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是近代对中药的称谓,明以前称为本草。中药治病靠的是四气(寒热温平)、五味(辛甘酸苦咸)。所以正确的煎药及服药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药物吸收,达到应有的药效。
怎样煎中药,取决于药物本身的特性,简单的说,可以根据治疗的疾病类型来分类。
煎中药最好是 自己亲自煎,静心服气,也是治疗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种修行 。不建议代煎或者用电锅煮。除非电锅可控制火力及时间。
(一)煎药准备
1、煎煮器皿
最好选用砂锅,次之不锈钢、玻璃、陶瓷,忌金属器皿铁锅。
2、泡药
煎煮前要泡至少30分钟,药物充分溶解后,再煎药。脂溶类药物的药引是醇类。
(泡药的水直接煎煮,不要倒掉)
中药最好不要洗,粉类药物会被洗走。若洗,可快速用水过一遍。
(二)煎药时间及顺序
1、解表类(针对外感疾病)
药性,辛,发散。
煎煮时间不宜太长,以武火急煎15-30分钟为宜,否则药效过于挥发。
2、调和类(多用于中焦疾病,调理气机,疏肝、理气、散瘀等)
煎煮时间30-40分钟,先武火,开后改文火。
3、补益类(人参、鹿茸等)
煎煮时间40-60分钟,先武火催开,改文火慢煮。
4、混合类
(1)先煎。
若调和类药物和补益类药物混合,则补益类单独拿出来先煎30分钟,然后再将调和类放入煎30分钟。也可以补益类单独煎60分钟,调和类单独煎30分钟,最后将两组药汤混合。
(2)后下
若混合类与解表类药物混合,则解表类药物后下。即先煎调和类,15分钟后,再加入解表类。
5、特殊芳香的草本,如薄荷等,后下,防止过于挥发。
6、矿石类药物,如龙骨、紫石英等,先煎。
(三)煎煮过程
通常为二煎。
泡药时,先将中药放在锅底,清水高于药表面一拇指,泡30min后,若水被药物吸收,则再加一公分的水。具体情况,也要根据锅的孔径酌情处理。衡量的标准是不要糊锅。
一煎30分钟,以出药汤150ml为佳。
二煎放温水或开水,20分钟,出药汤150ml。将一煎、二煎的药汤混合,再分两次服用。
通常情况下,若一煎40分钟,二煎30分钟;若一煎30分钟,则二煎20分钟。煎煮时间从开锅后算起。
特殊的:烊化,胶类,如阿胶等,需要敲碎,用凉白开泡,调开,再与煎好的药汤一起服用。
冲服,粉剂类,如三七粉等。
(四)服用方法
若疾病偏于上焦、外感,则饭后服药。若偏于中、下焦,则饭前服药。
若药物刺激胃,即使经过炮制,也要饭后服用。若胃肠敏感,喝了中药不适,也要饭后服用。
通常,解表类,发汗的,要温服或偏热服用,增加解表渲散作用。清下类药物,可适当凉服。
需要温服的药物,凉了加热,最好是见开,次之隔水焐,再次微波炉加热。
补充
固元膏制作(一定要买上等阿胶,左上角有银质商标的东阿阿胶)
1、阿胶敲碎,凉白开泡一晚上;
2、等量核桃、黑芝麻,炒香后碾碎;
3、枣,去核剁成枣泥;
4、将核桃、黑芝麻、枣泥倒入阿胶中搅拌;
5、加入适量冰糖;
6、放在带盖容器中,上锅蒸1小时。(一定要带盖,否则水蒸气进入会窜味,也影响营养价值)
冬季适合吃固元膏,中后期孕妇若缺血,也适宜吃。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放入的水多少与药物的计量多少有关,一般以水面超过药物的1-1.5寸为宜。最好用砂锅或不锈钢锅。如果电火锅确实能调节到最小,相当于文火的程度,也可以用的。
方法:先用大火烧开,改成文火煎煮20-30分钟即可,用于感冒发散类的药物15-20分钟就可以了。用于滋补类的药物可以30-40分钟。按照此方法,需要煎煮2次或3次。然后把所煎好的药液合并混在一起,分作2-3次服用。煎煮的次数根据第二次煎好后的药液颜色而定。如果颜色已经很淡了,就没必要再煮第三次了,颜色还很深,说明药物的成分还没有煎透,就可以再煮第三次。但是注意,无论两次或三次都应该是一天的药量,只是多喝一次而已。
不要顾虑加水的多少。加的多了,药液就多,只是多喝一些罢了。这不重要。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