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换砖,麻烦费事但效果好。
2,用同色的填缝剂或云石胶修补,简单方便但效果差些。
3,用铝合金、不锈钢或PVC的L形条将阳角包住遮丑。
4,浅色瓷砖易脏,有碍美观也是很多家庭头疼的难题。其实,瓷砖的保养在于定期打腊和有针对的清洗。一般来说,2-3个月就应该对抛光砖定期打腊,日常清洁时可用家用普通的洗洁剂和肥皂水但是遇到油脂和啤酒、葡萄酒需用碱性清洁剂,不慎浓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强的液体泼洒应该立即清洗平时采用肥皂加少许氨水或等量理亚麻子油和松子油混合物,可增加瓷砖的光泽一旦出现划痕,就涂上牙膏后轻轻地擦拭。
一、合理选择建筑场地地震是一种随机振动,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准确地预测建筑物遭遇地震的特性和参数,尚难以做到。在建筑抗震理论未达到科学严密的今天,单靠计算很难使建筑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因此,结构工程师必须重视建筑总体抗震能力的概念设计。受地震灾害影响,地震范围内的建筑物会被严重破坏。由于地震而引起的地质运动可导致建筑直接面临结构破坏,由此可见,地质条件也属于房屋建筑受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房屋建筑设计中,需对建筑场地进行合理选择。一方面,应首选地质坚硬、地势开阔等有利于抗震的地质条件,从而减少地基土在地震期间的沉陷程度,预防房屋建筑发生坍塌不良现象。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免山坡边缘、河岸等地质软不利于抗震的地段,以免在地震期间,在地质条件的共同影响下,导致房屋建筑出现倒塌的情况。若实在无法避免此类地段,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抗震措施。
不应选择自然灾害并发区域等危险地段(如地陷、滑坡以及泥石流等地段)作为房屋建筑的建造地段,以避免地震灾害并发其他自然灾害而导致房屋建筑破损程度加重。最后,建筑场地的土质刚度、覆盖层厚度等也属于建筑物受到地震损害的一项重要因素。
二、房屋建筑屋顶与墙体的抗震设计
在地震期间,房屋建筑的受损程度与建筑质量之间呈正比关系。也就是建筑质量越重,建筑的受震害程度则越严重。反之,若建筑质量越轻,那么其受震害程度将会越小。其次,建筑结构越稳定,其在地震灾害中的安全性也越高。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尽可能最小化建筑质量,以达到最小化减小房屋建筑受震害程度的目的。一方面,减轻房屋建筑围护结构的质量,从而达到减轻房屋建筑墙体质量的目的。若建筑的墙体质量过重,将会降低建筑的抗震性能,使得建筑在面临地震灾害时,易受破坏。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对减轻墙体重量这一点进行考虑。另一方面,在建筑屋盖设计期间,应尽量选择质量较轻的材质。并且不要在建筑屋顶设计中添加不必要的附属物,以免增加屋盖重量,间接增加建筑高度,对房屋建筑抗震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三、建筑结构抗震构造的关键措施
要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效果,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构建措施:设置防震缝、增设构造柱、设置圈梁三种防控地震的构建建筑的措施。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1、设置防震缝
在抗震地区,建筑物立面高差≥6m、建筑物有错层、楼板间错层高度差很大、或是建筑物各组件间硬度或重差距过大时,需要设置防震缝。防震缝的作用就是将建筑整体划分成若干个体单元,使这些个体元的刚度以及重量均均,从而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防震缝一般设置于地基之 上,宽度基本在50~ 100mm内取值。
2、设置构造柱
为增强抗震能力,加强建筑材料强度与剐度分别在建筑物拐角、墙根部、隔断、高墙体中部、楼梯以及电梯间等位置设置构造柱,并通过圈梁、构造柱与墙体三体之间紧密相连构造出稳固的空间骨架,大提高了建筑物强度及稳定性,也对墙体的应变能力得以提升,使建造出的建筑物达到“裂而不倒”的高标准要求。建筑施I过程中需要按照“砌墙-逐段柱身”的顺序来进行工程搭建,在柱身过程中需要现浇钢筋混凝土,使之更加坚固,在构造柱时,要做好根基,在柱下固定钢筋混凝土,保证其根基稳定,柱的截面应≥180mmx240mm,主筋采用一般规格:4 x412mm,箍筋间距应≤250mm,墙柱间沿墙海≤250mm增设4x 46mm的钢筋加以连结(嵌于墙内钢筋需≥1m)。
3、设量圈梁
需要圈梁来配合楼板进行搭建是提高建筑物空间的刚度,加强空间整体性,巩固墙体稳定性,减少开裂情况,提高抗震能力的必要措施。圈梁的材料有两种可以选择:钢筋砖与钢筋混凝土。钢筋砖圈梁用于地震低发区的非抗震区域钢筋混凝土则相反用于抗震地区,它的宽度基本和墙体厚度相当,高-般≥120mm,其最小横截面为240mmx 120mm。抗震地区建筑建设中圈梁务必完全闭合,保证不能被洞口截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