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湖南
八戒70年代,农村人。
小时候上厕所,叫解手。
小便叫解小手,大便叫解大手。
而厕所,彼时的农村,也不叫厕所,通俗叫法叫茅斯。
上厕所就叫走茅斯。
6070年代,农村的茅斯搭建很简陋。
屋后有自留地,地面开挖一米五到两米深,四周糊水泥,批荡,不设排污口。
化粪池长宽一米五左右。
地面部分,土砖垒砌。
土砖规格60*30*20左右,墙体长宽高2000*2000*2000,入口处开一小门洞,宽80公分左右,移动木门板或木帘挡住,甚至什么都不用,敞开式。
防止雨水倒灌,水泥化粪池部分一般会高出地面几十公分。
也有整个化粪池全部水泥预制置于地面的,厕所前面置一小矮梯。
化粪池上铺设几块厚木板,中间留30公分左右空隙,排泄用。
茅斯顶上横竖架几根木头,铺青瓦,或茅草铺盖,遮雨避光。
彼时农村,条件简陋,也有直接用木头打制成方桶,方桶内刷桐油,置于地上。
化粪池满,农村人舀出,挑去菜园地浇菜施肥。
6070年代人口多,一般一户五六七八个。
一间茅斯,不分男女。
到了早上刚起床,经常闹出争茅斯位置,实在憋不住,屋后随地大小便的笑话。
当然也有茅斯木板打滑,一不小心一只脚踏入粪坑的。
走茅斯纸也金贵。
有读书人家的,可能拿小孩读过的书本撕下来擦屁股。
没有的就用稻草或树枝,屁股上一抹了事。
农村还有专用的小便桶,我们老家叫小菸桶。
月黑风高,天寒地冻,解个小手出门不方便,直接将个木桶置于卧房墙角,以备晚上急用。
小时候我家就闹出个笑话。
早上妈妈叫大家起床吃饭上学,弟弟睡的迷迷糊糊,半梦半醒。
妈妈让他倒水洗脸,他眼睛半睁半闭,拿个水瓢,直接往小便桶里舀,狠狠的挨了妈妈几巴掌。
90年代后,家家都通了自来水,生活条件开始改善。
过去的那种茅斯依然还在。
条件好盖了新房的,原来的茅斯慢慢开始废弃不用,全部采用室内的卫生间模式,蹲坑,马桶,花洒,热水器,浴霸,一应俱全。
教育的普及,农村的小孩也很少再有人叫厕所为茅斯,普通代之的是厕所的通用叫法。
可以想见,607080这几代人慢慢老去,农村路边,屋后的那些茅斯会慢慢消失。
未来的年轻人将不再有茅斯的概念,也不会有解大手小手的说法。
茅斯,将成为几代人的 历史 !
我们那,厕所叫毛子,上厕所叫解手,拉屎叫屙屎,尿尿叫尿泡。
早晨叫亲晨,7上午叫晌午,下午叫哼哼,傍晚叫傍黑天。
爸叫达达,大伯叫大爷,叔叔叫付付,姑姑叫妈妈,姥姥叫老娘。
吃晚饭叫喝汤,馒头叫卷子。
喝水叫和飞,饭叫fai,猪叫唠唠,家禽叫圣灵子,女孩叫妮,男孩叫小。
麻雀叫小小虫,斑鸠叫咕咕鸟,喜鹊叫马嘎子,撵兔狗叫叙狗。蛇叫长虫。
村东头西头南头北头叫家东家西,家前家北,中央叫当中。
见人打招呼都是,你吃了吗,
自行车叫洋车子,摩托车叫电驴子,拖拉机叫蹦蹦车。
老丈人丈母娘喊大爷,大娘。
你猜我哪里人吧?
我家在城市,从小大小便都叫上厕所。等长大去远方上大学,才知道,厕所有那么多叫法。
▲居家卫生间▲
我在东北读的大学,在我的记忆中,东北人管大小解叫上“猫楼”。对于东北人为什么称呼厕所为“猫楼”,我至今都没有弄明白。明明白白是人上厕所,非要把猫带上。也许猫都要到楼房中解决排泄,可以让爱显摆的东北人感觉上厕所高级一些吧。
▲东北农村“猫楼”▲
有十几年,我交换到西南工作,与成都人、重庆人、贵州人,云南人频繁打交道,才知道,西南地区对厕所的叫法,最具乡土气息。云南有些人管上厕所叫“唱歌”,莫非厕所就叫“歌厅”?
成都人上厕所叫“解手”(解发gaǐ音),由于成都城市发展了几千年,人们都很文明,他们一般称呼厕所为卫生间或洗手间。当然,成都人在家里,也叫厕所。
▲重庆、贵州“茅屎坑”▲
重庆人与贵州人称呼厕所最有意思,他们称厕所为“茅屎坑”。看来重庆和贵州,城市化较慢,在近代根本没有厕所,解大小便,只能挖个坑用东西围起来解决内急了。
你的家乡话是怎么说“厕所”的?厕所其实用家乡说是帽子,解手。
江西宁都人叫″厕所”的家乡话是:“飞疗”,″矛厕″,还有″刺缸″。我这个人比较笨,知道“厕所”叫厕所的时候是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开始的。此前只知道叫“飞疗”,我们那时学普通话比较晚,父母都是文盲也不懂教我。不像现在的孩子刚学说话就说普通话。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