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怎么引起的?

艾滋病是怎么引起的?,第1张

(一)发病原因

自1981年美国报道发现一种能对人免疫系统产生破坏力的反转录病毒后,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Montagnier等首先分离出一株病毒,当时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associatedvirus,LAV)。1984年美国Gallo等又从1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活体组织中分离出病毒,命名为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同年Levy又分离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病毒(ARV)。经鉴定证明这些病毒为同一病毒,归入反转录病毒科。随后于1986年7月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RNA病毒,可在体外淋巴细胞系中培养,属反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属(Lentivirus)。迄今已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两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

1.HIV-1起源于中非,扩散到海地、欧洲、北美及全世界,它选择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亚群,也能感染B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及骨髓干细胞,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主要毒株。

(1)HIV-1的形态及结构:电镜下观察HIV-1呈圆形颗粒,直径约110nm。病毒外膜由两层类脂组成,它系新形成的病毒从人的细胞芽生至细胞外时形成,既有病毒蛋白成分,也含有宿主细胞膜的蛋白质。锚定在外膜上的外膜糖蛋白(Env)由三分子的球状物gp120和三分子的主干gp41组成,gp120呈球形突出于病毒包膜之外,gp41与gp120相连,另一端贯穿病毒包膜。包膜内是呈钝头圆锥形的核,位于中央,核壳蛋白是p24。核内含两条完全相同的单链病毒RNA链、Mg2依赖性反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等成分。在病毒的外膜和核壳之间,有一基质蛋白P18,见图1。

(2)HIV-1的基因组及其功能:HIV-1病毒基因组长约10kb,两端各有一个称为长末端重复(1ongterminalrepeat,LTR)的RNA序列,长约634bp。LTR含调控HIV基因表达的DNA序列,可控制新病毒产生,能被宿主细胞或HIV的蛋白所触发。HIV-1病毒基因组还含有3个基因,包括3个结构基因和6个调节基因(图2)。

3个结构基因是gag、pol和env。gag基因(310~1869bp)编码病毒核心的结构蛋白,产生1个分子量为55×103的前体蛋白(p55),裂解后成为4个较小的蛋白成分:P18、P24、P9和P7,它们共同构成的病毒的核心蛋白结构。pol(1629~4673bp)基因编码一个较大的前体多肽,它包括3个蛋白质产物:蛋白酶p13、反转录酶p66/p51和整合酶p31。env(5781~8369bp)编码一个含糖多肽前体gpl60,后裂解为外膜糖蛋白gpl20和跨膜糖蛋白gp41。

6个调节基因是tat,rev,nef,vif,vpr和vpu,它们可编码一些蛋白质,分别控制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病毒复制和引起疾病。如:tat(5358~5635bp)基因编码分子量为14×103的蛋白质(p14),它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上调HIV-1的表达。rev(4493~4542bp)基因是HIV-1复制所必需的,它可促进未拼接的病毒mRNA从细胞核转移到胞质。对结构蛋白有正调控作用,对调节蛋白有负调控作用。缺乏时,gag和env蛋白不能合成。vif(4588~5196bp)编码分子量为23×103的蛋白质(P23),有了它才能产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体。vpr(5592~5828bp)编码分子量为15×103的蛋白(p15),它有助于转运病毒整合前复合物到胞核,具有较弱的反转录激活作用,可促进病毒蛋白产生。vpu编码分子量为16×103的蛋白质(p13),它可能影响着新病毒颗粒的装配和释放。nef(4970~5043bp)基因编码分子量为27×103的蛋白质(p27),可下调LTR表达,降低HIV-1感染细胞的CD4表达,对HIV复制起负调节作用。

根据病毒基因的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目前已确定HIV-1有3组13个亚型,即M组的A、B、C、D、E、F、G、H、I、J、K亚型,O组的O亚型,和N组的N亚型HIV-2也有6个亚型,即A、B、C、D、E、F亚型。HIV-1的M组病毒呈全球性流行,O组病毒和HIV-2则多限于非洲的某些局部地区流行。中国流行的主要为HIV-1的A、B、B’亚型、C、E五型,某些流行区还有B/C重组株。

(3)HIV-1如何感染细胞及复制:游离的HIV-1遇到CD4细胞时,1个以上的HIV-1的包膜糖蛋白(gp120)与靶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紧紧结合,导致gp120分子内部的构相发生变化,使gp120同时与靶细胞表面的辅助受体结合。该受体又分为CC系统,如CCR2、CCR5等及CXC系统,如CXCR4,通常,gp120与CCR5结合感染巨噬细胞,与CXCR4结合感染T细胞。继之,在gp41的参与下,HIV的外膜与靶细胞膜发生膜的融合。随后,病毒核心部分被注入胞质内。尽管CD4T细胞是HIV感染的主要靶细胞,但免疫系统的其他带有或不带有CD4分子的细胞也可被HIV感染,其中单核巨噬细胞能隐藏大量的病毒,成为HIV的贮存仓库。部分CD4T细胞也是一个重要的HIV贮藏库,这些细胞呈一种稳定的、不活跃的形式藏匿HIV。正常的免疫反应能激活这些细胞,导致HIV复制,产生新病毒体。

近年的研究发现,HIV-1感染CD4和CCR5巨噬细胞时如果没有树突细胞特异的HIV-1结合蛋白(DC-SIGN)的辅助,则感染不能完成。DC-SIGN是一种分子量为44×103的树突细胞(DC)的表面蛋白。HIV-1侵入人体后,首先感染DC。这一过程是借助于gpl20于DC-SIGN。的特异性结合来完成的。随后病毒被DC吞噬进入细胞内。DC将外来的病毒抗原加工处理,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激发抗病毒免疫反应。同时,在抗原提呈过程中,DC与T细胞直接接触,也将病毒传递给了T细胞,造成T细胞的感染。

在胞质内,HIVRNA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转录成一单链DNA,并以此单链DNA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复制第2条DNA链。这个双链DNA既可以游离形式留在胞质内,并转录成HIVRNA又能移动至胞核内,也可经HIV整合酶整合进宿主的染色体组DNA,形成“前病毒”。并长期存在于胞核内,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该“前病毒”通过转录产生HIVRNA和mRNA,并被转移至胞质。HIVmRNA翻译产生新的HIV反转录酶、基因组RNA、结构蛋白、调节蛋白、包膜糖蛋白等,并装配成新的病毒体,以芽生的方式萌出细胞外。

共价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内的HIV-1前病毒已成为宿主基因组的一部分,它与宿主细胞DNA一起复制,并遗传至子代细胞。因此,整合的前病毒被永远合成到宿主细胞基因组,或隐匿转录,或高水平表达其基因,而产生大量的子代病毒。

2.HIV-2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西非患者中分离出的另一种能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反转录病毒。主要限于西非,但现在已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发现有HIV-2感染病例,我国也有少数病例。最近发现HIV-2有不同株别差异存在。HIV-2的超微结构及细胞嗜性与HIV-1相似。在分子学特性方面,HIV-2与猴免疫缺陷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相近,与HIV-1的结构蛋白差异较大,尤其是外膜蛋白。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仅40%~50%与HIV-1相似,而75%与某些SIV相似。HIV-2基因组也有gag,env和pol三个结构基因,也可有tat、rev、nef,vif和vpr基因(图2)。所不同的是HIV-2没有vpu基因,而是在其中央区有一个vpx基因(病毒蛋白x),这是HIV-1所没有的,其功能尚不清楚。HIV-2的抗原特性与HIV-1不同,两者的结构蛋白交叉反应最强,而外膜蛋白交叉反应最弱。像HIV-1一样,HIV-2也选择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但它的毒力不如HIV-1强。HIV-1及HIV-2在外界的抵抗力均不强。对热敏感,56℃,30min能灭活。一般消毒剂如70%乙醇、0.2%次氯酸钠、5%~8%甲醛溶液及5000×l0-6~10000×l0-6的有机氯溶液等均能灭活病毒。

(二)发病机制

1.发病原理还不完全清楚,据目前的研究,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1)HIV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机体感染HIV的初期,HIV致敏淋巴细胞后,可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达HIV抗原成分的细胞可被CTL破坏,HIV被杀伤或清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可在HIV抗体的介导下,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细胞(ADCC)的作用来破坏表达HIV的细胞。这样免疫反应就可清除血循环中部分感染细胞的HIV,并限制HIV感染新的细胞,使HIV感染者长期处于无症状状态。

(2)HIV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HIV对CD4细胞(包括辅助性T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等)有特殊的亲嗜性。HIV借助gp120与靶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在gp41的协助下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受到感染。感染后,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异常或缺乏,阿地白介素(IL-2)等细胞因子产生减少,对同种异型抗原的反应性减低以及对B细胞的辅助功能减低等。T细胞的数量异常主要是CD4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减少,当CD4T细胞数量减少至200×106/L以下时,则易发生机会性感染或肿瘤。

实验证实B细胞的表面有少量CD4分子表达,因而也可能被HIV-1感染。但更重要的是B细胞功能的异常。在感染早期,可出现强烈的多克隆B细胞激活,表现为IgG、IgA水平的升高,循环免疫复合物出现,外周血B细胞增多等对抗原刺激的抗体反应异常及自身免疫现象辅助性T细胞功能的缺损可导致持续的B细胞激活其他的病毒感染,如CMV和EBV感染也是导致B细胞激活的因素之一。单核巨噬细胞既可通过表面的CD4分子而受感染。与CD4T细胞不同的是巨噬细胞似乎对HIV的致细胞病变作用的耐受性要强些,更多地起到病毒贮存库的作用。另外,巨噬细胞在携带病毒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感染晚期,单核-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受损。在AIDS患者,这些细胞的某些异常可能是细胞在体内慢性激活的结果,例如:IL-2受体表达的增加、IL-1分泌等。这种慢性激活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毒蛋白或细胞因子的作用,或HIV感染的直接作用等。

(3)HIV感染致CD4细胞减少:根据目前了解,其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种。

①免疫反应性损伤:由于HIV感染的主要是CD4T细胞,当HIV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包括:CTL,ADCC等)持续存在或过强时,即可导致CD4T细胞减少以至耗竭。

②HIV的直接致细胞病变作用:HIV感染可通过其直接致细胞病变作用(CPE),导致细胞死亡。当受染的CD4T细胞的HIV-env基因呈高表达时,通过包膜糖蛋白(gp120和gp41)的介导,与邻近正常的CD4T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即合胞体细胞。合胞体细胞一般在形成后48h内死亡和溶解。胸腺及外周血T细胞前体也可由于HIV感染而不能增殖及补充成熟T细胞群。

③细胞凋亡:大量研究证实,HIV及其产物均可诱导产生细胞凋亡。gp120/gp41可增加活化的CD4T细胞的凋亡率。包膜蛋白通过CD4受体的信号传递诱导T细胞凋亡。通过辅助受体CXCR4的信号传递也可诱导其凋亡,这可能是通过p38依赖的信号传递而触发的。

④超抗原效应:推测一个病毒蛋白可能刺激并最终耗竭带有特异T细胞受体的CD4T细胞。

⑤无辜伤害:游离的gp120与未感染的CD4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使其受免疫攻击,而被无辜伤害。

⑥产生减少HIV感染造血干细胞或HIV感染致胸腺功能耗损,而引起CD4T细胞产量减少。

(4)HIV抗原变异及毒力变异的影响:由于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内的前病毒需借助于宿主细胞的转录和翻译体系进行转录和翻译,因而子代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尤其是病毒的外膜区域。由于HIV-1的复制速度非常快,每天约有1010~1012个病毒释放入血。据估计每10000次转录中有1次错配,则每日约产生107个变异的病毒颗粒。HIV变异株能逃避特异的体液及细胞免疫的攻击。此外,在感染过程中变异株的毒力也在变,毒力不同可能影响疾病的进程及严重性。在感染早期,HIV复制缓慢,不诱生合胞体,系低毒力变异株。而在感染后期,虽然仍无症状,但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且可见到复制快、诱生合胞体的高毒力变异株。

(5)其他因素的影响:HIV感染常潜伏多年而不发展成AIDS,却可能在某个时候病情迅速进展,此可能与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关。在感染的各个阶段于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内均可见到HIV(通常是低毒力株)复制,但在CD4T细胞染色体组中的前病毒却几乎呈静止状态,因而没有造成T细胞的损伤和耗竭。一旦机体受到某些因素的刺激,如毒品、CMV、EBV或其他的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被激活,其内的前病毒即开始转录和复制,造成大量细胞的损伤和耗竭。此外,遗传的、行为的、环境的因素也可影响发展成AIDS的速度。例如某些MHC单倍型可能较早发生AIDS,这些MHC连锁的基因簇就可能是AIDS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推测AIDS的可能发病机制是:当某一个体被HIV感染后,在感染初期,机体对HIV产生了极好的免疫反应,高毒力、高表达HIV克隆被抑制或清除,且由于感染的细胞数量尚少,因而没有造成CD4T细胞数量的明显变化。但隐藏在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的HIV变异株和整合的前病毒未受到免疫攻击而潜伏下来。在以后的某一时候,由于某些因素激活这些细胞后,潜伏在细胞内的HIV以及前病毒开始转录和复制,不断产生较高毒力的HIV变异株,在上述致CD4T细胞减少的机制参与下,使CD4T细胞迅速减少及耗竭,导致整个免疫系统崩溃,感染者迅速发展成AIDS患者。

2.病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呈多样性、非特异性。主要表现有机会性感染引起的病变,淋巴结病变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1)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由于严重免疫缺陷而表现出的多种机会性病原体反复重叠感染,组织中病原体繁殖多而炎性反应少。常见有皮肤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和真菌感染以及口腔白念珠菌感染等所致的皮肤黏膜病变,肺孢子虫感染引起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分枝杆菌属感染引起的肺结核病变,等等。由于严重免疫缺陷,可有卡波齐肉瘤、淋巴瘤或其他全身恶性肿瘤发生。这些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均可表现为相应的组织病理改变。

(2)淋巴结病变:包括反应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①反应性病变:早期多为滤泡增生性淋巴结肿大,主要是淋巴结生发中心发生淋巴滤泡增生、增大、融合。然后是弥漫性淋巴细胞增生,滤泡生发中心模糊不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从而成为混有淋巴细胞的免疫母细胞巢。继之为淋巴结纤维性变,正常结构消失,代之以纤维水肿或纤维变,含有浆细胞、免疫母细胞性组织细胞、少量淋巴细胞。②肿瘤性病变:包括卡波齐肉瘤及其他淋巴瘤,意味着病情已发展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阶段。

(3)中枢神经系统病变:HIV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变化主要为胶质细胞增生,灶状坏死,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合胞体形成及脱髓鞘现象等。

因为在以前的时候,人们受制于科技发展,不像近代,人们能够通过船等交通工具行驶至很远的地方。人们认为艾滋病最早是从猩猩身上传播到人上的,又经过跨海航行,彻底在全球传播开。

艾滋病是从哪里来的?

科学家们已经将 HIV 的起源追溯到黑猩猩和猿猴免疫缺陷病毒 (SIV),这是一种攻击猴子和猿类免疫系统的类似 HIV 的病毒。

1999 年,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 SIVcpz 的黑猩猩 SIV,它与 HIV 几乎相同。这位科学家后来发现,黑猩猩猎杀并吃掉了两种较小的猴子——红顶猴和更大的斑鼻猴——它们携带两种 SIV 病毒并感染黑猩猩。这两种菌株可能结合形成 SIVcpz,可以在黑猩猩和人类之间传播。

当非洲的猎人吃了受感染的黑猩猩,或者黑猩猩受感染的血液进入猎人的伤口或伤口时,病毒可能会进入人体。研究人员认为,1920 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和最大城市金沙萨首次将 SIV 传播给人类并导致全球大流行。病毒传播可能是通过移民和性交易从金沙萨沿基础设施路线(公路、铁路和河流)传播的。

1960 年代,当刚果民主共和国殖民地的海地专业人员返回家乡时,艾滋病毒从非洲传播到海地和加勒比地区。该病毒随后在 1970 年左右从加勒比地区转移到纽约市,然后在 10 年后期转移到旧金山。

艾滋病毒是如何从金沙萨传播的?

金沙萨周边地区交通便利,如公路、铁路和河流。在艾滋病毒开始传播的时候,该地区的性交易也越来越多。大量的移民和性交易可能解释了艾滋病毒如何沿着这些基础设施路线传播。到 1937 年,它已到达金沙萨以西约 120 公里的布拉柴维尔。由于缺乏通往该国北部和东部的运输路线,当时那里的感染报告明显减少。到 1980 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所有感染病例中有一半发生在金沙萨地区以外的地方,这反映了流行病的日益严重。

爱滋病爆发

尽管艾滋病毒在 1970 年左右到达美国,但直到 1980 年代初才引起公众的注意。

1981 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 发表了一份报告,称五名以前健康的同性恋男性感染了肺孢子菌肺炎,这是由通常无害的真菌 Pneumocystis jirovecii 引起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这种类型的肺炎几乎不会影响免疫系统未受损的人。

次年,《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新的免疫系统疾病的令人震惊的文章,到那时,已经影响了 335 人,其中 136 人死亡。由于这种疾病似乎主要影响同性恋男性,因此官员最初将其称为与同性恋相关的免疫缺陷或 GRID。

尽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了该疾病传播的所有主要途径——以及艾滋病阳性男性的女性伴侣可能被感染——但在 1983 年,公众认为艾滋病是一种同性恋疾病。多年后,它甚至被称为“同性恋瘟疫”。

1982 年 9 月,CDC 首次使用 AIDS 一词来描述这种疾病。到年底,一些欧洲国家也报告了艾滋病病例。

现代人都知道,最早支持“人类由灵长类动物进化过来”这一观点的人是达尔文。这位出色的生物学家在《物种起源》中详尽地描述了生物的进化过程,并大胆地假设人类的起源。

但你可知道,当初达尔文为了避免受到宗教的迫害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他在撰写物种起源的同时也刻意把猿类进化成人的这一章给隐去了,因为当时的社会无法接受人类居然和猴子是“亲戚”关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人类和黑猩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关于人类是如何从猿类分支进化来过的,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

在数百万年前,所有的猿类都生活在非洲。但自从东非大裂谷出现后,土地就被分割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的猿类继续在森林和丛林中生活,它们过着与世无争并且温饱的日子。

而另一部分猿类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们来到了竞争激烈的草原,在这里全是低矮的草丛,猿类根本没有藏身之处。

不仅如此,猿类还要面临天敌和食物的双重打击。这时,猿类如果不进化不去适应环境的变迁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这部分猿类就会从地球上消失。

不过,也正是因为残酷的环境造就了猿类开始解放双手,并且有更多的时间去动脑思考。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猿类逐渐进化成了人。

虽然有很多化石可以证实人类确实是由猿类进化过来的,但科学家却没能知道人类和猿类过度的生物。于是,在1925年,苏联生物学家伊利亚·伊凡诺维奇·伊万洛夫在苏联政府的支持下,在非洲几内亚做了一项最惨无人道的实验:让人类和黑猩猩进行杂交。

但当时还没有人工授精这种技术,可想而知,人类和黑猩猩杂交是多么地惨烈。幸运的是,这场实验并没有成功,因为科学家发现人和黑猩猩存在着生殖隔离。黑猩猩的染色体有24对,而人类只有23对。

不过在这项实验中,黑猩猩身上的免疫缺陷,也就是艾滋病却直接传播到了人类身上。不知情的人在其后的几十年,随着人口的流动,艾滋病也成为了当代最令人头疼的疾病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5982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2023-04-28

随机推荐

  • 江湖救急,我在淘宝商城浙江欧诗漫专卖店买的珍珠粉,25g包装的,99元,觉得有点太便宜了,会是正品吗

    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淘宝的天猫商城浙江欧诗漫专卖店是由欧诗漫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欧诗漫德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设的,这个子公司也就是欧诗漫珍珠粉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包括网上和地面的销售所有珍珠粉系列产品。如果您确定是在浙江欧诗漫专

    2023-12-14
    10100
  • 珂莉安护肤品敏感肌可以用吗

    珂莉安保湿水在韩国是属于中端档次的护肤品牌,通过多年研发后问世,打造出了符合肌肤的化妆品,化妆品成分温和,即便敏感肌肤也能使用,还能更好满足不同女性朋友的需求。 珂莉安护肤品是一个很成熟的品牌,旗下的产品也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有需要的朋

    2023-12-14
    10000
  • 肌研怎么样

    肌研有一款人气产品-肌研极润保湿化妆水,含有双倍的透明质酸,相信对化妆品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透明质酸的功效就是具有补水和保湿的作用。肌研极润保湿化妆水一涂抹在脸部就可以感觉瞬间湿润皮肤,对于严重缺水的肌肤是非常适用的。所以用肌研极润保湿化妆水

    2023-12-14
    8400
  • 柏氏化妆品

    柏氏是化妆品是香港彭氏化妆品集团旗下的品牌。 1983年诞生于东方时尚之都香港。1991年,柏氏正式进驻中国内陆发展。 发展至今,柏氏化妆品已拥有七大系列,植物悦颜系列、雪妃系列、飞翔系列、美之印系列、金卓颜系列、水库系列、雪晶灵系列。 柏

    2023-12-14
    8200
  • 什么是修容膏呢 修容膏应该怎么用呢

    大家在生活中应该都见过非常多的化妆品吧,但是你了解修容膏吗?今天小臂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究竟什么是修容膏呢,以及修容膏应该怎么用呢?如果你也想知道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什么是修容膏呢修容膏的作用是修饰脸部轮廓 让五官更立体。一般

    2023-12-14
    7000
  • 西影化妆品适合什么肤质

    干油缺水肤质。西影矿泉凝润巨补水系列,适合干油肤质,清爽控油补水类型的肤质。化妆品女性比较喜欢,此款产品男女可通用,只要符合特征的都可以购买使用,效果非常棒。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类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

    2023-12-14
    7400
  • 超市里的韩束雪白肌系列雪绒花精华为什么和化妆品店的不一样

    选择化妆品,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1化妆品的质量首先,选择化妆品最重要的是看质量是否有保证。一般来说选择名厂,名牌的化妆品比较好,因为名厂的设备好,产品标准高,质量有保证,而名牌产品一般也是信得过的产品,使用起来比较安全。不能买无生产厂家和

    2023-12-13
    6900
  • 什么是bb霜

    什么是bb霜什么是bb霜,每一个女人在开始学习化妆的时候,肯定遇到过bb霜这个东西的,由于刚接触化妆不久,什么是bb霜并不太了解的,我为大家整理好了什么是bb霜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什么是b

    2023-12-13
    8600
  • 美容用的按摩膏有什么作用怎么使用

    按摩膏可以清洁肌肤,促进肌肤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经常都做按摩是可以有效的防止肌肤的衰老和松弛,还能帮助后续营养渗透吸收。使用步骤:1将按摩膏涂抹至需要按摩的部位 ,用于以下步骤中按摩需要,双手在肩部交替拉抹 展油,上抬风池2双手掌重叠按

    2023-12-13
    7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