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治疗可采取以下方法:
(1)抗生素疗法
以青霉素疗效最好,每千克体重1万~2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3~4天。也可用链霉素、金霉素等。
(2)磺胺类药物
20%磺胺噻唑钠或磺胺嘧啶钠肌肉注射10~30毫升,再结合内服,每千克体重0.1~0.2克,疗效更好,每隔6小时用药1次,连用2~3天。也可用增效磺胺嘧啶注射液,每千克体重20~25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
(3)血清疗法
早期使用抗猪丹毒血清治疗,效果较好,但因其价格昂贵和不易购买,一般很少使用。
预防:定期接种疫苗,每年春、秋季各注射1次,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办法;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提高猪体的抵抗力;不从疫区选购猪群,引进后应隔离饲养2~4周,确定无疫病者方可合群饲养;一旦发病,应及时隔离病猪,并迅速治疗,污染的场所、用具等必须认真消毒,病猪尸体应深埋或焚烧。
猪丹毒俗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高热和皮肤出现疹块为特征的热性传染病。以前广泛流行,由于多年的防疫,目前此病已经大大减少或得到有效控制,但带菌者很多,不可掉以轻心。
2~4个月青年猪易感,多发生于夏秋两季,感染途径多为消化道和皮肤创伤感染,蚊蝇等吸血昆虫也是传播者。有些健康猪组织中带有此菌,当体质下降也可发病。
[症状]
本病可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急性败血型以突然暴发、病程短和死亡率高为特征,初期一头猪或几头猪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其他猪相继发病,体温高达42~43℃、高烧不退,躺卧不动、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眼睛发亮。部分猪耳、颈、背部皮肤发红继而发紫,粪便干球状、有黏液,3~4天死亡,死亡率高达90%~100%。不死者也变为疹块型或慢性型。亚急性疹块型比急性败血型轻,其特征是皮肤出现疹块,体温41℃以上,口渴、便秘、呕吐、没有精神、吃食少。发病2~3天后,胸、腹、背、四肢皮肤出现方形、菱形或圆形的不规则的淡红色疹块,突起皮肤表面,手压褪色(充血);后变为紫红色(淤血),手压不褪色。疹块出现后,体温下降,病势减轻,经1~2周自行康复,很少死亡。慢性型的猪四肢关节表现炎性肿胀,关节变形,瘸腿或卧地不起,有的在背、肩、耳、尾等处常出现皮肤坏死,经2~3个月坏死皮肤脱落。有的发生心内膜炎、贫血、消瘦、衰竭、生长发育不良,延长饲养时间。
[预防]
(1)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定期消毒,搞好环境卫生等。
(2)饲料中加入药物,1吨饲料中加入200克阿莫西林粉或500克盐酸土霉素调匀,连喂14天。
(3)对40~60日龄的猪用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免疫接种。
[治疗]
治疗首选药物是青霉素、链霉素、阿莫西林,并配合解热镇痛药物。
(1)青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国际单位用100毫升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注射,同时每千克体重3万国际单位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
(2)30%安乃近5~10毫升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
(3)每千克体重青霉素2万~4万国际单位+链霉素1万~2万国际单位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
(4)每千克体重阿莫西林15毫克肌内注射,同时肌内注射复方氨基比林10毫升,每天2次,连用3~5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