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损伤引起的慢性炎症。慢性胃炎的主要特点是时间好、时间坏、反复发作、持久、难以愈合。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反酸、早餐饱腹感和打嗝,但大多数都是非特异性的。这些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检查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胃炎可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这与胃粘膜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如果胃炎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继续发展,导致胃粘膜持续炎症刺激,萎缩变薄,逐渐糜烂,形成糜烂性胃炎。这样,持续发展将导致更深层的粘膜溃疡,最终导致胃溃疡。
慢性胃炎有轻微或重的胃粘膜损伤,如果粘膜萎缩变薄,会使血管暴露,如果吃粗糙、坚硬的食物,容易导致粘膜侵蚀出血,常表现为黑便,严重呕吐血,伴有头晕、心悸,甚至休克等。胃炎患者往往食欲不振、饮食障碍等,吃得太少,导致营养不良,加上慢性失血,可能导致贫血。
慢性胃炎危害很大,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还会不断恶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我们必须积极干预和治疗。我们常说胃病取决于三治七养,这就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始终注意自己的饮食、工作和休息习惯,使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吃辛辣、过热、冷、硬、酸等刺激性食物,原则是温和、新鲜、低脂、低盐、低糖。
慢性胃炎容易并发溃疡病,这与饮食、职业、吸烟和遗传因素有关。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或胆汁回流可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和胃粘膜屏障损伤,从而在胃炎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溃疡。当慢性胃炎并发溃疡时,溃疡病治疗不及时,或暴饮暴食、酗酒、过度劳累和不合理用药可能导致溃疡破裂和出血。确保清洁饮食也意味着减少细菌和病毒的进食,这也是预防胃炎的重要条件。
浅表性胃炎患者常有上腹部胀闷、嗳气、吐酸、食欲减退,或无规律上腹隐痛,食后加重等诸多表现,若是不及时的进行调理和治疗的话则会演变成萎缩性胃炎,若再进一步发展则会转变成胃癌,所以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好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及早的进行治疗和调理。老人有慢性胃病,浅表性胃炎、特别是糜烂性胃炎是可以引起出血的.但胃属于上消化道,;如出血量小,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经胃酸作用后可变为棕褐色,随大便排出后,可形成黑便,称柏油样便。如出血量大,血液在消化道停留时间短,血液经大便排出后可为暗红色,但不会出现鲜红色。鲜红色血便,多为下消化道出现所致。常见的有:
1、痔:
内痔、混合痔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特点是便后滴出鲜血,或染于手纸,血与粪便不相混,直肠指检可触到内痔。
2、肛裂:
典型症状是便血伴便时或便后不同程度的疼痛,便血量少、色红、呈丝状覆盖于粪便表面,肛门视诊可加以诊断。
3、肛管、直肠损伤:
便秘时坚硬的粪块擦伤肛管与直肠粘膜,发生小量出血,色鲜红,盖于粪便表面,损伤一般愈合很快,也不再出血。
4、直肠息肉:
主要症状是便血,多为间歇性,色红、量不多、不与粪便相混,成形大便可见有凹陷压迹。直肠指检与结肠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
5、直肠癌:初期只有少量血液附于粪便表面,以后便血量可增多,粪便常混有脓液或粘液,并可有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
6、结肠息肉与结肠癌:便血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粪便常混有脓液或粘液。
尤其是中、老年人,血便常是其他意外疾病的信号,不可大意。发现血便后要及早查明原因,早做处理与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