姆布蒂人平均身高1.35米,是世界上身高最矮的民族。
是萨伊伊图里(Ituri)森林的俾格米人(Pygmy)。他们平均身高不到137公分(4呎6吋),是非洲俾格米人中最矮,也许是最著名的一支。肤色比其邻族班图人和苏丹人浅得多,血型和其他身体特徵也不同,可能是当地最早居民。姆布蒂人从事游猎和采集,几个小家族住在一起。
黑白人
由遗传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处于与世隔绝的偏僻森林中发现了一个奇异的“鸳鸯人”的部落。居住在那里的人,头部像白人。而身体都是不折不扣的黑人。
图皮人
在厄瓜多尔境内亚马逊河森林地区的土人,男女老幼皆赤身裸体,除面部外,全身都用植物液汁画成红色花,故称图皮人。他们两眼外突,像卷尾猴的眼睛一般,手脚似蛙脚,趾间有短蹼。主要以生吃活鱼和野菜为生。
在美国十多年,回到故土。旧日朋友大都不在学术界,听说我一直都在搞哲学,都会好奇地问我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在他们看来我也许会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就是这类问题中的最常见的一个。虽然这不是现代哲学家讨论的典型问题,但人们认为哲学家对其应该有个较明确的说法,也是合乎情理的。不过,我确实没有仔细查阅过其他哲学家是否对这个问题有过较系统的讨论,因为这不是正规的学术论文,我也不妨试着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而毋须考虑是否重复或忽略了他人的观点而不自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当人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白问者期待的是哪一种答案。当有人问你“先有美国还是先有英国”时,一句简单的“先有英国”就行了,最多再加上几句对历史的解释。很显然,鸡与蛋的问题要求的不是这类答案,无论你回答的是鸡还是蛋,一定都离真正被期待的答案很远,不然的话,文章的开头十几个字就够了。因为这里问者早已预先认为无论哪个直截了当的回答都似乎同样有道理,或同样缺乏道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发问,如果不是早就断定这个问题没有答案而故意刁难的话,就是想知道到底哪种答案更有道理,要你帮他解开心中的疑团。所以,这里要你说清的是“为什么先有鸡”或是“为什么先有蛋”,而不是直截了当的“先有鸡”或“先有蛋”。那么我们要如何回答这里的“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把问题本身可能隐藏的歧义加以澄清。“鸡”可以指所有的鸡,也可以指某只确定的鸡,“蛋”可以指所有的蛋,也可以指某只确定的蛋。如果问题中的“鸡”是指所有的鸡,“蛋”是所有的蛋,显然我们是找不到答案的,因为有些鸡先于有些蛋,另一些鸡后于另一些蛋。如果问题中的“鸡”和“蛋”指的是某个确定的“鸡”和某个确定的“蛋”,那么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就不能单靠思维推理得知,而是要求我们进行实证性的调查研究,看看究竟哪天的什么时间哪只鸡被孵出来的,而哪个蛋是哪天下出来的。如果你认为在蛋壳里边鸡已存在,在母鸡的身体里蛋也已存在,问题会复杂些,但原则上,这样的问题只能个案处理,我们不可能给出一个普遍的哪个在先的答案。
其实,上面的都是题外话。我们稍作思考,就会知道问题中的“鸡”和“蛋”,是指“第一只鸡”和“第一个鸡蛋”。所以,问题的较为完整的表述是:“先有第一只鸡还是先有第一个鸡蛋?如果有答案,那么答案的依据是什么?” 现在,一个“先”字的含义决定了整个问题的性质,如果它指的是时间上的先后,就属于事实问题,如果指的是逻辑上的先后,就属于概念问题。比如说,你问我先有汽车还是先有汽车轮,我的回答是事实上先有汽车轮后有汽车,因为在时间顺序上,不先做好汽车轮子,完整的汽车就做不出来。但是在概念上,先有汽车,后有汽车轮子。因为在逻辑上只有先理解了什么是汽车,才能理解什么叫汽车轮子。那么在鸡与蛋的问题中,我们问的是事实问题还是概念问题呢?
如果把它理解成事实问题,那么只要你设想自己的寿命很长,从既无鸡蛋又无鸡的远古活到今天,且记忆力没有问题,一直不断地观察有关的过程,似乎你就能明白无误地回答这个问题了,可不是吗?其实呢,问题要复杂得多,我们稍微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思路问题多多。鸡和鸡蛋从无到有的过程,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像进化论所说的那样,动物从低级生物演变而来,这样的演变可以是缓慢渐进的,或者是突变的。第二种可能,就是直接创生的,也即在第一个鸡或第一个鸡蛋出现之前,没有导致其出现的从非生物状态而来的中间状态。
先讨论进化的渐进过程,看看情形如何。因为是渐进,过程中任何一天和与其相邻的另一天之间不会让你看到任何物种进化的明显迹象。这样的话,你的寿命再长,从远古无鸡无蛋时期活到现在,你就能知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吗?那可不一定。想想看,由于在没有鸡和鸡蛋的时候你还没有机会形成何为鸡何为鸡蛋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你一刻不停地观察进化的整个过程,你都没有可能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猛然断定第一只鸡或第一只鸡蛋出现了,所以这条现场断定的思路是行不通的。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想法。按照今日我们对鸡和鸡蛋的定义或一组断定什么是鸡什么是鸡蛋的充要条件,设想一下进化过程中当时是鸡蛋先出现还是鸡先出现。其实,只有这样的思路,才可能有某种可行性,因为当时不存在给鸡蛋下的定义,定义只能取今日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用今日的概念理解过去的事情。那么,我们今日要如何给鸡蛋和鸡下定义、或采用何种判别标准才最自然合理呢?定义可能比较复杂,但鸡蛋一定是要在鸡的身体中长成的。今日,如果一个母鸡下出一个其他方面都像鸡蛋但没有蛋黄的东西,我们仍可以将其称作鸡蛋,但是如果某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造出一个与鸡蛋不可分别的东西,我们也可以拒绝称其为鸡蛋。如此看来,按照这种自然的定义,没有鸡就没有鸡蛋。对比之下,鸡是如何定义的?判定一个东西是不是鸡,是否必然要看它是否从鸡蛋中孵化出来?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有人在实验室里用某种遗传工程技术绕过蛋的阶段培养出一只各方面都与一般的鸡不可分别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把它称为鸡。其实这里已把事实问题暂时转换成概念问题了:在概念上是先有鸡后有鸡蛋。
概念澄清后,我们还是回到事实问题上来,继续讨论进化过程中的情形。这里,我们可以试图采取一种不符合原则、但也可以从某种角度理解的用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只要世界上出现了一个与我们今日的鸡蛋在物理上不可分别的东西,不管它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都称之为鸡蛋。也就是说,我们用今日对鸡蛋物理性能的内涵描述,去指称鸡蛋概念产生之前的相符的对象,从而“鸡蛋”可以指称不是鸡下的蛋。这样的话,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呢?
假设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在第一只鸡出现以前,第一个在物理上与现在的鸡蛋相同的东西出现了,我们现在就把它称作“鸡蛋”。进一步假设这只鸡蛋是受精鸡蛋(有点奇怪,但如没受精这第一只鸡蛋也就永远不会变成鸡了),于是,这只鸡蛋在适当的温度等客观条件下就很快变成了小鸡:这哪是什么进化呀,这完全是奇迹!因为鸡蛋与鸡在物理上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相似之处,前者只是承载着后者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的控制程序再携带着必要的营养物质,把这样的先有控制程序后有物理过程的序列理解成自然进化的一个环节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在进化过程中首先成型的是鸡,而鸡经过自然选择慢慢进化成能把自己的机体信息经产卵的方式传给后代,倒是不那么费解了。这样,鸡也就在事实上先于鸡蛋。
现在再考虑进化过程中发生突变的情形,那就是,很久以前某只鸟(或任何其他会下蛋的东西)下了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的蛋,孵出来后,有了第一只鸡。这样的话,那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蛋能不能被称为先于第一只鸡的第一个鸡蛋呢?从语言的使用看,把那叫做第一颗鸡蛋也许有可以接受的理由,从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鸡蛋先于鸡的情形。但是,这样一来,问题的实质却被掩盖了。如果我们采取这样的概念使用方式,一开始的问题,就应该是“先有鸟,还是先有鸟蛋”之类的了。人们对“鸡”并没有特殊的兴趣,而是对产蛋动物与这种动物的先后关系感兴趣。这里用“鸡”这个词,只是说起来更方便而已。所以,接受这种遗传突变的可能性,并不影响我们刚才得到的结论的实质,只是把“鸡”换成其他的什么东西就是了,如果说的是鸟,那么答案就变成:“先有第一只鸟,后有第一个鸟蛋”。
现在我们再思考非进化的创生的可能性。不管创造的力量是源于上帝还是其他我们不知道的什么东西,事情都要简单得多。鸡蛋有两种,受精的和没有受精的。要先创蛋,这个蛋就必须是在没有公鸡参与的情况下达到受精的状态,而且由于蛋造出来时没有母鸡,还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蛋孵化。接着,还要重复整个过程,造出第二个受精状态的鸡蛋,孵出一只异性的鸡。然后,让造出的两只鸡交配,母鸡下蛋孵小鸡,才能让繁殖的循环过程开始并继续下去。这样的创造过程,虽然不是绝对不可能,但显然是笨拙混乱、事倍工半的。但是,如果先造鸡就是事半工倍了。一开始就造两只鸡,一只公鸡一只母鸡,创造即告完成。它们交配后下蛋再孵出小鸡,循环往复乐此不疲… … 这两个创造过程,到底哪个是实际上发生过的,靠单纯的推理是得不出结论的。但是,很显然,第二个过程,即造了鸡再让鸡生蛋育子,要合乎情理得多。不过,无论是第一还是第二个过程为实际发生的过程,我们都可以最后坚持先有鸡后有鸡蛋的说法。这是因为,如上所述,我们今日定义中的鸡蛋不是能孵出鸡的蛋,而是鸡下的(至少是鸡体内产生的)包括没受精的因而孵不出鸡的蛋,也就是说,不能孵出鸡的鸡蛋还是鸡蛋,而不由母鸡体内产生的东西不管与鸡蛋多么相似,我们还是有理由坚持不把它叫做鸡蛋。就是上帝先造出像鸡蛋那样的东西,我们也不必把它称作鸡蛋。这样的话,还是先有鸡,后有鸡蛋。
所以,说到底,这主要还是一个概念问题,其次才涉及到事实问题。在概念上,先有鸡,后有鸡蛋;在事实上,如果我们允许在概念上做些松动而有了继续讨论的余地,也是先有鸡后有鸡蛋比反过来的情形要合理得多。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先有鸡,后有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