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分类的教学,一般应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进行,同时,尽力结合已学的有关数、量、形等方面的知识。
(一)把相同的名称的物体放在一起
教小班幼儿对物体进行分类时,首先要教他们学会从一堆物体中,找出相同名称的物体。开始教学时,可以给幼儿一些同样颜色、同样大小的物体,让幼儿找出相同名称的物体,以后,逐步教幼儿能排除物体的颜色、大小等干扰,而把相同名称的物体找出来并放在一起。
(二)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教师指导幼儿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时,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1)、在小班教幼儿按照物体进行按物体的颜色分类时,教师可以供给幼儿形状相同、颜色不完全相同的物体。
(2)、在中班,教师可以供给幼儿形状、颜色不完全相同的物体,要求幼儿能排除物体的形状干扰,正确的按物体颜色分类,
(3)、在大班,教师可要求幼儿能排除物体的大小、形状的干扰,正确的按照物体的颜色(包括混合色)进行分类。
2、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教幼儿按物体的形状分类,易于在教的过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也应根据年龄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小班教学时,可以供给他们颜色相同而形状不同的物体;在中班、可以供给幼儿颜色不同而形状不完全相同的物体,让他们能排除物体大小,颜色的干扰,按形状分类。
3、按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分类
此种分类方法,一方面可以继续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了幼儿进行量的比较。
4、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随着幼儿分类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步提高分类的教学要求,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例如,教师供给大班每个幼儿8张彩色卡,其中4张圆形,4张正方形,每一种图形都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既能按形状分类,又能按颜色分类。
(三)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教幼儿按物体的数量分类,可以和认数结合起来,既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又加深对数的认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分类法、早期科学阅读。
1、观察法:一是借助于感官进行直接观察,另一种是通过仪器进行间接观察。可分为个别物体的观察、长期系统的观察、间或性观察、室内和室外环境的观察。
2、分类法:学前儿童把具有某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以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学前儿童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挑选分类、二元分类、多元分类。
3、早期科学阅读:幼儿通过阅读寓有科学知识的作品,包括故事、儿歌、谜语等,以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可分为科学诗、科学童话、谜语、科普画册、录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要让儿童获得科学经验,更主要的是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让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也就是在儿童探索过程中,让儿童的认知、情感、技能、社会性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要选择儿童生活熟悉的内容,贴近幼儿,贴近自然。活动方式也应该生活化,就是把科学教育贯穿于幼儿的生活中去,注意把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科学教育内容和教育时机。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的探索性。
儿童好奇心强,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事实上他们也正是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来获得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