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与道同源,道家之修行离不开黄老,黄帝和老子。道家经典奉之为《黄庭经》。医与道都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都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黄帝内经》公认为黄帝之术,其实未必, 历史 上没有记载,中国人的特点,好古,越古越好,越古越玄妙,越古越有权威性。书成而取之为黄帝内经,以始祖而命名,权威性强。就如同道家的《奇门遁甲》本成于东晋时期,(东晋时期是中国道教发展高峰,陶弘景,许旌阳,药王孙思邈,都成仙于这个时期)却托名烟波钓叟,与鬼谷子同期,甚至早于鬼谷子。
由黄帝内经,神农百草,为基础,以后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发掘,总结,经历了下一扁鹊,华佗,到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逐渐发展成了一个中国特有的医疗体系,再加上后世的李时珍,张景岳,李东垣等人的不断完善,使中医日臻完善。
中医的形成与我们黄土地文化是分不开的,与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体系分不开。
从神农尝百草,逐步让人们了解各种草药的相生相克相合,与身体的病理,时疫之间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一体,万物为我所用,生于自然,取于自然。内经更是从阴阳,五行,四时变化,日月盈亏等方面论述病理的产生,如何防治,如何去医。
随着时代变迁,文化的进步,这些理论更加细化。更加贴近现实。
举个简单例子,人体疾病在一年四季当如何防治。春季木旺,肝属木,木旺则肝旺,旺则升火。由脾气大,易发怒的人引起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就应注意了,这个季节发病率极高,血压在二百以上,常备龙胆泻肝丸,二百以内,要备牛黄清心和牛黄降压。一百五以内要常服杞菊地黄。在中医讲这叫亢阳上亢,阴虚火旺。
再有在秋季,也就是农历八九十三个月,也应注意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秋属金,肝木秋季被克被伤,也易发此病。
中医不单是药物治疗,还有针灸,艾灸,拔罐,点穴按摩,正筋,正骨,等多种疗法,都能为人们解除痛苦。
由于传承的单一,普及性差,个人悟性,等原因,使中医一直单兵作战,发展很慢,局限性的限制,再加上近代西医的涌入,冲击。使传承了几干年的中医逐渐日暮西山。以现代人的浮躁,传统文化的缺失。再加上为了利益力捧西医,使劲黑中医的氛围形成。中医要翻身太难了。
你好,中华中医已经有5100年的历史。纵观中医的发展,追溯可以从上古时期说起。
中华最早的一部中医学巨著就是轩辕的《 黄帝内径经》,出现于5094年之前。
那么《黄帝内经》的著作人其实并不是轩辕黄帝,而应该是他和神农氏所著。
神农是中医药学的鼻祖,是气功的创始者。而轩辕则是中国巫医派的鼻祖,是玄学的创始人。当然这只是成为系统模式而认定的他们二人。另外还有伏羲和女娲,盘古等上古人,也是中华玄学类的开拓者。
那么那时的中医如何兴起的呢。这就要说起很长的时间了。概述起来,就是神农和轩辕都是氏族领袖,看到百姓受疾病和灾祸困扰,民不聊生。所以他们就无数人的亲身经历和不断实践而总结出一套人体祛除病变的方法。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疾病都被发现并研究出方法。包括治病要讲究时辰,四季,动静和相生相克等。甚至之后发展出了,指按摩擦乃至以后的针灸。
这些都是通过长时间的进化和完善所得来的无数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所以西医说中医是迷信不存在,那是大错而特错的。西医学发现了才几百年,哪里能和我们几千年的中华经验和临床实践相比的呢。
只不过中医学失传的太多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巨大无比损失和遗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