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讲,世界和自我的认知是五蕴的集合,就是以自身眼的视觉、耳的听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身体的触觉、心理意识的思维判断等六根来接受外界世界(色蕴)的信息,然后产生受、想、行、识各种蕴集,也就是通过接收外界世界的认识产生心理的认知感受、思维联想、行动控制、意识综合判断的各种能力。
所以,以佛法来解释,首先是人的本来清净的自我意识,因为各种情志的干扰,由于某些情志的极端化,引起自身眼的视觉、耳的听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身体的触觉、心理意识的思维判断等六根产生或某方面过强、或某方面过弱的反应,使外界事物在自身的认知感受、思维联想、行动控制、意识综合判断的各种能力出现偏差。
五蕴是外界事物在我们自己身心的反馈,由于这些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上的偏差,以假为真,以虚为实,以无为有,严重了就产生了精神状态上的疾病。
所以说精神疾病的根源是心因,也就是无明,错误的思维,也就是精神思维上错误的认识和判断;病的缘就是各种情志的反馈出现问题,也就是六根的妄见执著;病的果就是对世间的认识理解出现偏差,是五蕴的整体问题。
针对病的缘,也就是各种情志的过度刺激和错误反馈,也是因其他问题引起的,这就是佛法所说的因果相互转化,互相引起新的变化,有因有缘而成世间的概念。他们的问题又有内因、外因多种情况。
从内因讲,对于眼耳身心等接触外界的器官功能过度的信赖,在自己的思维判断和生活行动中逐渐产生习惯性的加强,这就是业(意识、行为、语言都是行的表现,行即是业)的延续,在意识中产生习惯,叫业习。错误的业习逐步加强,使错误的意识、行为、语言得到巩固,影响了正确的思维判断和行为,不去纠正就成了一种偏执。
从外因讲,眼耳身心等接触外界的器官被过度的刺激,在受、想、行、识中产生妄念,就是错误的认知感受、思维联想、行动控制、意识综合判断。刺激的因素有可能是身体疾病(六根根源),有可能是心理的(想、识)。比如身体问题上,由于疾病引起眼耳身心等某方面的缺失,引起在认知感受、思维联想、行动控制、意识综合判断上的非理性的思维;比如由于感觉鬼神的影响、感觉自己过去行为的迫害、感觉自己未来的境界等是内心想、识的问题。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指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患者能却感到这种事物的存在。如在没有人的情况下,能够听到有人在说话或者是能够看到在他的身边。幻觉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知觉障碍,在临床上幻觉可以按不同的感觉器官,分成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以及内感受器幻觉。对于触幻觉也就是幻触,通常临床上表现有麻木感、刀刺感、通电感、虫爬感等。另外内脏性的幻觉,即内感受器幻觉,指患者能够清楚的描述某一固定的器官或者是躯体的内部,自己的某一内脏有扭转、断裂、穿孔或异物感,如昆虫在体内游走等。产生幻觉主要见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如果是以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的病史患者,是在病情稳定以后,反复时有可能会出现幻觉,比如幻视、幻听,而有些还会有妄想。第二、有脑梗塞的患者,比如脑叶梗塞,也有可能会出现幻觉,有幻视和幻听,这时可以做头颅磁共振的检查,还有可能出现幻觉,比如有的患者长期使用利尿剂,容易形成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钠血症时,容易出现精神症状,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幻觉。另外,有帕金森的患者在疾病后期,或者服用抗帕金森的药物以后,也容易产生幻觉。
出现幻觉的治疗方法是:1.一定要保持一个放松的心情,不要有过于紧张的情绪,如果服用那些药物有可能是药物导致的,一定要及时的停止药物。2.平时一定要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可以有效的转移注意力,多听一些喜欢的音乐,多到户外参加一些体育运动。
(一)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
人的心理主要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然而,人的心理发展与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统计调查及临床观察,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确实具有血缘关系。同时,遗传上的易感性在一些人身上也是存在的,以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神经类型及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的身体特征也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
2.病毒感染与躯体疾病
由病菌、病毒(例如脑梅毒、斑疹伤寒、流行性脑炎)等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会损害人的神经组织结构,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这一点对儿童影响尤为严重,是造成智力迟滞或痴呆的重要原因。
3.脑外伤及其他因素
脑外伤或化学中毒,以及某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机能障碍等,也是造成心理障碍与精神失常的原因。
(二)社会因素
1.生活环境因素
生活中的物质条件恶劣,生活习惯不当如摄取烟、酒、食物的过量等,都会影响和损害身心健康。其次,不良的工作环境、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不胜任、工作单调以及居住条件、经济收入差等,都会使人产生焦虑、烦躁、愤怒、失望等紧张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此外,生活环境的巨大变迁也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由此带来心理的不适。
2.重大生活事件与突变因素
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尤其是一些突然变化的事件,常常是导致心理失常或精神疾病的原因,比如家人死亡、失恋、离婚、天灾、疾病等。由于个体每经历一次生活事件,都会给其带来压力,都要付出精力去调整、适应,因此,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不幸事件太多或事件较严重、突然,个体的身心健康就很容易受到影响。
3.文化教育因素
教育因素包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个人心理发展而言,早期教育和家庭环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个体早期环境如果单调、贫乏,其心理发展将会受到阻碍,并会抑制其潜能的发展,而受到良好照顾,接受丰富刺激的个体则可能在成年后成为佼佼者。另外,儿童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态度、方式,家庭的类型等也会对个体以后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早期与父母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得到充分父母爱,受到支持、鼓励的儿童,容易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并对成年后的人格良好发展、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举例有:
食欲。三餐是否规律,健康
情绪。是否遇到高兴或快乐的事
情感。和周围朋友亲人相处是否和谐,友情、亲情、爱情
生活事件。是否遇到突发事件,比如家人死亡、失恋、离婚、天灾、疾病等
经济。如物质条件是否恶劣,是否存在经济问题
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否和谐
生理因素。如女性生理期,更年期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