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3个月内的婴儿由于颅骨缝和囟门未闭,颅内压增高时,出现颅骨缝增宽,头围增大,前囟隆起,起到缓冲作用,使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表现不明显
。
治疗措施抗生素的使用
化脑预后好坏与是否早期明确病原菌,选择恰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密切相关。经脑脊液检查初步确诊后,应尽快由静脉给予适当、足量的抗生素,以杀菌药物为佳,并根据病情按计划完成全部疗程,不可减少药物剂量与改变给药方法。始终不能明确病原菌者,多由于诊断未明时曾不恰当使用抗生素所致。如在流脑流行季节,年长儿童一般应先考虑系脑膜炎双球菌所致,如有瘀点、瘀斑则更可疑。可先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磺胺治疗,再根据反应高速用药。病原菌未确定的散发病例,尤其婴幼儿,应先按病原未明的化脑治疗,特明确病原菌之后,再更改药物。目前多主张用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三嗪噻肟、头孢氨噻肟或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肟。 治疗效果满意时,体温多于3天左右下降,症状减轻,脑脊液细菌消失,细胞数明显减少,其它生化指标亦有相应好转,此时可继用原来药物治疗,二周后再复查脑脊液。如治疗反应欠佳,需及时腰穿复查,观察脑脊液改变,以确定所用药物是否恰当,再酌情调整治疗方案。 鉴于化脑是一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预后与治疗密切相关,故应严格掌握停药指征,即在完成疗程时症状消失、退热一周以上,脑脊液细胞数数少于20×106/L,均为单核细胞,蛋白及糖量恢复正常(流脑停药指征见另章节)。一般情况下,完全达到这些标准,少需8~10天,多则需1月以上,平均2~3周左右。 (1)病儿年龄对抗生不经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年长儿童患流感杆菌脑膜炎较少,新生儿化脑大多数是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药物。一般主张用一般氨其糖类药物甙类青霉素,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对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而青霉素对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效。也可选用氨苄青霉素这一广谱抗生素代替青霉素,耐药菌株可用按苄青霉素加头孢氨噻肟。新生儿尤其未成熟儿一般忌用氯霉素,因其肝、肾发育尚未成熟,对氯霉素的代谢、排泄功能尚不健全,易引起中毒,表现为“灰婴综合征”,甚至休克死亡。 (2)保证药物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首先应选用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使脑脊液中抗生素浓度超过抑菌浓度10倍以上。并要注意给药方法及用药剂量。氯霉素、磺胺嘧啶、静注甲氧苄氨嘧啶(TMP)能较好到达脑脊液,保持有效的抗菌浓度,特别是氯霉素也较多通过发炎的脑膜。脑膜通透性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正常,因而继续进入脑脊液的药量亦随之减少。为保证治疗效果,需大剂量由静脉给药,直到疗程结束,不可中途减量及改变给药方法。 红霉素养、羧苄青霉素、万古霉素、1~2代头孢菌素、氨基糖酐类抗生素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能较差。 (3)如果选用的药物能很好通过血脑屏障,原则上不需鞘内注射,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及增加病儿痛苦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药不易到达脑脊液,可采用鞘内或脑室注射给药。对延误诊治的婴儿晚期化脑,脑脊液外观有脓块形成,或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时,加用鞘内注射抗生素可提高治愈率。根据抗生素在脑脊液中存留时间,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一般连用3~5次,直到脑脊液转为清晰,细胞数明显下降,细菌消失。对葡萄糖球菌或少见细菌存在,或鞘注3~5次后脑脊液仍呈明显炎症改变时,则可延长鞘内注射时间,甚至可连续给7~10次。进行鞘内注射时,药物必须稀释至一定浓度,可用抽出之脑脊液或生理盐水稀释,需注意注入液量应略少于放出之脑脊液量。注射速度应缓慢。 (4)脑室内注药:由于存在血脑屏障及脑脊液单向循环,对并发脑室 膜炎病儿采用静脉及鞘内注射,药物很难进入脑室,脑室液中抗生素浓度亦不易达到最小抑菌浓度的50倍,故近年有人主张脑室注药以提高疗效。对颅内压明显增高及脑积水病儿,采用侧脑室穿刺注药,同时还可作控制性脑脊液引流减压。
激素
除流脑外,过去在化脑诊断明确后多主张常规使用氢化可的松、2~5日后改口服强的松至10~20日,以期减少颅内炎症粘连,并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化脑虽无直接治疗作用,但使用后有利于退热及缓解颅内高压、感染中毒等症状,但严格的对照观察无论在减少病死率或后遗症,均未见明显效果。
对症处理
某些症状可并发症能直接危及病儿生命,应及时处理。 (1)控制惊厥:频繁惊厥必须控制,以免发生脑缺氧及呼吸衰竭。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压增高和低钙。除用脱水药降低颅压,常规补钙外,对症治疗采用安定、水合氯醛、副醛、苯巴比妥等药物抗惊厥,亦很必要。 (2)减低颅内压 (3)抢救休克及DIC。 (4)确诊后用3%盐水6ml/kg缓慢滴注,可提高血钠5mmol/L,若仍不能纠正,可再给3~6ml/kg。同时应限制入量,每日800~900ml/m2,给液成分与一般维持液相同。由于大量应用钠盐,必然增加钾和钙离子的丢失,必须注意补充。 (5)大量液体积聚可使颅内压增高,除引起症状外,还可压迫损伤脑组织,影响远期预后;且积液发生与感染有关,有时液体本身即为脓性,如不穿刺引流,很难自行吸收。穿刺放液应根据以下情况处理:①颅骨透照度验阳性得,可行穿刺以确定积液性质。②积液量不多,非脓性,蛋白含量不高,临床无颅压增高表现,治疗经过顺利者,不再穿刺,定期透照复查,大多数病儿在1~2个月内积液自行吸收。~硬脑膜下积液有明显炎性改变时,可诊断为硬膜下积脓。积液量较多,同时有颅内压增高症状;蛋白会计师高,色发黄,③硬膜下积脓时均应穿刺放液。开始每日或隔日穿刺1次。每次放液量,每侧以少於30ml为宜,两侧总量一般不超过60ml。1~2周后酌情延长穿刺间隔时间,减少穿 刺次数,直到症状消失。④个别病儿虽经反复穿刺放液及长期观察,积液量仍不减少,颅内高压的表现或局灶性大脑功能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都不减轻,过去主张用手术摘除囊膜,以免脑组织受压,引起脑萎缩或神经系统后遗症。但近甘余年来未见有手术摘膜报导。相反,个别多次放液不愈的患儿,经保守观察数月,往往积液可自行吸收终至痊愈。⑤有硬膜 下积脓时,可进行局部冲洗,并注入适当抗生素(剂量参考鞘内注射药量)及地塞米松1mg/次。 4.病室应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对急性期病儿需严密守抗观察,定期测呼吸、脉搏、血压、观察尿量、呼吸状况、瞳孔变化,以便早期发现休克及脑疝。化脑病儿急性期入量应控制在1000~1200ml(m2·d),即正常生理需要量的75%。既要保证患儿入量,又要避免输液量过多加重脑水肿。合并脱水者,应按损失量补充,否则影响脑灌注。
犬猫脑膜脑炎临床症状
小动物脑膜脑炎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因素包括病毒感染,病毒沿神经干或经血液循环进人神经中枢,引起非化脓性脑炎;细菌感染,细菌经血液转移引起继发性化脓性脑膜脑炎;以及原虫感染和霉菌感染。非感染因素包括中毒、颗粒性脑膜脑炎、免疫性疾病、创伤、肿瘤等。
神经症状大体上可分为脑膜刺激症状、一般脑症状和灶性脑症状。
(1)脑膜刺激症状 是以脑膜炎为主的脑膜脑炎,常伴发前数段脊髓膜炎症,背神经受到刺激,颈、背部敏感。轻微刺激或触摸该处,则有强烈的疼痛反应,肌肉强直痉挛。
(2)一般脑症状表现兴奋、烦躁不安、惊恐。有的意识障碍、不认识主人,捕捉时咬人,无目的地奔走,冲撞障碍物。有的以沉郁为主,头下垂,眼半闭,反应迟钝,肌肉无力,甚至嗜睡。
(3)灶性脑症状 与炎性病变在脑组织中的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大脑受损时表现行为和性情的改变,步态不稳,转圈,甚至口吐白沫,癫痫样痉挛;脑干受损时,表现精神沉郁,头偏斜,共济失调,四肢无力,眼球震颤;炎症侵害小脑时,出现共济失调,肌肉颤抖,眼球震颤,姿势异常。炎症波及呼吸中枢时,出现呼吸困难。单纯性脑炎,体温升高不常见,但化脓性脑膜脑炎体温升高,有的达41℃.犬瘟热脑炎的神经症状则常见嘴角、头部、四肢、腹部单一肌群或多肌群出现阵发性有节奏的抽搐。一般脑炎死亡率高,偶尔恢复也容易留下后遗症。
爪爪博士建议
1、头孢羟氨苄片(普安特)消炎抗感染,孕期、哺乳期的犬猫均可用。20毫克/千克,每日一次,连续使用到症状消失后的2-3天。
2、妥比得本巴比妥片舒缓镇定,缓解犬猫兴奋、不安、抽搐、痉挛等症状,一次量,6~12毫克/千克。
3、维普达阿莫西林粉用于犬瘟热的消炎抗菌,一日一次,连用3-5日。
4、宠物电解质浓缩液(普安特)可用于犬猫感染疾病或者手术后的身体恢复,为犬猫补充电解质和葡萄糖,按体重服用,自由口服3-5日。
5、IGY抗特力补充蛋黄免疫球蛋白等营养物质,提升犬猫的抗病毒能力,降低犬猫犬瘟、寄生虫感染等疾病的发病几率,每日1瓶,连续服用5日。
犬猫脑膜脑炎治疗方案
病犬应置于阴凉通风处,犬舍保持安静,光线要暗。给予牛奶、鸡蛋、肉汤等易消化的营养丰富的食物。
1、甘露醇,0.5~1克/千克,缓慢静脉滴注,每日3~4次。
2、山梨醇,1~2克/千克,缓慢静脉滴注,每日3~4次。
3、头孢噻肟钠,20~40毫克/千克,静脉滴注/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每日3~4次。
4、氨苄西林,20~30毫克/千克,口服,每日2~3次;10~20毫克/千克,静脉滴注/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每日2~3次。
5、速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混悬剂),犬/猫:0.1毫升/千克,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每日1次。
6、复方新诺明,15~20毫克/千克,口服/肌内注射,每日2次。
7、苯巴比妥,犬:1~2.5毫克/千克,口服,每日2次,有时要求20毫克/(千克·天);猫:2.5毫克/千克,口服,每日1次。
8、氯丙嗪,3毫克/千克,口服,每日2次;1~2毫克/千克,肌内注射,每日1次;0.5~1毫克/千克,静脉滴注,每日1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