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花甲,七十古稀,过去由于各种原因,人类的寿命跟现在相比,是有一定的差距。平均寿命要比现在短暂很多。人到60之后,就会举办寿宴,以庆贺和祝福老人能够健康长寿。一般农村做寿的时候,把七十岁称之为为「大寿」,把八十岁称之为为「上寿」,九十岁的为「老寿」、百岁老人为「期颐」,对于不同岁数的做寿都有不同的称呼和说法。而且在农村对于岁数的多少,也有很多的讲究。
当到一个年龄阶段的时候,就会被称之为坎儿,这也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一种说法,年前的时候被叫做男不过三,女不过四,意思是男人不过三十岁的生日,女人不过四十岁的生日,随着年岁的增长,到55被叫做:人活五十万,阎王数一数,人活六十六,不死掉块肉,还有大家比较熟知的七十三、八十四,这些都是被农村习惯的称之为坎儿年,对于这样的年份,是有一定的说法和讲究的,有的会将自己的年龄降低或者增长一岁,等过了这个坎儿年,岁数才恢复正常。
对于坎儿年的由来有很多,有的是历史一些人物的巧合,也有一些民间传说,也有人戏称是老阎会在这些年份之中对于生死簿进行查看,看看有没有超载的,如果发现他的大笔一挥,也就啥也没有了。除了这些坎儿年之外,有的农村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给老人做寿,60岁的80岁的90岁的做寿很常见,唯独对于70岁大寿做的很少,这70岁过寿为啥就没有其他年龄阶段多呢?70又不是什么坎儿年,按道理说也是属于“大寿”的行列。
这也跟过去人的寿命长短有关,过去把七十称之为古来稀。活到七十岁在过去已经算得上是高寿之人。自然也希望能够健康地再活下去,所以到70岁的时候反而不做寿。会在69的时候做寿,不会选择整70岁来举办,为什么会这样操作呢?按照过去农村的说法,这样的做法叫做九不过十,九也久,在69的时候做寿,也寓意这长长久久,在数字里面九被称之为最大。也是长久的含义,大家为了讨个吉利,会在老人69的时候开始做寿,其实不止是70岁的时候会选择在69做寿,有的地区49岁59岁也是这样举行。当有人问起来,说的是整数大寿,其实往往会相差一岁,也是讨吉利的一种习俗。
除了讨吉利的原因之外,农村对于岁数喜欢按照虚岁来计算,虚岁跟周岁计算是有出入的,所以有时候做寿的时间也不会一样,这些都是民间的一些习俗演变而来,对于老人做寿,你们那里有什么说法吗?
1、古代60岁称为花甲之年,或者耳顺之年。
2、我国古人对于人不同阶段的岁数都有不同的称谓,大家常常听到的“年过花甲”、“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就是指60岁的老人。
3、“花甲”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年的年号分别是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搭配,比如2021年是辛丑年,下一年2022年就应该是壬寅年。这样一定来天干地支共有60种搭配。我们称六十年为“一甲子”,因为六十年最开始的一年都是“甲子年”,甲子也叫花甲,所以就有了古人对于60岁老人“花甲”这一称谓代替年龄。
4、“耳顺之年”的说法来源于孔子:关于孔子的著作《论语·为政》中提到,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5、这里提到的“六十而耳顺”,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耳顺之年”,自然而然被拿来当作六十岁老人的别称。耳顺的意思是,能够听进去那些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听得了坏话,自然而然就“耳顺”了,同样也是因为拥有了足够的人生阅历和心胸,才能够听进去这些不好的话。
6、其他年龄的别称:古代对于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不同的别称,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大多都被用来当作年龄的别称。以下是我整理的所有年龄阶段的别称,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补充。
老年人讲究过六十大寿、七十大寿,表示祝贺。还有过七十三、八十四大寿的。主要因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认为这两个年龄是老年人的门槛子,大庆大贺,以免灾避难。
过生辰日,穷苦人,无甚讲究,有钱人,大操大办,设大宴,前去祝贺的叫“吃生日”,送厚礼。给娃“过岁”,外婆家给送疆绳、银镯、银锁、银项圈。
一般民间做寿七十岁为「大寿」八十为「上寿」九十岁为「老寿」、百岁为「期颐」都盛大祝贺。亲朋好友送来贺礼,并演戏一面喝酒一面看戏,戏的内容以富贵长寿为主。寿宴中,一定要有「猪脚面线」这一道菜。
寿星还要盛装,坐在正厅接受子孙拜寿。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师「铁口直断」,某些年岁不敢作寿,以免被黑白无常带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