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ǎn zhī fǎn liú xìng wèi yán
2 英文参考bile reflux gastritis,BRG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概述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又称胆汁性胃炎、堿反流性胃炎,肠胃反流病或十二指肠胃反流病[1]。指肠内堿性内容物及胆汁反流至胃造成胃黏膜损伤,出现上腹痛、胃灼热、反食、恶心、呕吐、口苦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胆汁反流性胃炎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和继发性胆汁反流,后者主要由外科手术切除或旷置幽门,幽门功能丧失所致[1]。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为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反流物的损伤作用,胃肠激素、幽门螺杆菌以及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等[1]。
临床表现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单纯抗酸剂治疗多无效[1]。极少数合并糜烂出现少量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或便潜血阳性[1]。
胆汁返流性胃炎常见于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总发病率约5%左右,其中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的发病率为BillrothⅠ术式的2~3倍。鉴于其症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反应与其他胃切除后综合征有所不同,Roberts等将本病从胃切除后并发症中分出,列为一种独立的病症。
4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为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反流物的损伤作用,胃肠激素、幽门螺杆菌以及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等[1]。
5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理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首先要有幽门功能丧失或幽门关闭不全的基本条件,如在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胆汁可直接返流入胃;某些病人并无手术史,十二指肠内容物可通过关闭不全的幽门返流入胃,引起返流性胃炎。胆囊切除后,储存胆汁的功能丧失,胆汁持续流入十二指肠,如通过关闭不全的幽门而返流入胃,同样可以引起返流性胃炎。
单纯胆汁直接接触胃粘膜一般不引起损害,但可通过其 *** 胃酸分泌的作用,胆盐与胃酸结合可增强酸性水解酶的活力,破坏溶酶体膜,溶解脂蛋白而破坏胃粘膜的屏障碍作用,H+逆向弥散增加,进入粘膜和粘膜下层,可 *** 肥大细胞而释放组胺,后者又 *** 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最终导致胃粘膜炎症、糜烂、出血。胆汁与胰液混合后,胆汁中的卵磷脂与胰液中的磷酸酯酶A起作用而转化为溶血卵磷脂,如返流入胃,也可造成胃粘膜屏障的损害。
胃泌素可 *** 胃粘膜细胞增殖以加强其屏障作用,防止H+的逆向弥散,但在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胃泌素分泌减少约50~75%,这可能是本综合征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胃切除术后胆汁返流入胃是常见现象,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发生症状,其发病原因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胃排空障碍:返流液在胃内滞留时间长,pH升高,残胃中需氧菌及厌氧菌更易生长,这些细菌可使胆盐游离而引起胃粘膜炎症,从而出现症状。
②胆酸成分改变:Gadacz发现胆酸成分正常者不发生症状,而去氧胆酸明显增高者常有症状。
③胃液中存有细菌:有症状患者的胃液中都有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假单胞菌,使用强力霉素可减轻症状;而无症状者的胃液中均无细菌存在。
④胃液中钠浓度:钠浓度超过15mmol/L者易发生胃炎,而钠浓度低于15mmol/L者无胃炎。
6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单纯抗酸剂治疗多无效[1]。极少数合并糜烂出现少量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或便潜血阳性[1]。
大多数病人主诉中上腹持续性烧灼痛,餐后疼痛加重,服碱性药物后不能缓解,或反见增剧。少数病人可表现为胸骨后痛,或胃部不消化感觉。胆汁性呕吐是其特征性表现,由于胃排空障碍,呕吐多在晚间或半夜时发生,呕吐物中可伴有食物,偶有少量血液。因为害怕进食后症状加重,病人减少食量,可发生贫血、消瘦、营养不良以及腹泻等表现。
7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检查根据患者上腹痛和呕吐胆汁表现,有胃切除术、胆系疾病史可以拟诊[1]。
胃镜检查是确定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方法[1]。
7.1 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可直接看到胆汁返流,胃粘膜充血、水肿、或呈糜烂。活组织检查提示胃炎。胆汁返流虽是胃切除术后常见的情况,如胃镜检查显示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可以确诊。
7.2 胃吸出物测定插胃管后,抽吸空腹和餐后胃液,测定其中胆酸含量,如空腹基础胃酸分泌量(BAO)<3.5mmol/h,胆酸超过30μg/ml,则可确诊胆汁返流性胃炎。
7.3 同位素测定静脉注射2mCi99mTc丁亚胺双醋酸,每隔5分钟观察肝及胆道共1小时。1小时病人吸饮100ml水,内含0.3mCi99mTc,以准确测定胃的位置。随后在2小时内,每15分钟检查肝、胆囊及胃区,决定肠胃返流指数。正常值为8.6±6.0;有返流性胃炎者增至86.3±7.1。也可用99mTc标记的溶液注入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然后描记胃内同位素的含量,用以了解肠胃返流的程度。
8 需要与胆汁反流性胃炎鉴别的疾病确诊胆汁反流性胃炎之前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如消化性溃疡病、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功能性消化不良[1]。
9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案胆汁反流性胃炎应先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失败且症状严重者才考虑手术治疗。
对节律性上腹痛或伴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便潜血阳性或贫血患者建议转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行胃镜检查[1]。
9.1 药物治疗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下述药物,儿童、老人、过敏体质者以及肝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1]。
9.1.1 促胃肠动力药疗程2~4周。多潘立酮,10mg,一日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甲氧氯普胺,5~10mg,一日2~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短期应用[1]。
嗜铬细胞瘤、乳腺癌、机械性肠梗阻、胃肠出血等疾病患者禁用多潘立酮[1]。
普鲁卡因或普鲁卡因胺过敏者禁用甲氧氯普胺[1]。
胃肠道出血、机械性肠梗阻或穿孔时禁用甲氧氯普胺[1]。
9.1.2 保护胃黏膜枸橼酸铋钾,110mg,一日4次,或220mg,一日2次;或胶体果胶铋150mg,一日4次,餐前与睡前服用[1]。疗程2~4周[1]。
枸橼酸铋钾服药期间口内可能带有氨味,舌苔及大便呈灰黑色,停药后可自行消失[1]。
胶体果胶铋服药期间可能出现舌头和粪便着色,停药后自行消失。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耳鸣,水杨酸类过敏的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1]。慎用于痛风、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服用抗凝剂、丙磺舒、甲氨蝶呤、阿司匹林的患者[1]。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禁用[1]。
9.1.3 抑酸药物疗程1~2周。雷尼替丁,150mg,一日2次;或法莫替丁,20mg,一日2次,空腹口服[1]。
9.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法基本有四种。
1.改成BillrothⅠ术式 如原为BillrothⅡ式胃切除者,改成BillrothⅠ式,约半数病人的症状可获改善。
2.RouxenY手术 原为BillrothⅡ式手术者,将吻合口处输入段切断,近侧切端吻合至输出袢(见图1)。
图1 RouxenY型胃空肠吻合
3.空肠间置术 原为BillrothⅠ式胃切除者,在胃十二指肠吻合口中间置入一段长约20cm的空肠,有效率为75%。
4.Tanner手术 适用于原为BillrothⅡ式手术者,切断空肠输入袢,远侧切端与空肠输出袢吻合成一环状袢,近侧切端吻合至距原胃空肠吻合口50cm的空肠上(见图2)。
图2 Tanner手术
目录1 拼音2 疾病分类3 疾病概述4 疾病描述5 症状体征6 疾病病因7 病理生理8 诊断检查9 治疗方案10 特别提示附:1 治疗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穴位 1 拼音wèi shí guǎn fǎn liú jí fǎn liú xìng shí guǎn yán
2 疾病分类儿科
3 疾病概述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而引起的食管粘膜发生的消化性炎症。主要症状为吞酸、吐酸、胸骨后烧灼不适感或灼痛,以及吞咽障碍等。
治疗:
1.抗酸剂;
2.抑酸剂: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1)西咪替丁(2)法莫替丁(3)奥美拉唑:(4)雷尼替丁:
3.胃动力药物:(1)多潘立酮(2)甲氧氯普铵:(3)西沙必利:
4.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每次1g,一日4次,餐后2—3小时服用,需嚼碎吞服。
4 疾病描述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随着直立 *** 时间和固体饮食的增多,到2岁时60%的患儿的症状可自行缓解,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到4岁以后。脑瘫、21—三体综合征以及其他原因的发育迟缓患儿,有较高的GER发生率。
5 症状体征1、呕吐
新生儿和婴幼儿以呕吐为主要表现。85%患儿于生后第一周即出现呕吐、另有10%患儿于生后6周内出现症状。呕吐程度轻重不一,多数发生在进食后,有时在夜间或空腹时,严重者呈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时含少量胆汁,也有表现为漾奶、反刍或吐泡沫。年长儿以反胃、反酸、嗳气等症状多见。
2、反流性食管炎
常常症状有①烧心:见于有表达能力的年长儿,位于胸骨下端,饮用酸性饮料可使症状加重,服用抗酸剂症状减轻,②咽下疼痛:婴幼儿表现为喂奶困难、烦躁、拒食,年长儿诉咽下疼痛,如并发食管狭窄则出现严重呕吐和持续性咽下困难,③呕血和便血:食管炎严重者可发生糜烂或溃疡,出现呕血或黑便症状。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缺铁性贫血。
3、Barrette食管
由于慢性GER,食管下端的鳞状上皮被增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抗酸能力增强,但更易发生食管溃疡、狭窄和腺癌,溃疡较深者可发生食管气管瘘。
4、其他全身症状
(1)呼吸系统疾病:流物之直接或间接可引发反复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难治性哮喘,早产儿窒息或呼吸暂停,及婴儿猝死综合征等。
(2)营养不良:见于80%左右的患儿,主要表现为体重不增加和生长发育迟缓,贫血。
(3)其他:如声音嘶哑、中耳炎、鼻窦炎、反复口腔溃疡、龋齿等,部分患儿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①Sandifer综合征:是指病理性GER患儿呈现类似斜颈样的一种特殊“公鸡头样”的姿势,此为一种保护性机制,以期保持气道通畅或减轻酸反流所致的疼痛,同时伴有杵状支、蛋白丢失性肠病及贫血。②婴儿哭吵综合征:表现为易激惹、夜惊、进食时哭闹等。
6 疾病病因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情况下,由于小婴儿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可出现反流,往往出现于日渐餐时或餐后,又称“溢乳”。病理性反流是由于LES的功能障碍和(或)与其功能有关的组织结构异常,以致LES压力地下而出现的反流,常常发生于睡眠、仰卧位及空腹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即胃食管反流病(GERD)。
7 病理生理1、抗反流屏障功能低下
(1)LES压力降低,是引起GER的主要原因,正常吞咽时LES反射性松驰,压力下降,通过食管蠕动推动食物进入胃内,然后压力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出现一个反应性的压力增高以防止食物反流。当韦内压和腹内压升高时,LES短暂松驰即可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2)LES周围组织作用减弱,例如缺少腹腔段食管,致使腹内压增高时不能将其传导至LES使之收缩达到抗反流的作用,小婴儿食管角(由食管和胃贲门形成的夹角,即His角)较大(正常为30℃~50℃),膈肌食管钳夹作用减弱,膈食管韧带和食管下端粘膜瓣解剖结构存在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时,以及胃内压、腹内压增高等,均可破坏正常的抗反流功能。
2、食管廓清能力降低
正常情况下,食管廓清能力是依靠食管的推动性蠕动、唾液的冲洗、度酸的中和作用、食丸的的重力和食管粘膜细胞分泌的碳酸氢盐等多种因素发挥其对反流物的清除作用,以缩短反流物和食管粘膜的接触时间。当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或出现病理性蠕动时,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这样就延长了有害的反流物质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增加了对粘膜的损伤。
3、食管粘膜的屏障功能破坏
屏障作用是由粘液层、细胞内的缓冲液、细胞代谢及血液供给共同构成。反流物中的某些物质,如胃酸、胃蛋白酶、以及十二指肠反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使食管粘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引起食管粘膜炎症。
4、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
胃排空能力低下,使胃内容物及其压力增加,当胃内压增高超过LES压力时可使LES开放。胃容量增加又导致胃扩张,致使贲门食管段缩短,使其抗反流屏障功能降低。十二指肠病变时,幽门扩与及关闭不全则导致十二指肠反流。
8 诊断检查GER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仅凭临床证章有时难以与其他引起呕吐的疾病相鉴别,即使是GER也难以区分是生理性或病理性。凡临床发现不明原因反复呕吐、咽下困难、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难治性哮喘、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贫血、反复出现窒息、呼吸暂停等症状时都应考虑到GER的可能,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辅助检查:
1、食管钡餐造影
可对食管的形态、运动状况、钡剂的反流和食管与胃连接部的组织结构作出判断,并能观察到食管裂孔疝等先天性疾患,及严重病例的食管粘膜炎症改变。
2、食管pH值动态监测
将微电极放置在括约肌的上方,24小时连续监测食管下端pH,如有酸性GER发生则pH下降,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可反映GER的发生频率、时间、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的状况,以及反流与起居活动、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借助一些评分标准,可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反流,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特别是用于一些症状不典型的患者,以判断食管下端pH不下降时的GER和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3、食管动力功能检查
应用低顺应性灌注导管系统和腔内微型传染其导管系统等测压设备,了解食管运动情况及LES功能,对于LES压力正常患儿应连续测压,动态观察食管运动功能。
4、食管内镜检查及粘膜活检
可确定是否存在食管炎病变及Barrette食管,内镜下食管炎可分为3度:1度为充血,2度为糜烂和/或浅溃疡,3度胃溃疡和/或狭窄。
5、胃—食管同位素闪烁扫描
口服或胃管内注入含有99mTc标记的液体,应用γ照相机测定食管反流量,可了解食管运动功能,明确呼吸道症状与GER的关系。
6、超声学检查
B型超声可检测食管腹段的长度、粘膜纹理状况、食管粘膜的抗反流作用,同时可探查有无食管裂孔疝。
9 治疗方案凡诊断为GER的患儿,特别是有合并症或影响生长发育者必须及时进行治疗。包括 *** 治疗、饮食治疗之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 *** 治疗
新生儿和小婴儿的最好 *** 为前倾俯卧位,上身抬高30度。儿童在清醒状态下最佳 *** 为直立位和坐位,睡眠时保持右侧卧位,将床头抬高20—30cm以促进胃排空,减少反流频率及反流物误吸。
2、饮食疗法
以稠厚饮食为主,少量多餐,婴儿增加喂奶次数。缩短喂奶间隔时间,人工喂养儿可在牛奶中加入糕干粉、米粉或进食谷类食品,年长儿亦应少量多餐,以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睡前2小时不予进食,保持胃处于非充盈状态,避免食用降低LES张力和增加胃酸分泌的食物,如酸性饮料、高脂饮食、巧克力和辛辣食品。
3、药物治疗 包括三类,即促胃肠动力药、抗酸或抑酸药、粘膜保护剂
(1)促胃肠动力药:能提高LES张力,增加食管和胃蠕动,提高食管廓清能力,促进胃排空,从而减少反流和反流物在食管内的停留时间。①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多潘立酮(吗叮啉)为选择性、周围性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使胃肠道上部的蠕动和张力恢复正常,促进胃排空,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收缩,增强食管蠕动和LES张力,常用剂量为每次0.2—0.3mg/k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及睡前口服。②通过乙酰胆堿起作用的药物:西沙必利(普瑞博思)为新型全胃肠动力剂,是甲苯酰胺的衍生物,无拟胆堿能或抗多巴胺作用。主要作用于肠肌层神经从运动神经原的5—羟色胺受体,增加乙酰胆堿释放,从而诱导和加强了胃肠道生理运动,常用剂量为每次0.1—0.2mg/kg为,3次/日口服。
(2)抗酸和抑酸药:主要作用为抑制酸分泌、中和胃酸以减少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损伤,提高LES张力,①抑酸药:H2受体拮抗剂(H2—receptor blockers)常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洛赛克)②中和胃酸药:如氢氧化铝凝胶,多用于年长儿。
(3)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硅酸铝盐、磷酸铝等。(2、3两项药物治疗见本章第五节消化性溃疡病治疗)
(4)外科治疗:采用上述治疗后,大多数患儿症状能明显改善和痊愈。具有下列指征可考虑外科手术:①内科治疗6—8周无效,有严重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②严重食管炎伴溃疡、狭窄或发现有食管裂孔疝者,③有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如呼吸道梗阻、反复发作吸入性肺炎或窒息,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者,④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
10 特别提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要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避免或克服忧思郁怒等不良 *** 。做到禁烟戒酒,进餐有规律,饮食以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为主,少食多餐,避免饱食,还应注意餐后宜直立,不宜平卧,睡前2~3小时不宜进食,不宜多食辛辣食品、浓茶、咖啡及其他酸性食品及饮料,以减少胃酸分泌量。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且极易复发的疾病,应长期治疗。
治疗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穴位 上管,黄疸,奔豚,头晕,目眩,卒心痛,中风,胃下垂,食管痉挛,咳嗽痰多,积聚,虚痨吐血,隔肌痉挛,肠炎等...
上脘,黄疸,奔豚,头晕,目眩,卒心痛,中风,胃下垂,食管痉挛,咳嗽痰多,积聚,虚痨吐血,隔肌痉挛,肠炎等...
气管为一扁狭肌性长管道,上端在第六颈椎下缘接咽,下接胃贲门,比气管的两倍还长,食道上段走行于气管后方略...
上纪,黄疸,奔豚,头晕,目眩,卒心痛,中风,胃下垂,食管痉挛,咳嗽痰多,积聚,虚痨吐血,隔肌痉挛,肠炎等...
中庭什么是盲肠炎?正确名称是急性阑尾炎,俗称盲肠炎。阑尾约长三至四吋(七十五至一百毫米),是自大肠初段长出 的管状器官。阑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阑尾炎起病突然,必须立刻动手术切除。 急性阑尾炎的征状 先兆通常是肚脐附近感觉阵痛,有时只在右下腹感觉阵痛。 数小时后,右下腹剧痛持续,并且出现触痛。走动时痛楚更甚。 患者作闷恶心,可能呕吐;多半大便不通,但有时可能大便正常或腹泻。散步或排尿时,可引起剧痛。 以前可能曾有类似疼痛,但其后痛楚减退。 通常有轻微发热,体温会升至华氏一百零二度(摄氏三十九度)。 通常须立刻施外科手术切除,留医一、二个星期即可出院。 并发病 脓肿可能爆裂,炎症扩散至整个腹腔,引起腹膜炎。 有时阑尾破裂,炎症只局限在阑尾一带,形成阑尾脓肿。 慢性阑尾炎 患者右下腹不时隐隐作痛,通常持续数月,但很少会转变为急性阑尾炎。医生会施手术检查有无 其他致病原因,通常会切除阑尾。患者接受手术后,腹痛大都会消失。 为什么会有盲肠炎?成因是阑尾开口处扭曲或肿胀,或粪便硬块阻塞阑尾口,引致发炎,恶化变成腔肿。 如何处理盲肠炎?应立刻看医生。因为征状常常反复多变,所以从速作出诊断,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儿童或老年患者,更不可拖延。 切勿给患者饮食,只可给予少量水溼润口腔。可能要做手术。 切勿给患者服食止痛药物,会影响医生诊断。 医生如怀疑患上急性阑尾炎,立刻送患者进医院观察,或施外科手术。如果一时难下诊断,或者患者不再感觉痛楚,医生也会让患者在家静养,观察病情。 及早发觉,及早诊治,无不良后果。 疾病名称(中): 胃食道反流症 / 胃酸倒流疾病名称(英):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简介全港约有六十万人有胃食道反流症(GERD),简称「胃酸倒流」疾病,即大约每十个人中即有一人患上。病征严重的胃酸倒流会引致食道溃疡,产生胸口灼痛。不过部份患者却未必觉察自己有胃酸倒流的情况,可是他们的牙齿状况却可以提供线索。病人除在午夜、静止或躺着时胸口痛,也会出现火烧心的感觉及消化不良。 牙齿的珐琅质及象牙质都是会被酸性物质溶解的矿物质。长期受到反流的胃酸侵害就会引致牙酸侵蚀,牙齿表面被侵蚀形成多个凹坑。这些凹坑通常是呈黄色,这是珐琅质被侵蚀后而暴露的象牙质。牙齿敏感的症状(包括冷热饮品及甜食引起的牙痛)亦会随之出现。严重的话,有时牙齿会被侵蚀至牙髓,引致牙髓坏死而需要根管治疗(杜牙根)。 胃酸倒流而引致牙酸侵蚀最常见于上颚门牙的内侧面。牙齿被侵蚀后会变得薄弱而易于崩裂,前牙形状及颜色变异难免会影响仪容。更严重的是牙齿变形会减低咀嚼功能。成因本来连接食道和胃部的肌肉可防止胃内的食物及胃酸倒流入食道及口腔。可是胃酸倒流患者因为这肌肉经常松弛,以致胃酸倒流入食道。治疗方法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 可有效诊断胃酸倒流。有关药物可抑制胃酸分泌,若病人在服用此药后的两至四周,胸口痛病征减轻或消失,即可确定病人患上胃酸倒流,须继续服用此药至病征减退;但若病人的胸口痛情况持续,则表示其胸口痛病征或由其他病因引起,须接受其他检查。是否有季节性否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