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说过: 从小到大,凡是话太多的人,第一个伤元气,身体不会好;第二个,人家听了就讨厌。 其实,这就是话多的人,容易招致的两种不好结果。
我非常赞成他的这个观点,因为从多言到少言,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标准。就如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最后一句话所写: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老祖宗留下的处世忠告,也告诉我们:沉默是金,多言招祸。为什么说话多伤元气,还讨人厌呢?下面我们来一起分析分析!
中医非常讲究“气血”,而精气神又是人体的“三宝”,若是其中一方亏损了,就会影响人整体的精气神。所以说,养气对于身体 健康 非常重要。比如说,孟子说自己善养浩然之气。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人少说话就可以养气,少用眼、少看东西就可以养神,节制欲望就可以养精。平时话很多的人,表达欲望很强,图了一时的口舌之快,但大伤元气,不利于身体 健康 。
曾国藩早年的时候,话很多,还爱开玩笑,其实这也是心性浮躁的表现。他经常参加各种交际应酬和饭局,还与朋友促膝长谈,经常一聊天就是一晚上。这样一来,他的元气大伤,没多久就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
吃一堑长一智,他之后很注意 养生 养气,还特别在“修身十二条款”中写道:
如果某一天说话多了,曾国藩也会在日记中记录下来,然后提醒自己以后要“戒多言”,进行深刻地自我批评,最终慢慢改掉了话多的毛病,变得大智若愚。
《易经》云: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即:贤明多福的人,往往话很少;急躁少福的人,往往话很多。可见,少说话,就是养气血、养精神,积累福气;反之,不断说话,就是丧失元气,最后折损福气。
古人云“口者,心之门户”,口占据着两种欲望——吃东西、说话。但是物极必反,吃太饱、说话太多,都会给自己招致祸患,所以古人说:饭吃七分饱,逢人只说三分话,还告诫世人: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个人,能够管控好自己的嘴巴,少生病、少招祸,这样就会减少很多麻烦。所以,《醒世恒言》告诫大家: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
老祖宗留下的俗语,说得更加严重:人生丧家亡身,言语占了八分。即:家破人亡的灾祸,说话不当心往往是主要祸根。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去翻阅一下 历史 就可知晓:苏秦能说会道,最后也是因为能说会道丢了小命;韩信在刘邦面前夸夸其谈、居功自傲,最后被诛灭三族;杨修老爱在曹操面前显摆小聪明、话很多,最后被诛杀,等等。
曾国藩一辈子爱读 历史 书,他得出一个结论:自古以来,凶德导致失败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长傲,二是多言。丹朱不像他的父亲尧,一是骄傲,二是奸诈好讼也就是话多。古今有名望的权贵,大多是因为这两方面家败身亡的。
可见,多言就是滋生祸患的温床,也是招人讨厌的根本原因。有句话叫:“你不说,没人把你当哑巴”,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话粗理不粗!
讨人嫌离不得一个骄字,话多就是骄傲浮躁的主要表现。沉默寡言的人,招惹的是非少,也不令人讨厌,所以他们沉默是金。
老子《道德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即:一个国家的政令名目繁多,朝令夕改,劳民伤财,反而会加速国家的败亡,还不如保持虚静。
同理,个人也是如此:说话太多,伤元气,言多必失,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所以说,聪明人都应该牢记老祖宗的处世忠告:沉默是金,多言招祸!您觉得老祖宗的话对吗?欢迎在下方留言互动。
道家言“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意指修道人话都不讲的,多讲话伤元气,就怕开口神气散了。“意”就是杂念,“意动”就是思想杂乱,火工就寒就没有了,这个时候要无念,要意念专一就是文火。这是道家的道理。闭塞其兑”,兑卦所代表的东西很多,在人体上兑代表口,“闭塞其兑”就是要闭嘴。
“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 一句话讲出来,生命全体的机能都要动,所以消耗得很厉害,也就是开口神气散的道理。“ 要做到无念专一,意一动叫做散乱。佛家讲的“定”,就是道家讲的“凝神”。
正统的说法,意念就是火。多讲话伤元气,“意动”可能是思想杂乱,这个时候要做到"无念",意念专一。
妄念多时,检查自已就是观想。经常反省,转妄想为观想。因为怕昏沉无明,所以要观理,但理搞多的人一天到晚用思想,则“如日蕉芽”。此时就要赶快不再用思想,也就是要放下。这个时候就要修定不要再起观,即“润以定水”。妄想如火,妄念动了就好像煮饭一样下面的火乱吹,饭就煮不熟了。所以想多无益。
思想烦恼不能停的话,是意根在漏。六根不动了,内外才绝。达摩祖师:“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老子:“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塞其兑”,实际上“兑”也并不完全指身上开口处,也指心理上的渗漏。不管是生理或心理渗漏,都要把它圆满起来,眼睛耳朵都要全部封闭起来。“终身不勤”,是形容一辈子不会忙忙碌碌,始终是从容不迫。
“治人事天,莫若啬”,做人做事要节省,说话也要节省,废话少说,乃至不说。不做浪费的事,集中意志做正当的事,这是对精神的节省,对生命的节省。
首先,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恰当的时候说话是智慧,恰当的沉默也是一种智慧。所谓:水深流缓,语迟人贵。
话说多了别人就知道了你的底,你就容易被别人控制,这是大忌。
所以古人有云:言多必失!
出自《鬼谷子·中经》:“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所以说要谨言慎行,要三思而后说。
其次,从自身形象上讲,话多容易显得人轻浮,缺乏教养。
比如当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谈论音乐,突然有人把足球赛塞进来,显然不识“火候”。
比如上课的时候,老师说到了一个词,某几个男生就借题发挥,乱扯其他,故意引人发笑,哗众取宠,显得特别没有眼力劲儿。
还有的男生,上课的时候听到一个词,就故意把话题和性联系起来,显得特别轻浮,特别缺乏教养。
第三,从人际关系角度讲,话多容易挖苦嘲弄别人,从而严重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
我们在谈话中出现错误或不妥,短期会提醒自己,长时间很容易打开心理阀门,把不想说的话不恰当的话也说出来。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听众多就容易兴奋,更加要冷静自制。
比如上课的时候,有几个男生缺乏自制力,按照自己的想法说出不合时宜的话来,甚至嘲笑老师和同学!这不仅有损别人,也有害自己。这会让你的缺点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越发放大,让老师对你的印象越来越差,同学们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会越来越不喜欢你,会越来越恶心你这种嘴欠的行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